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向佐谊
让“一号难求”不再趋之若鹜 为儿童医疗把脉
文| 向佐谊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湖南儿童医疗的童话应该是这样的——充分运用改革利好政策,整合资源,构建起适用于湖南省情、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民众需求的儿童健康卫生服务体系
向佐谊:湖南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
“挂号如春运,看病似打仗,输液似流水线。”这样的情形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湘雅医院和省人民医院等儿科尤为明显。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涌向大医院,即使“一号难求”仍趋之若鹜。
近年来,尽管湖南儿童健康事业发展迅速,儿童疾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底子弱、学科起步晚等因素,当前湖南儿童健康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医疗资源整体不足,结构不合理;诊疗体系分级定位不清,中小医院儿科萎缩;儿童健康保健任务繁重,保障能力不足。
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充分运用改革利好政策,整合资源,构建起适用于湖南省情、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民众需求的儿童健康卫生服务体系,是完善湖南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推动儿童健康事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关乎每一个家庭的期盼。
如何合理引导配置医疗资源是摆在首位的问题。要专项制定《湖南省儿童医疗和健康保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科学界定儿童健康卫生总体资源配置标准。按2014年年底每千人口病床5张的标准,到2020年年底,全省儿科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8万张左右。还可以在市州为中心打造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全省增设10-20所儿童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童重点专科,努力满足区域儿童疑难重症及高层次保健服务需求。
儿科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是关键。要加强基层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儿童专科医院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规范化培训、进修学习、远程教育、城乡对口支援等形式提高诊疗水平。儿童专科医院要建立与社区医院、小型医院之间的上下级医疗机构业务交流、指导关系,同时,出台鼓励政策措施,如增加儿科医师编制、放宽基层医师职称晋升条件等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儿科工作。
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是手段。要严格执行“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诊模式,儿童常见病首先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建立远程会诊机制和转诊绿色通道,解除患者后顾之忧;实行儿科诊疗信息公布制度,通过卫生信息网公布各医疗机构人次、出诊专家、空床数等儿科诊疗信息,引导就近分散就医,形成有序的分级就诊格局。
建立儿童临床医疗与保健联合发展机制也应纳入考量范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儿童医疗和保健机构,成立品质优良的品牌连锁儿童医疗机构,积极开发儿童健康上下游产业;组建“湖南省儿童医院”医院集团,利用5年左右时间在各市州建设10家左右“省儿童医院”品牌儿童连锁专科医院,为区域内儿童提供临床医疗和保健服务;改变重医疗、轻保健局面,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承接儿童系统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建立儿童临床医疗与保健工作相互联系与促进机制,在临床医疗时加强健康保健知识宣教与筛选,及时提供保健建议,在保健服务中发现临床医疗问题确保及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