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癌症患者心理调整不能急
●本刊记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癌症的治疗上,“心理”调整的重要性。但有些患者意识到了,可效果却并不好,对此越来越急,效果也越来越不好。
○何裕民: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和一般心理危机不一样。一般危机随着经历远去,情景消解,会逐渐被遗忘,慢慢淡化。除非再次陷入同样情景唤醒他。癌症却不一样,危机诱因是内源性的,他们的情绪障碍随时随地会被激发,甚至许多患者心绪宁静下来,独自一人时就自然想到“我生了癌”“我将不久于人世”,所以,消解非常缓慢,诱因甚至终生存在。不能急于求成。
患者需要“正能量”
●本刊记者: 正能量对癌症患者是不是非常重要?
○何裕民:当然。很多康复得很好的患者,隔三岔五地一定要找你聊聊,听听你对他现在状态的评价,并不在乎是否开方用药,只为安全感的需要,或抚平心绪。我把这称为“加油站原则”。其实,患者潜意识里正性的心理康复动能和负性的恐癌情结始终在相互抗争着,正性的常渐渐削弱;负性的时不时死灰复燃。我们发现一个明确事实,同病区出院后常联系的患者,有一个人出了问题,三五个月内其他几个都会先后出问题。这就是心理感染现象。故需强调正性心理支持。
我有个患者,是个女作家,身患肺癌5年多了,开始时非常恐惧,一度不想见任何人。经我不断激励,包括与其他患者交流,逐渐走出阴影。但她每隔3~5个月一定要找个理由千里迢迢来见我一次,就为获取正能量。见面时我从来不主动和她谈癌症问题,每次总是嘉奖她:“气色越来越好”“人越来越有精神”……她每次总是满意而归,并有了新的康复目标。肿瘤康复过程中不断给自己加油,输入正能量,成功案例太多太多。
“阿Q”患者更易康复
○何裕民:获取正能量,患者自我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鲁迅笔下有一个阿Q,是个丑角。但根据我们观察,阿Q不太会生癌。至少,像胃癌、胰腺癌、肺癌的发病率要大大降低,且即使生了癌,阿Q也比一般人容易康复些。他善于自得其乐、自我安慰的心理,让他总感到很快乐。其实,有时为何不阿Q一回呢?特别是那种较真的人,有时要学会自我调侃一番,这是平衡心理重要的一招。
鉴于此,我建议芸芸众生面对许多问题时,包括癌症患者面对病情,有时候不必太认真,不要事事追求完美。可以学学郑板桥的那句话:“难得糊涂!”
●本刊记者:谢谢何教授的提醒,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