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珍(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郭宇珍(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态意识在逐渐的提高,现代城市的建设已经不单单只满足于单纯的钢筋混凝土,与之相协调的景观设计也十分重要,目前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正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靠拢,尤其是南方地区,因其雨水充沛、气候适宜,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更是大受欢迎。同时,这也意味着城市的景观设计已经从简单的绿化美观层次上升到了生态的层面。为了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使人们更为重视生态园林的作用,建设一个节约型生态景观环境,以南方地区为重点,对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植物的配置方法进行了介绍。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方法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态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为了不让生态问题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因素,园林设计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目前城市的景观设计重心已经渐渐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向发展,而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又关系到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达到最优。另外,研究植物本身就是研究一种美学。为了使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园林景观建设和植物配置相协调,建立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最好相关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2.1 生态园林简介
生态园林的基础是生态学理论,而生态园林就是依据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园林景观设计系统。在生态园林中,所有植物的配置摆放都需要按照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园林空间是有限的,要充分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使各种植物间能够相互的协调,达到一种生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共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小型生态系统。生态园林不仅给了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对改善环境也意义重大,因为其具有生态调节作用。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因为是在艺术的基础指导下而建设起来的,因此它自然具有观赏美观内在作用,成为人们闲暇时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同时,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依据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因此,生态园林也具有为城市改善空气质量,防沙防尘,调节气候等生态作用。
2.2 植物配置简介
植物配置是指以植物园林布局和生态习性为基础,让园林中的各种植物能够达到合理的配置,使其发挥出园林该有的生态和观赏的功能。园林的植物配置实际上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的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园林植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置:①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相互配置,这种配置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色彩、构图,树丛组合以及园林意境等等;②园林中的植物与其他的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其他园林要素包括水体、建筑、山石、园路等等。
我国南方现今的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植物种类毫无创新,缺少地方特色。有些地方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过度地借鉴与模仿其他地区成功案例,甚至连植物的种类都一层不变,完全对当地的气候因素和土质缺乏思考,直接导致较低的植物成活率,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增加了园林的维护费用。同时这样也达不到地方特色传扬效果,又如南方内陆某些地区一味照搬江浙一带小桥流水的生态园林设计模式,使得园林的样子千篇一律,枯燥单调。还有甚至部分地区为搏眼球,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试图引进国外稀有品种,这不仅耗资巨大,还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外来物种的威胁,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2)植物种类单调。体现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原则,也就是说同一个物种数量不能过多,否则会给人造成单调乏味的感觉。并且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四季常青,能够做到四季分明为最佳,已获得更好的观赏性。
(3)夸大植物观赏性,忽视植物功能性。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植物的观赏性而忽视了植物该有的功能性,一些地方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上过度去追求其视觉上的效果,却不重视生态园林最重要的生态方面的作用。例如:在一些有雾霾风沙的城市,仅仅为了追求美观,却在设计中选用矮灌木等不具备防风防霾效果的植物,这种做法无法满足该城市中生态园林应提供的生态作用,追求了美观却对城市和居住其中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
4.1 如何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多样性的景观设计,使生态环境得以调节,现有生态结构得以整合,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的景观设计方式。其中植物又是生态园林设计的基础,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生态效果,在选用植物方面,首先要优先选用能够进行较强光合作用的植物,或由城市pH值含量的情况确定过滤相应的具有某种吸收性强度的某些植物。另外,一些能够帮助人们强身健体、抑制细菌的植物也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首选。
4.2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因地制宜。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实际的情况,比如地形气候等,作出合理的设计。这也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过度模仿和抄袭情况的发生,有效防止各地生态园林景观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做到因地制宜是一种以实际为出发点的做法。除此之外,因地制宜还可以帮助设计者制定出符合本地生态特点的设计方案,因为以本地的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能够将生态的园林生态作用达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栽种适合本地土质的植物,还能体现地方的特色。
(2)以人为本。城市园林除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外,最主要的是要迎合居民对环境的需求,城市园林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放松的场所。以人为本为出发点,是做到让生态园林满足居民休憩娱乐这一点的关键,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建设时,需要在适当的范围内从居民的需求出发,使设计满足居民的要求,让所有居民在步入城市林园中时感到怡然自得。
(3)勇于创新。我国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传统园林艺术是现代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古代的社会环境和现代的有所不同。也因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者还应该将现代社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勇于创新,以该城市现有的生态环境需求为出发点,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进行不断创新。
5.1 植物配置原则
进行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时,并不仅仅是指简单地将植物堆在一起,而是应该考虑生态学原理,在该原理的指导下对各种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有效的栽种和设计。植物配置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则:
(1)协调统一。植物配置如果能够协调和统一,就能使人感到愉快舒心。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在植物比例上要达到和谐和统一,否则会给人造成一种凌乱视觉效果。同时植物种类之间的配置也要注意其协调感,植物配置除非能够做到给人眼前一亮感,否则不建议进行混搭配置。
(2)避免过度刻板。协调统一的植物配置并不意味着所有配置都要一模一样,这样会使园林艺术丧失韵律感,给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有时植物配置也需要一些跳跃感,避免过度刻板。
5.2 如何进行植物配置
(1)做好植物配搭。搭配艺术在园林艺术中是需要得到特别重视的,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不同植物的色彩、高度、品种要采用不同的搭配艺术来实现分层的搭配,使生态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搭配出色彩缤纷、高低分明的感觉,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2)协调开花与不开花植物的数量。整个生态园林里除了开花植物,还有不开花植物,协调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的数量,使景色达到时间空间上的平衡,避免除了某个特定时间段,其他时间都单调乏味的情况发生。
(3)实现四季分明。在植物的配置方面还需要注意其季节性,比如说,要避免出现所有的植物花卉的花期都集中在同一时段的情况,这样会造成只有单季有花景,显得过于单调。植物的选择最好可以展示出不同的季节景观,因此按照季节来选择植物为最佳,使得四季都能有美丽缤纷的景色供人观赏。
伴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态园林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园林的设计内容对整座城市和居民都有长远深刻的影响。因此,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上,要结合历史的继承和中国悠久博大的园林艺术,以生态原理为基础,并用最新的科学理论知识,以建设出有特色并且满足各方面需求的生态园林,帮助我们构建出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
[1]彭 静,郭勇君.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南方农业,2015(36).
[2]陈 琦.城市居住小区经济型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TU986
A
2095-2066(2016)29-0145-02
2016-9-27
郭宇珍(1982-),女,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规划、景观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