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护理

2016-04-04 01:32:53李雪巨积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指端床位皮瓣

李雪,巨积辉

(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手外科,江苏 苏州 215104)

2008年6月-2013年3月,我科实施小儿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40例52指,皮瓣全部成活,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52指,男31例,女9例;年龄1.5~10岁,平均5.5岁。损伤原因:车门夹伤15例,电梯扶手夹伤8例,防盗门夹伤8例,机器挤轧伤6例,重物砸伤3例。损伤指别:食指12例,中指14例,环指10例,小指4例;其末节指骨均外露,急诊Ⅰ期手术;皮瓣切取面积:0.5 cm×0.8 cm~0.8 cm×1.2 cm,供区全厚皮片植皮。40例52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6~18个月随访,手指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突然受伤给患儿和家属带来巨大的身体与心理上的创伤,出血、疼痛以及手术时间的拖延都会使原本的焦躁和不安更加雪上加霜[1]。患者家属情绪焦虑,迫切希望及时治疗。护士在积极进行患儿术前准备的同时,首先疏导家属焦急情绪,用诚恳的语言去沟通,告知配合的注意事项,了解伤病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减轻心理和精神负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术前准备:患儿按麻醉方式术前禁食6 h,禁水4 h;皮肤准备,用无菌纱布简单消毒包扎伤口;麻醉前给药,手术治疗。

静脉穿刺:因患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技术要求很高,穿刺能否一次成功,直接影响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以及护患关系[2]。小儿静脉血管较细,出现外伤后,血管弹性降低,难找静脉,加之患儿不配合,家属急躁,为避免与家属发生纠纷,提高患儿穿刺成功率,我院将患儿静脉穿刺安排在手术室进行,穿刺率明显提高。

2.2 术后护理

优质护理:⑴有效的入院指导,能使患儿和家属感到关心,消除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让患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3]。我科采用图谱式入院宣教手册,向患儿家属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该方式简单形象,易记忆。⑵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安全、舒适、整洁。病室温度过低,会引起血管痉挛,一般病室温度20℃~25℃,房间内配有湿度计,湿度保持在50%~60%。⑶护士热情、主动巡视病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4]。在做各种治疗及处置时,床位护士备有卡通小贴纸及色彩艳丽的卡片来吸引小儿的注意力,有效地缓解了因陌生而带来的不适感。

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指的是对患儿讲述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些事物,使其对未来事物具有免疫反应[5]。

防止患肢肿胀:患儿术后安置一个舒适的体位,对于防止术后发生血运危象,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患肢抬高放置在带有软枕搁手架上,位置略高于心脏,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防止窒息发生:严密观察麻醉术后的生命体征,向家属讲解吸氧的重要性,家属需要配合医护人员,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引起误吸。严格执行患儿麻醉后进食时间,做好患儿家长宣教工作。

皮瓣血运观察及护理:皮瓣移植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术者操作技巧和患者的自身情况,术后主动细致护理对移植皮瓣成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若发现指体苍白、无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指腹张力低,指温较健侧指低4℃~5℃,指端侧方切开无鲜红色血液流出,提示动脉血供受阻;若发现指体发紫,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由迅速变为消失,指腹张力明显增高,指温下降,指端侧方切开后立即流出暗红色血液,继之流出鲜红色血液,则为静脉危象表现[7]。床位护士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患儿年龄小,术后依从性差,家属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床位护士着重向家长宣教,告知患儿哭闹、烦躁、体位改变易发生血管危象,使其家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3 康复护理

患儿家长对于小儿手功能恢复期望值很高,床位护士宣教告知家长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主要通过主、被动康复功能锻炼达到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消除水肿,防止因肌腱和周围组织粘连而致手指或关节无法自如屈伸的目的[8]。正确指导家属协助患儿被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指端床位皮瓣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中国医院(2017年6期)2017-06-19 19:36:32
医院何以床位论英雄?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14
手指带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观察
同指近、中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指端损伤创面的临床治疗进展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儿童指端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