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中国古代的园艺巨献

2016-03-24 06:02:14
紫禁城 2016年9期
关键词:野生种北派陈俊

刘 夙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为植物学文献和植物学史。

现为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师,专职从事科普写作,已在《新京报》、《牛顿科学世界》、果壳网等报刊和新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逾百篇,著有《基因的故事》《植物名字的故事》等书

菊花:中国古代的园艺巨献

刘 夙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本科、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为植物学文献和植物学史。

现为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师,专职从事科普写作,已在《新京报》、《牛顿科学世界》、果壳网等报刊和新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逾百篇,著有《基因的故事》《植物名字的故事》等书

菊花是个复杂的杂交种,很可能起源于江淮地区。

最早由中国人培育,栽培的菊花是「南派」野生种的杂交后代,最原始的菊花品种只有黄色。

大约从唐代开始,「北派」的紫花野菊也参与到菊花的育种中来,为菊花带来了红紫色系。

这样再经过一千多年的选育,古菊就慢慢演变成为花色多样、形态各异的中国菊花。

相比之下,日本菊花虽然后来也有本土的「北派」野生种参与育种,但品种还是单调许多。

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菊花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园艺育种水平的花卉,是中国人靠自己的努力贡献给世界的园艺巨献。

菊花是中国花卉文化中著名的「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性的观赏花卉,除东亚地区之外,它在欧美也有广泛栽培。不过,菊花的起源曾经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日本学者就曾认为菊花起源于日本,这个说法在国际上一度很有影响力,多亏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才把这个错误认识纠正了过来。

十八世纪的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是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号称「植物学之父」。他在见过菊花之后,发觉它和一种叫野菊的野生植物很像,于是断定菊花是野菊的驯化类型,把它们归为同一个种,起了拉丁文的种名叫Chrysanthemum indicum。此后,欧洲学者虽然把菊花从野菊中独立出来,但仍然觉得所有菊花品种都是一个种,种名也因此改叫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很多栽培花卉都并非由单一的野生祖先种驯化而成,而是由多个野生种经历复杂的杂交之后演变而来。牡丹就是个典型例子。植物学界曾长期以为它是个单一的种,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发现它其实是五个野生种的杂交后代。菊花的情况也类似。

植物分类学把相近的种合并为「属」。菊花所在的菊属(Chrysanthemum)有大约四十种,以东亚种类最多。二〇一二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菊属中有两大「宗派」,一派以野菊为代表,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江淮地区;另一派以紫花野菊(Chrysanthemum zawadskii)为代表,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山区,在日本也有不少种类。

然而,因为菊属是个年轻的属,最近几十万年来一直处在剧烈分化之中,很多种都刚刚分化出来,所以它们彼此之间仍然杂交可育—不光「南派」和「北派」内部各个种都可杂交,「南派」和「北派」之间也能杂交;它们和栽培菊花自然也能杂交。这就让人们在判断菊花的野生祖先时遇到了很大困难,也因此让各种假说在学界一度都能有存身之地。

日本人一直推崇菊花,天皇家族甚至把菊花当成徽章,于是菊花就成了日本皇室的象征。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明治维新之后的一些日本学者为什么会极力论证菊花起源于日本。比如「日本植物学之父」牧野富太郎,就认为菊花起源于日本南部的一种野生菊属植物。在日本学者的极力宣扬之下,国际学界对菊花起源地也迟迟不能定论,比如一九七六年美国出版的著名园艺工具书《园艺辞典III》(Hortus Third),就一边含含糊糊说菊花「可能原产中国」,一边明确地把日本特有的几个野生种列为菊花的祖先种,事实上倾向于认定菊花起源于日本。

在中国学者看来,这些当然都是强词夺理。论对菊花的记载,日本文献怎么可能比中国文献早?要知道,连日语中「菊」(キク)这个词的发音,都是从中国借过去的呢!

