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贤孙

2016-03-19 03:03:17陆蓓容
紫禁城 2016年2期
关键词:朱彝尊图卷藏品

陆蓓容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明清书画鉴藏史



孝子贤孙

陆蓓容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明清书画鉴藏史

朱彝尊

前些日子在台北看到一件特别著名的《竹垞老人析产券》,是朱彝尊(一六二九年~一七〇九年)晚年把家产分给两个孙子时立下的字据。作为士大夫,朱彝尊恐怕不算很富裕,到分田地的时候,积累下来八十四亩田,大约觉得实在不多,于是嘱咐孙子要安贫守分,「勿以祖父无所遗,致生怨尤﹂,听着格外恳切,又带一点儿凄凉。

出于对文艺的爱,我曾经讨论过艺术史上的朱彝尊,推测他可能没有多少藏画,对古代绘画的了解也不能与他那些鉴藏家朋友相比。鉴藏家也有孩子,到他们老了分家产的时候,要分的就不只是田地了。虽然没看到其他的分家字据,但总有蛛丝马迹,显示出「分﹂这件事是一定存在的。以我熟悉的宋荦为例,他有三个比较长寿的儿子。在他身后,善本书籍多归宋筠,后来又传一代,到了宋瑞金手里。一小部分较好的书画,被宋至继承。今天我们在李公麟的《五马图》和《临韩幹狮子骢图卷》,李唐的《江山小景》,钱选的《牡丹图》和《三蔬图》以及沈周的《西山雨观》等作品上,都能看到宋荦、宋至爷儿俩递藏的痕迹。只有年龄最小的宋致得到多少东西,情况不太清楚。

另外,宋荦有个儿子早逝,留下一棵独苗,还是遗腹子。这孩子名叫宋韦金,被宋荦带在身边教养,是唯一一个在宋荦生前考取举人的孙子,很受喜爱。特别感谢这位小宋先生,因为他留下一部家藏书画账《授研斋鉴藏录》,帮助我写完论文毕了业。

由于这部书的封面上写着「雪苑宋韦金藏﹂,又由于著录中出现的作者年龄下限大多在宋荦时代,所以推测宋韦金从爷爷那里得到了不少古书画。翻阅之后不难发现,很多好东西都已变卖,包括我们很熟悉的那幅《伏生授经图》,恐怕就是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年)在扬州卖掉的。在宋荦的时代,大家都相信这幅画是唐代王维的作品,非常珍贵。还有很多书画,从名目来看,都是不错的东西,比如仇英的仿古画作,宋代的官窑瓶,汉代的玉双鱼,在账本里都写着「旧没见」,过去就不知道在哪儿,压根没见过。

藏品散失有无数的可能。比较常见的是缺钱现卖。有一件庞虚斋旧藏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页,是非常漂亮的作品,去年在南京博物院展览过。画后有谢希曾的题跋,说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年),宋荦某个孙子到苏州去,没钱了,就把这画卖给谢氏,换了盘缠。

唐 王维 伏生授经图(局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士大夫家庭内的消耗之大,还导致一些我们不太容易了解的情况。有一件汉代的玉榖璧,在壬寅年夏天「十二叔作银三千两,抵公项用了」,意思是作价三千两,用于家族公共开支。又一个白玉荷叶杯和几件玉杯,都是「当死」,则是送进当铺,过了约定日期不能赎回,就此不再属于宋家。还有一条令人浮想联翩的记录,有一个碧玉小圈,「与二妮了」。这二妮是宋韦金的女儿吗?

南宋 李唐 江山小景图卷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某种程度上,鉴藏的故事无非就是藏品们一再被制造、流传、复制和换手的故事,更何况古人可能会遭遇我们想象不到的困境。因此平心而论,卖出祖上藏品,未必就是不肖子孙,不必轻易批评他们。但是偶尔会遇到令人起敬的孝子贤孙。《须静斋云烟过眼录》是一部生动可爱的著录,作者潘遵祁记载了嘉道年间苏州地方的书画收藏。有一次,他跟着父亲到同城的缪家去看画,看到了赵孟頫一家三代人的《三马图》、米芾书杜诗、祝允明的蝇头小楷和苏东坡的《与谢民师札》。这缪家兄弟的祖父是乾隆年间的进士,名医缪遵义;曾祖父是康熙五十四年的榜眼缪曰藻;高祖父则是康熙六年的状元缪彤。缪彤的事儿我不知道,但缪曰藻的书画收藏是有名的,作于中年时代的《寓意录》恐怕远远未能呈现他全部的藏品,至少苏轼这封信确实是他的东西。那么,在潘遵祁看到的一刻,在缪家已是整整四代了。

比这更长的是常熟翁氏的六代收藏。翁万戈老先生的藏品日渐回流国内,大家都知道了。下个月,我们去翻翻翁心存(一七九一年~一八六二年)家的皮箱。

明 沈周 西山雨观图卷及鉴藏印故宮博物院藏

封面故事

猜你喜欢
朱彝尊图卷藏品
明 马守真 芝兰图卷
中国书法(2023年3期)2023-08-23 13:02:08
清 程邃 秋岩耸翠图卷
中国书法(2023年3期)2023-08-23 05:05:49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卷
中国书法(2023年2期)2023-07-17 09:29:56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欢乐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朱彝尊年谱新考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4:25
罗妍妍藏品欣赏
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6:09
近二十年朱彝尊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