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涛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昌吉 831100
“互联网+校园”构建教学环境新常态
王松涛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昌吉 831100
【文章摘要】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校园教育教学的环境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将互联网与校园结合起来,从校园网络化设施设备建设硬件要求方面、在网络化教学平台使用的软环境方面,构建校园教学环境的"新常态"也成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环境;新常态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施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2015年6月14日举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上,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围绕互联网+教育这个中心议题,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互联+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
1.1无线网络全覆盖
校园教学环境的构建,离不开校园网络环境的构建,基础条件便是让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人手一台智能终端”基本成为现实,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几乎是人人一台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的拥有率也很高。电脑和其它智能终端可以放视频,可以运行软件。让“随时随地能高速上网”成为现实,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求越来越完善,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为“在线学习”提供了基础便利,让学生在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利用互联网与老师、同学交流,看教学视频,提交作业,真正做到“让网络无处不在,让知识如影随行”。
1.2数字迎新
数字迎新系统通过数字化的处理方式从多角度为迎新工作提供规范的管理和便利的操作。迎新工作具有时间集中、工作量大的特点,一般在几天之内进行,传统的迎新往往需要各部门的办公人员全力以赴办理学生的各项手续。数字迎新系统改变了这种状况,实现迎新手续信息化,为学校各部门提供一个数据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方便学校内各系统对迎新信息的联动。
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所有学子就拥有了校园内的数字身份——印在通知书上的条形码。新生报道时,各部门用条码枪扫描条形码读出新生的各项信息,新生报到单生成、财务处缴费、校园卡发放、学生处、各二级学院注册等。全体新生在注册报到各个环节的状态,数字迎新系统的后台都可即时反映,信息在数字化的通道上及时准确地传达和共享,整个报到流程科学、便利、顺畅、零差错,也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互相矛盾等问题。
1.3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学院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B/S管理系统模式,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的用户都可访问该系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数据共享,能够满足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及教务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需要。
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学生便全方位的接触到互联网,融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校园环境。通过人才培养计划查询,学生了解到在校期间的知识学习计划,可以方便的通过网上选课来完成学期学习任务,通过课表查询、教室查询可以方便的安排课余时间的活动计划及学习计划。真正达到网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融合。
实施网络化教学,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短缺条件下办好教育的战略化举措,是构建终身化学习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机会均衡化的有效途径,是教育适应信息化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育机构把教育教学资源放到了“云”端,云计算在网络教学应用方面出有了良好的发展,给高校教育信息化带来了创新的契机。
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善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进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建立起一种新型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同步在线,包括文本教案、PPT、试题库、作业、前沿知识技术、课程专题视频等,并可将授课老师的讲课视频以及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的讲课视频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进行网络学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线上的互动教学与自主学习,建立起多视角,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可以做到差异化教学,有效的延伸知识学习时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互联网+”已经在影响并改变中国,而互联网思维在推动IT产业自身变革的同时,也打破了信息服务的界限,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都在被互联网的改变中发掘商机、产生新的格局。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至今,其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平台,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业,而是一种能连接未来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或带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实现转型。
通过“互联网+校园”,建设校园教学环境新常态,能让学生充分融入到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中,培养学生互联网与产业结合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使学生能够全面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玲,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专业课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03期.
[2]杨丹丹,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及管理,教育与职业,2015年7期.
[3]王艳娟,理工类院校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的网络教学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年9期.
[4]张博,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协作式教学环境构建与研究,微型电脑应用,2015年第31卷第6期.
【作者简介】
王松涛(1981.4-),男,河南许昌人,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