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一个“公共家庭”

2016-03-17 02:36:40
关爱明天 2016年2期
关键词:照料乡镇家庭



给留守儿童一个“公共家庭”

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剧变,冲击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构成,而且也没有为“失家”儿童准备好弥补方案。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生存压力撕裂了很多家庭单位,成员尚在,家不复存,进城打工成为了不可辩驳的理由,然而对于缺失家庭的未成年人该何去何从?

最近有研究报告称,一些底层学校的留守少年有“帮派化”的现象。我最近也在一些乡镇调研,虽然调研主题不是留守儿童,但却不断听到不同部门的访谈对象提起这方面问题。大家反映的问题各有侧重,足以拼凑出一幅较为全面的问题图景。

调研地几乎所有乡镇都存在大量留守儿童,有些镇的学校(中小学合校)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留守儿童。近年来,乡镇学生人数逐年萎缩,很多原来的村校合并到镇上,一些学生为了上学方便,搬出村子,就近租房,要么由老人随迁照料,要么自理生活,造成了亲情和乡土的双重离散。

父母不在身边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性格上的,一些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孤僻叛逆,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学习也不积极主动。不爱学习,不愿意融入学校,又缺少家长关爱,一些留守儿童便成为违法犯罪的主体,也有可能沦为受害者。

根据教育和司法系统的访谈对象讲述的情况,围绕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和离异家庭或是父母不负责任的家庭出来的小孩有相似性,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家庭关爱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目前可以看到一些措施扶助留守儿童,例如组织他们参加校外活动,在经济上给予照顾,但普遍感到这些措施是无力的,除了因为基数太大以外,留守儿童敏感的心理特征也会使一些特别关照的做法出现反作用。

叶竹盛

香港中文大学法学博士、《南风窗》高级记者、华南理工大学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专栏作者。其评论文章《科研经费改革应促进学术活力》《艾滋儿童上学何时不再是难题》等在社会引起一定影响。

“公共家庭”缺失是现代社会无奈的现象,公共力量除了尽力维系自然家庭之外,也应该考虑如何让我们的社会本身能够充当“公共家庭”。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即使出于天灾或是疾病等变故,一些儿童丧失了家庭,也有家族可以照料。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剧变,冲击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构成,而且也没有为“失家”儿童准备好弥补方案。长远来看,从经济上创造团聚的条件,在本乡本土为父母们创造就业的机会。这可能涉及经济发展转型和重心从城市向乡镇转移的问题,短期恐怕难以解决。

这就使得第二方面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那就是提供“家庭化”的公共服务,照料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远离自然家庭的未成年人。政府可以通过未成年人社会工作组织、儿童文体娱乐中心、寄养家庭、临时照料福利机构等设置,在学校之外,让留守儿童感受类似家庭的亲情气氛,这些设置或可构成“公共家庭”。

留守儿童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将涉及我们为此付出多少社会成本的问题。“公共家庭”缺失是现代社会无奈的现象,公共力量除了尽力维系自然家庭之外,也应该考虑如何让我们的社会本身能够充当“公共家庭”,让未成年人走出小家之后,还有“大家”可去。

猜你喜欢
照料乡镇家庭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南方人口(2021年1期)2021-02-28 08:26:30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4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08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恋练有词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
中国火炬(2015年6期)2015-07-31 17: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