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九月菊花香菊花与宫廷
菊花独在九月寒风中绽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有「花中隐士」之美誉,历来深受士人喜爱,在中国形成了悠久而独特的文化。
菊花在秋季傲寒独立,故为秋的象征,故九月又被称为「菊月」,菊花更成为九月花神。菊与「据」同音,九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象征长寿、长久。菊花入药,可助益寿延年,被道家推崇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更加之晋代名士陶渊明独爱「采菊东篱下」,为菊花再添隐逸美名。如此,长寿久安、隐逸孤高的菊花意象正式形成,为人们传唱至今。
故宫博物院珍藏有众多以菊花为主题的文物,其中包括瓷器、漆器、玉器、盆景、织绣品、书画作品等。菊花作为器物上的纹饰,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在尽显其傲然挺立、艳而不媚的风姿与神韵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意愿。绘画中的菊花,既有传神的写真,也有纵情的写意,均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服饰上应季而绣的菊花,鲜艳美丽,也在传递着长寿、永久的意愿。
人们喜爱菊花的傲霜凌寒而不凋,它的长寿意象又合宫廷之需,宫廷的精雕细琢,又立体地展现了菊花之美,二者相得益彰。菊花与宫廷息息相关,共同造就了典雅的菊花艺术。
鞠有黄华渐趋丰满的菊花意象
中国文学作品与文化中,有关菊花的书写与意象早在先秦的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述。至宋代,菊花文化意象达到完熟,开始向图像化、符号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当我们今天谈及菊花,脑海中呈现出的几个概括其意象的词语就是:长寿、隐逸。
屈原以「明事」写「隐喻」——借写食菊来表达求长生的向往。后世陶渊明则以「隐喻」写「明事」——采菊南山,归隐山林。或求长生,或求隐逸,菊花意象在发展中产生了不同,这也使得菊花的文化内涵丰富了起来。
由寿而仙,由隐而神,菊花的种种意象交织在一起,为人们所尊崇,传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