中国有一位已故的园艺学泰斗叫陈俊愉(一九一七年~二〇一二年),对梅花的育种和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一本介绍他的传记,题目就叫《梅花香自苦寒来》。然而,陈俊愉同时也是一位研究菊花的大师,对菊花的重视不亚于梅花,难怪他会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梅菊斋」。一九四七年,三十岁的陈俊愉在国内已经当上了副教授,但为了向国际园艺界汲取先进知识和技术,他决心远渡北欧,去丹麦求学。刚到丹麦不久,那里召开了丹麦菊花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陈俊愉便在会上做报告,力辩菊花原产中国,还把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作《饮酒》译为丹麦文。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西方正式介绍菊花起源于中国的观点。

陈俊愉整理了中国古代文献,发现「菊」最早叫「鞠」、「蘜」等名,在先秦文献中已多次出现,比如《礼记·月令》就有「鞠有黄华」的物候记载。但在很长时间里,这些菊花一直都呈野生状态,人们采来也只为入药(后来从入药又衍生出冲饮的用途)。直到陶渊明吟出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晋末年前后,菊花才开始被人们作为观赏植物栽培。不过,虽然中国的菊花栽培史因此只有一千六百年,但比日本的艺菊史还是要长几百年。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菊花最早是唐代从中国引种过去的,是中国菊花衍生的品系,难怪在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连一首咏及菊花的诗都没有。

野菊(花序的正面观)上海辰山植物园 刘夙摄

紫花野菊刘冰摄紫花野菊是菊花育种史上后期参与的野生种

只有文献证据当然是不够的。一九五〇年,陈俊愉刚做完毕业答辩,连毕业典礼都没有参加,就毅然回到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直到二〇一二年以九十五岁高龄辞世,陈俊愉带领他的学生,就菊花起源问题开展了长达五十年的综合研究,涵盖了宏观的形态、地理分布、人工杂交,微观的花粉、染色体、DNA等多方面的证据。

最终,陈俊愉锁定了他的结论—菊花是个复杂的杂交种,很可能起源于江淮地区。最早栽培的菊花是「南派」野生种的杂交后代,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的原变种和另一个变种—阔叶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 var. latifolium),其次是野菊和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在南京一带是著名蔬菜)。由此培育而成的最原始的菊花品种只有黄色。大约从唐代开始,「北派」的紫花野菊也参与到菊花的育种中来,为菊花带来了红紫色系。这样再经过一千多年的选育,古菊就慢慢演变成为花色多样、形态各异的中国菊花。相比之下,日本菊花虽然后来也有本土的「北派」野生种参与育种(这是牧野富太郎等人认为菊花起源于日本的主要原因),但品种还是单调多了。

这基本就是今天有关菊花起源的最可靠结论。尽管在一些细节上还有不确定之处,但足以证明菊花是中国人最早培育的—当然,这无法阻止个别日本学者直至今日还在坚持认为菊花起源于日本。

菊花的野生育种资源丰富,植株又易于变异,加上它是草本植物,育种周期短,所以品种非常多。到十九世纪初,见于文献的中国菊花品种就已经有二百多个,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更是达到三千多个,远超牡丹的约一千个和梅花的三百多个。全世界的菊花品种更是多达两三万个,而新的品种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曾经几次尝试评选国花,可惜最终都不了了之。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国花。在这几次评选中,呼声最高的花有两种,一为牡丹,一为梅花。它们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主要在于其上承载了丰厚的人文意义。然而,且不说菊花也积淀了许多人文典故,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它才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园艺育种水平的花卉,是中国人靠自己的努力贡献给世界的园艺巨献。

各种菊花花型汪远摄

猜你喜欢
野生种北派陈俊
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作物学报(2022年2期)2022-11-06 12:11:02
陈俊:用心传承红木文化
华人时刊(2022年17期)2022-02-15 03:07:16
美好看今朝
岭南音乐(2022年6期)2022-02-04 13:50:26
烟草野生种eeIIFF44EE11--SS 同源基因的多样性与马铃薯Y病毒抗性分析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0
华锺彦两派兼综的词学主张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
青年文学家(2019年6期)2019-04-16 08:08:12
烟属野生种资源黑胫病抗性研究
竹笛曲《五梆子》的演奏阐释
艺术评鉴(2017年5期)2017-06-01 11:19:42
部分广义菊属野生种染色体制片体系优化与核型分析
有错必纠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