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58例临床研究

2016-04-05 06:09:39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522000蔡丹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轴索弥漫性头颅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522000)蔡丹辉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常见弥漫性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伤作用后发生的,主要弥漫分布于脑白质、以轴索损伤为主要改变的一种原发性脑实质的损伤,其特点主要为广泛性白质变性,小灶性出血;神经轴索回缩球,小胶质细胞簇出现;常与其他颅脑损伤合并,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5月~2014年9月收治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4年9月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4~78岁,平均32.5岁。交通事故50例,高处坠落伤8例。伤后均存在立即出现的意识不清并逐渐加重病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5分13例,6~8分25例,8分以上20例;出现瞳孔不等大32例,双侧瞳孔散大8例;出现去大脑强直或去皮层强直16例。入院后早期行气管切开11例,行迟发性迟发型脑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7例。

1.2 影像学分析 所有患者伤后均行头颅C T检查,其中10例伤后头颅CT及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均未见明显出现灶,但在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行头颅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发现脑实质内多发散在点状出血灶,损伤部位分别位于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处34例,皮质下脑白质内20例,胼胝体周围21例,基底节12例,脑干及周围8例,脑室内出血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存在弥漫性脑肿胀9例,复查头颅CT检查显示迟发性血肿形成12例,中线结构有明显移位7例。

1.3 治疗方法 对DAI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本组中7例有迟发性血肿形成,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余51例予保守治疗。早期(伤后72h)行气管切开20例。入院后行动态心电监护,严密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所有病例早期均给予脱水降颅压、亚低温治疗、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防治并发症等治疗,24~48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伤后1周如无明显的颅底骨折脑脊液漏及肺部严重感染等情况进行常规高压氧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

1.4 疗效判定 根据哥拉斯(GCS)标准:①恢复良好:I级GCS评分11~15分;②轻残:II级GCS评分6~10分;③重残:III级GCS评分3~5分,无瞳孔改变;④植物生存:IV级GCS评分3~5分,有瞳孔改变[1]。

2 结果

根据GCS标准,本组患者恢复良好5例,占15.6%;轻残10例,占31.3%;重残6例,占18.7%;植物生存3例,占9.4%;死亡8例,占25.0%;主要死亡原因为脑疝、脑干功能衰竭1例,占12.5%;呼吸功能衰竭4例,占50.0%;合并多发伤3例,占37.5%。

3 讨论

DAI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头部遭受加速度旋转外力作用,因剪应力而造成的神经轴索损伤,其病理改变主要位于脑的中轴部分,即胼胝体、大脑脚、脑室周围、脑干及小脑上脚等部位,多为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挫伤,表现为大脑皮质和白质之间、灰质核团和白质交界区、脑室周围、胼胝体、脑干及小脑散在小出血灶,多无占位效应,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脑肿胀,显微镜下可见轴索断裂、轴浆溢出,脑组织中出现大量反应性轴突肿胀,其形状多为圆形,称之为回缩球,回缩球是DAI的特征性组织学改变[2][3]。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其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颅内血肿的部位、年龄和合并伤及基础病等有关,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轴索弥漫性头颅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健康之家(2021年19期)2021-05-23 09:10:44
羊水栓塞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如何发生的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油菜花
大观(2018年8期)2018-01-23 18:02:37
嵇康·绝响
扬子江(2016年1期)2016-05-19 23:29:21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6期)2016-01-12 00:40:07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脱髓鞘型和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