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梯安全多元共治标准化建设

2016-03-20 15:04:50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盐城分院
大众标准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梯标准化监督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盐城分院 薛 梅

论电梯安全多元共治标准化建设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盐城分院 薛 梅

推进电梯安全标准化管理,建立事故预防与隐患处理应急相应机制,是实现电梯安全运行的根本途径。从推进行业自律、单位自保、社会监督、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强化电梯安全管理多元共治的角度,对建立电梯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电梯 安全管理 多元化 标准化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电梯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电梯总量已达到420万台,电梯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电梯的普遍使用,电梯事故也频繁发生,电梯“困人”“咬人”“吞人”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2015年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58起,死亡46人,在全国特种设备事故中占了很大比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电梯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电梯安全多元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实现电梯安全运行目标的重要保障。

行业自律,质量管理标准化

电梯制造、安装、维保环节的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电梯安全运行。如2015年湖北发生“吞人事件”的电梯,就存在先天的设计缺陷。而电梯维保市场恶性竞争、恶意压价现象普遍,服务质量低下,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排除,致使电梯带“病”运行,随时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因此,必须落实电梯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强化行业自律,从而促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电梯行业健康发展。

1.电梯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

(1)建立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为保证达到客户要求及保证电梯产品品质,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符合ISO9001:2008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定质量手册,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以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2) 注重质量标准化持续改进。企业应根据电梯产品质量提升要求和国内、国际新技术标准、规范,不断对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提档升级。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TSG T7007-2016《电梯型式试验规则》和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从201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发布的《电梯型式试验规则》,从电梯设计、制造源头提出更严的质量技术要求,新产品的安全性和符合性要求更高。《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一方面借鉴吸收欧盟、美国等国际先进标准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分析研究我国近年来电梯典型事故案例,增加了以前没有的一些规定,技术要求更加严格,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电梯生产企业应当及时组织修订质量管理标准,确保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规范。同时应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标准,积极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努力使电梯产品质量处于领先地位。

2.电梯安装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

(1)建立安装质量保证体系。结合企业特点和质量管理实际,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定质量管理手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和GB 50301-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技术要求,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检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对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

(2)突出安装过程标准化控制。电梯安装不同于制造,很多都是现场制作和零星的散件拼装,电梯安装质量是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靠事后检验出来的,特别是隐蔽工程,更是无法检验。因此,安装过程标准化控制尤为重要,必须严格执行安装工艺文件,严格落实质量控制点,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安装。

3. 电梯维保企业质量保证标准化

(1) 建立维保质量保证体系。为切实保证电梯维保质量,维保企业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控制文件,强化人员培训,落实人员责任,加强各环节的监督考核,努力提高维保服务水平,切实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2)强化安全隐患预防与控制。维保企业对维保人员应定人定台定量,每人每年维保量应在30台左右,并将维保责任落实到具体人,以确保维保工作质量。应严格按照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设备运行故障记录至少保存2年,其他资料应当长期保存。维保人员应定期对电梯做个性分析,以提前预防事故隐患的出现。维保单位应定期组织对同品牌电梯做共性分析,对集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应向生产厂家反馈,以便从源头得到控制。

单位自保,使用管理标准化

1.建立安全使用保证体系。电梯的正常安全运行,不仅需要制造、安装质量合格,更离不开日常的使用管理。使用单位(物业管理部门)应建立电梯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制定电梯使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电梯安全报警系统,接通大区域联动的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确保电梯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2.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必须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逐台落实电梯维保单位,确保在用电梯每月不少于2次维护保养。落实定期检验,确保定期检验合格。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督促、配合电梯维保工作。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的使用单位,应制定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救援演练。

社会监督,信息管理标准化

1.建立电梯安全信息采集系统。电梯面广量大,仅靠政府部门,难以监管到位,也不可能对电梯生产、安装、维修、保养的每一个环节及在用的每一台电梯都实行有效监督,应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以政府部门、检验单位、维保单位、使用单位为主体的电梯安全信息系统,集中社会监督力量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社会监督体系,对电梯的生产、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全过程形成有效监督。

2.实现有效社会监督的方法和途径。对电梯信息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动态管理、汇总分析,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政府监督部门应当从源头强化对电梯制造质量的监督,建立电梯型式试验信息公示制度,便于电梯生产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机构、监管机构及公众的查询,更好的监督电梯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检验单位应及时公布电梯定检情况及电梯安全预警信息,便于使用单位对电梯安全状况进行查询和对维保单位进行监督,维保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电梯安全隐患进行重点排查和预防,监察机构以此为依据对电梯年审发证。维保单位应及时上传电梯故障和事故隐患信息,对同类型电梯进行汇总分析,提出质量改进意见,为监察机构对生产安装单位监察提供依据。电梯使用单位应及时上传电梯运行状况实时监控、故障预警、故障自动报警和电梯维保工作信息,以便维保单位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同时为监察机构对维保单位年审提供依据。社会媒体和广大公民进行舆论监督,督促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维保单位、物管部门履职尽责。

政府监察,行政管理标准化

1.加快推进电梯安全法制建设。加快国家层面电梯安全立法工作,尽快制定《电梯安全条例》,明确电梯从选型采购直至报废更新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研究论证推行电梯强制保险的可行性,同时加大电梯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最大限度防控电梯安全事故带来的风险,维护乘梯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2.健全电梯安全监管标准体系。我国的电梯安全监管标准化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存在“标准低、缺标准”和标准针对性不强的不良状况,还有电梯企业对电梯安全监管标准化工作缺乏足够重视等一系列关于电梯安全监管标准化工作的问题和漏洞。所以,应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环保第一,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应高度重视电梯节能环保,积极研究制定电梯能效等级划分标准和能效检验方法标准,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实现我国电梯技术标准化与国际接轨。加快建立电梯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制定电梯零部件标准化、验收交接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等,形成以电梯安全为主体的标准体系,实现电梯的监管标准化。

3.建立“三位一体”电梯监管模式。建立电梯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行政执法“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推进电梯安全监管标准化、精细化。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明确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建立智慧电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录入本地区的电梯档案,包括基本信息、故障数据、维保数据和运行数据等,对电梯各项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高电梯安全监察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建立与“119”联动、全区域覆盖的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形成到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为救援主体,就近维保点为支持、消防专业救援队伍为保障的三级救援响应机制,开通24 h报警热线,确保救援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和开展事故救援,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电梯标准化监督
标准化简述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被困电梯以后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乘电梯
小说月刊(2015年4期)2015-04-18 13:55:18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