郑芳珑,肖 毅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复合可吸收骨锚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郑芳珑1,肖 毅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肱二头肌肌腱长头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粗隆,短头起于喙突,跨越肩、肘两个关节,能够加强肱骨头与肩盂的接触,保障屈肘及前臂旋后功能正常。笔者用复合可吸收骨锚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周某,男,32岁。1天前投篮时突觉右上臂疼痛且伴有咔嚓响声,后右上臂中段逐渐出现肿块。于右上臂近端前内侧触及一皮下凹陷,肱骨内髁前侧可触及两个不明肿块,核磁检查示右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异常信号。以“右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常规消肿治疗,患肢压痛、肿胀明显,屈肘功能轻度受限,前臂旋后时疼痛加重,遂行手术治疗。患者仰卧位,麻醉成功后术野消毒、铺巾。取肱骨近端前内侧入路小切口[1],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三角肌及胸大肌,明确两肌肉神经间平面,沿此肌间沟分离,将头静脉与三角肌牵向外侧,胸大肌向内侧牵开,沿肱二头肌走行,于胸大肌止点下方约3cm处找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远断端,可见肌腱呈曲卷状。向近端继续剥离组织,适当延长切口,直至清楚地暴露结节间沟,电钻将导针固定于结节间沟合适位置,空心钻头钻取锚钉通道,取出导针,使用复合可吸收骨锚钉于上肢伸直位时将长头肌腱固定于结节间沟处,屈伸肘关节,可见肌腱固定牢固,上肢屈伸功能不受限,上臂中段肿块消失,肱骨内髁前侧不明肿块消失,随即继续拧入锚钉,直至没入骨面,再次屈伸肘关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稳定性及张力佳。使用复合可吸收骨锚钉自带缝线,将断端肌腱反折,与肱二头肌肌腱编织固定,修剪多余部分缝线。彻底止血,冲洗伤口,逐层缝合,置引流条引流。术后患肢持续支具固定并悬吊于胸前位,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感染等治疗,24h内更换无菌辅料并拔除引流条,常规换药。嘱进行右上肢等长功能训练,防止肌肉萎缩,术后1~4周逐渐进行肩肘关节主动活动,术后6周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运动,8~10周适度从事体力劳动,术后12周参加各类运动[2]。术后6周,患肢日常生活功能基本恢复,右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屈肘位前臂旋后动作疼痛轻微,“大力水手征”消失。用Malle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13分,肩关节功能可。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2分,肘关节功能良好,患肢功能已基本恢复。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粗隆和盂唇后缘,由肱骨头前方进入结节间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解剖位置,一般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年龄40~60岁者好发慢性病理性断裂,长头部断裂较多,且断裂部位常常位于肌腱穿出关节囊处或腱腹结合部,乃慢性磨损退变所致,其发病时症状较轻,屈肘功能部分患者可不受限,局部压痛不明显,因此易漏诊或误诊。青壮年肌肉力量相对发达,爆发力强,因此常见急性外伤性断裂,由肱二头肌突然发力动作,暴力下过度牵拉长头肌腱所致[3]。受伤瞬间可闻及肌腱断裂的声音,受伤后疼痛、肿胀明显,屈肘无力,可见肱二头肌肌腹向远端回缩隆起,断裂部多位于腱腹交界处[4]。
由于老年人对患肢功能要求较低,症状不明显,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可不行手术治疗。青壮年对患肢功能恢复要求较高,且肱二头肌除了完成屈肘动作外,还保障前臂的旋后功能,对肩肘关节功能活动影响较大,同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与喙肩弓共同作用防止肱骨头上移,因此青壮年如发生急性断裂未及时治疗则不仅屈肘及前臂旋后力量明显减弱,并且容易造成肩部撞击综合征[5]。随时间推移,肱二头肌逐渐向远端回缩,肌肉肿块逐渐加大,严重影响患肢美观。磁共振检查可见右侧肱二头肌长头自起始部向下至右上臂中份水平肱二头肌内线样及小片状T2压脂高信号,且体征表现明显,肌肉回缩肿块明显可见,上臂近端前内侧压痛明显,屈肘功能轻度受限,前臂旋后时疼痛加重,考虑患者为青壮年,对患肢功能恢复要求高,因此宜采用创伤小、效果明显的内固定方式。
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固定方法有骨隧道固定法、软组织缝合法、钛合金带线锚钉固定法[6],复合可吸收骨锚钉固定法。骨隧道固定法是应用时间比较早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是将断端缝合固定于喙突或结节间沟处,但其操作比较繁琐,对组织破坏较多,肌腱固定张力难控,术后长期制动导致肩肘关节功能受影响,目前已不被广泛应用。软组织缝合法较骨隧道固定法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但由于其固定方法的限制,在后期康复中,易发生断裂,翻修率较高,一旦发生再次断裂,由于机体对残端的吸收,加之断端血运较差,修复难度大大提升,预后往往较差。钛合金带线锚钉固定法是近年间广泛应用的固定方法,其操作简单,对软组织伤害较少,且固定牢固,可早期恢复患肢功能活动,将肌腱固定于结节间沟符合肱二头肌受力科学,失败率低,预后良好。复合可吸收骨锚钉固定法原理同钛合金带线锚钉固定法基本相同,但材质较钛合金更为人性化,所用可吸收材质可被人体完全吸收,一般代谢周期为3~5年,远远大于肌腱愈合时间,不仅保证了肌腱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也降低了植入材料对人体的影响,应用起来更为方便。
[1] 薛育芳,景文清,崔俊锋.改良小切口缝合治疗肱二头肌腱长头断裂[J].中国骨伤,2008,21(4):306-307.
[2] Beaty BH,Canale ST.坎贝尔手术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15:2179-2180.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11:1911-1912.
[4] 王亦璁,姜保国.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84-785.
[5] 金伟,杨爱龙.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疗前沿,2009,4(8):33-34.
[6] 王宏家,王小红,孟祥凤,等.应用钛合金带线锚钉治疗自发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4):345-347.
R249.7
B
1004-2814(2016)09-0927-02
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