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中知识吸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基于不同战略定位的分析

2016-03-22 03:39:34刘忠广
北方经贸 2016年11期
关键词:显性效度隐性

刘忠广

(河南工程学院,郑州450007)

外包中知识吸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基于不同战略定位的分析

刘忠广

(河南工程学院,郑州450007)

利用调研数据研究了不同战略定位的企业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吸收的不同影响。在外包合作中,顾客导向的中国企业获取的主要是显性知识,而过强的顾客导向会抑制隐性知识吸收。与顾客导向不同,具备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通过外包合作努力获取未来需要的所有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顾客导向;企业家精神;知识吸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中国纷纷开展了外包活动,这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学习平台。外包合作成为中国企业获取技术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外包代工企业由于市场萎缩而纷纷倒闭。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企业在外包合作过程中没有培养起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创新能力。因此,从不同战略定位(顾客导向和公司企业家精神)入手,研究企业在外包中知识吸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对陕西和广东两省的相关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陕西位于中国中西部,广东位于珠三角地区,两个地区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问卷197份,其中有国际代工(外包)合作的企业有152家。研究采用T检验方法检验了样本未回应误差,发现回收和未回收样本在企业规模、年龄和所有制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二、变量测量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采用四个指标测量:[1]一是经常开发新市场、新机会;二是经常更新销售渠道;三是公司是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创造者;四是推出了很多新的一系列产品/服务。

(二)显性知识吸收与隐性知识吸收

采用以下4个指标测量显性知识:[2]一是通过外部合作获取了新的市场知识;二是通过合作学习到了新的质量管理标准;三是通过合作学习到产品的国际标准;四是通过合作掌握了新的操作流程;与显性知识不同,外包过程中产品设计技巧、生产管理诀窍、生产技术等知识却隐性较强,通常需要企业通过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不断示范、共同解决问题才能够学习和掌握。因此,本研究用以下3个指标测量隐性知识:[2]一是企业获取了开发新产品的技术;二是企业学习了管理运作经验和技能;三是企业引进了新的生产技术。

(三)顾客导向

采用7个指标测量顾客导向:[3]一是企业主要目标是让顾客满意;二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对顾客需求的了解之上;三是经常系统地衡量顾客满意度;四是根据现有市场的发展趋势推断顾客的未来需求;五是经常将有关顾客满意方面的数据和信息传达到各级部门;六是比竞争对手更关注顾客;七是不断努力去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

(四)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倾向、冒险倾向和前瞻性等不同方面。采用以下六个指标测量:[4]一是企业努力实现技术领先;二是企业非常关注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创新;三是企业在开发潜在机会时更大胆;四是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先发制人;五是企业往往通过激烈的竞争打败竞争对手;六是企业不怕风险,开展幅度较大的战略活动。

(五)控制变量

本文将企业规模、年龄和内部学习能力作为控制变量。一是企业规模:研究采用员工人数测量企业规模,为了克服员工人数的正偏差,对员工人数进行了自然对数转换。二是企业年龄:采用企业建立的年数测量,为了克服年数分布偏差,对年数进行了自然对数转换;三是学习能力:采用R&D投资额占年度总销售的比例测量。

三、测量信度、效度分析

为了提高结论的可靠性,要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首先,通过科隆巴赫系数(α系数)检验了指标的内部一致性。表1显示了本文所用所有结构变量的α系数都超过了0.7。这说明所采用的这些理论结构变量在所采用的样本数据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内部一致性特征,变量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其次,对聚敛效度和区别效度进行检验,通过检验某个指标在所测量因子变量上的因子负载值来判定聚敛效度。一般来说,负载值大于0.7(也就是该指标的方差可以被因子变量解释一半以上)通常说明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从表1看,研究采用的指标聚敛效度较高。通过Lisrel8.7对区别效度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区别效度。

表1 变量测量、因子分析结果及可靠性系数

四、分析结果

(一)相关分析

表2报告了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特征和相关分析的结果,为回归分析奠定了基础。相关分析发现顾客导向和企业家精神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吸收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两类知识与创新能力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表2 相关系数表

(二)回归分析结果

由于模型中需要验证非线性关系,因此,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假设进行检验,回归模型和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放入控制变量,在模型1的基础上模型2放入顾客导向、顾客导向的平方以及企业家精神。模型2显示,从回归系数看,顾客导向一次项显著(P<0.01),而二次项不显著。企业家精神显著为正,而且模型的解释力显著提高(P<0.001)。这说明顾客导向和企业家精神都对显性知识吸收有促进作用。模型3和模型4检验了顾客导向与企业家精神对隐性知识吸收的影响。模型3放入控制变量,在模型4的基础上模型2放入顾客导向、顾客导向的平方以及企业家精神。模型2显示,从回归系数看,顾客导向一次项不显著而二次项显著为负(P<0.01),企业家精神显著为正(P<0.01),而且模型的解释力显著提高(P<0.001)这说明顾客导向与隐性知识吸收存在倒U型关系而企业家精神与隐性知识吸收存在正向线性关系。

模型5和模型6检验了合作中显性知识吸收和隐性知识吸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模型5放入控制变量,在模型5的基础上模型6放入显性知识吸收和隐性知识吸收。模型6显示,显性知识吸收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而隐性知识吸收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P<0.01),而且模型的解释力显著提高。表明隐性知识吸收对创新能力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显性知识吸收对创新能力提高没有显著影响。

表3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表

五、结论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通过外包合作获得的显性知识并不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而获取的隐性知识才对创新能力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二是企业家精神的提高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三是适度的顾客导向能够显著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吸收,而过强的顾客导向会抑制隐性知识的获取。中国的外包合作企业应积极培养自身的公司企业家精神,提高整个企业对创新的关注程度、冒险性和前瞻性来促进知识吸收。同时企业在培养顾客导向的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关注现有市场而导致的学习陷阱。

[1] Song,M.,Droge,C.,Hanvanich,S.and Calantone,R. Marketingand technologyresourcescomplementarities:An analysisof their interaction in two environmental context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2005(26).

[2]Hau,L.N and Felicitas.E.Acquiring tacit and explicit marketing knowledge from foreign partners in IJVs. Journal ofBusinessResearch[J],2007(11).

[3]Atuahene-Gima K.Resolving the capability rigidity paradox in new product innov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J].2005(10).

[4] Covin,J.G.and Slevin,D.P.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1989,10:75-87.

[责任编辑:谭志远]

F273.2

A

1005-913X(2016)11-0139-03

2016-07-13

刘忠广(1972-),男,河南延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显性效度隐性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31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7期)2015-03-01 03:53:28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