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泳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陈水泳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得市政道路建设成为国内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于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此促进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市政道路施工;应用研究
目前国内的市政道路每日的交通流量大,使得市政道路对于路面的性能要求不断的提高,一旦出现施工技术未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势必影响到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情况,进而对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为促进国内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提高,国内引进并积极应用了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使得市政道路建设发展快捷且有效的同时,还促进国内的市政道路建设日趋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有关数据显示,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国内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实践应用完善还有一定的时间。从微观上看,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影响到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上看,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
1.1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含义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是目前国内一项相对比较先进的路面施工技术,因此在国内的市政道路施工之中得到广泛而普遍的应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中所采用的原材料由沥青混凝土以及混凝土的结合料为主,将结合料的混合物作为道路建设的基本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摊铺,以此促进各个施工的原材料间黏合性的增强,最后再施用压路机对其进行碾压成型。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之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市政道路建设可持续使用的保障,以此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1]
1.2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要求
对于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进行应用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要与路面能够具有较好的黏结性,另一方面要求使用该技术进行施工的道路建设工程的路面具有特定的强度以及应力等。如此严格的要求,才能使道路使用的持久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具体要求表现为:①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对于施工材料性能的要求。沥青的混合材料组成成分复杂,有矿粉、沥青、集料、以及沥青结合料等。在对混合原材料进行选择时,需要以施工路段现场施工情况作为参照的基准,一定情况之下,甚至需要进行相关的试验,以确认所制作的沥青混合料是否满足当前路段建设的施工质量要求,以此保障道路建设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②关于沥青混合材料的路面承受力问题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材料的配比模拟,从而保障所选取的道路施工建设材料的实用性以及适用性较强。[2]
1.3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优点
1.3.1施工迅速、成本较低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使用中所需的施工原材料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易得,同时其制作工艺不复杂,可以对施工建设所需要的材料一次性的进行铺垫。沥青的混合材料在铺垫作业技术之后,即可以进行市政道路的开放使用,以此实现对交通压力的有效缓减,同时还有助于施工周期的缩短以及施工成本的降低,经济优势显而易见。
1.3.2路面性能较好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使用有助于市政道路路面使用性能的提升,比如说对于道路摩擦系数的增大、防水性的增强以及抗滑性等等,从而达到交通事故发生率的有效降低的目的。
1.3.3保护路基
使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有助于对道路两边路基进行及时的保护。由于沥青的混合材料具有在矿粉上吸附的功能,从而有助于具有强大吸附性能材料层的形成,从而起到促进路面结构完整,以及达到防止水下渗的目的。[3]
在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施工中,做好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设计工作,最关键的就是对沥青的混合料配合比进行适合的设计,从而达到市政道路整体施工质量得到保障的目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
2.1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设计
2.1.1设计目标配合比
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需要根据施工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状况、道路建设等级以及在建的路面类型等施工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例,然后再决策出适合使用的沥青种类,除此之外,还需要以马歇尔试验进行施工沥青用量的确定。
2.1.2设计生产配合比
关于生产配合比例的设计,第一步,应该对各种集料进行检查以此确定其是否能够满足目标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从而进行对冷料仓的进料比例的反复调整,以此实现供料的平衡。第二步,对最佳的沥青用量进行抽取并对其实施马歇尔试验,对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需要控制良好,对沥青的混凝土空隙率的减少,有助于沥青透水性的降低,将水的破坏作用降低最小。[4]
2.1.3验证生产配合比
在配合比设计及原料选择均完成之后,需在原料试拌阶段、试铺阶段、道路施工建设阶段,以钻心的方式进行混合料的取样,并对其进行马歇尔试验,以此实现对市政道路建设施工质量的全程控制,使用骨料用量增加或者是骨料粒径减少的方法均有助于混合料均匀性的提高。
2.2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巧分析
市政道路建设在使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对于原材料处理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是:①需要对沥青混合材料的成本以及实用性进行考虑;②对原材料的搅拌应使用间歇性的搅拌方式,通过对搅拌的时间或温度等的控制,以促进原材料强度或者是耐受性的增强;③沥青混合材料的运输工作需要格外注意,应对运输沥青混合材料车辆的车速进行限制,以此防止颠簸或冷凝等现象发生;④进行沥青混合材料的摊铺作业前,对路面的整洁度以及平整度进行检查,确保无任何杂质的存在,避免出现沥青的混合料与路面无法粘连的情况发生;⑤对铺设的时间以及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铺设均匀,避免沥青混合材料微变形现象发生。[5]
2.3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3.1摊铺混合料
进行混合料铺筑作业时,需要对基层质量进行检查。铺筑面层前,应先洒好粘层沥青,同时不能被车辆碾压。在进行混合料摊铺前,将一层热的沥青结合料均匀的刷接触面上,注意涂刷时不要污染到未涂刷区域。
2.3.2压实混合料
在混合料完成刮平以及摊铺作业之后,立即对中线进行检查,不规则的地方人工进行调整。压实有初压、复压以及终压三个步骤组成。碾压作业时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不同碾压阶段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进行初压时其温度应大于120℃,进行复压行其温度需大于90℃,进行终压时其温度则应大于70℃。同时碾压应以纵方方式进行,材料摊铺进行碾压作业时由从较低边往较高边缓慢且均匀地进行。
2.3.3对缝进行施工
市政路面施工中,须对拖工机工的构造物与接缝两端未好做的施工进行补修。如此也间接反映了施工方管理水平的高低。接缝处理中最关键的是需要要切除接头。同时在切缝操作时,须用切割机将残缺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切割处理。[6]
本文在对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具体含义、技术应用要求以及技术优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之中的应用,并重点针对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施工设计、施工技巧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希望为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对于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尚不全面,还需要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试验。
[1]丁永盛.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03):106~107.
[2]王浩斌.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2):152.
[3]刘志民.橡胶沥青混凝土技术在济南地区公路路面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王亚军.济青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及处理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
[5]王明宇.高等级公路高性能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刘伟浩.浅谈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及管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2.
陈水泳(1981-),男,中级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U416.21
A
2095-2066(2016)14-0170-02
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