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锞
(广东省气象局,广东广州 510080)
再接再厉向善向上努力建设过硬的、经得起检验的气象现代化
许永锞
(广东省气象局,广东广州510080)
“十二五”时期,在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省气象部门人人尽力、狠抓落实,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服务民生获百姓好评,事业发展稳居全国前列,发展基础得到极大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极大加强。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起步之年。2016年气象工作的要求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省部联席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保持建设过硬的、经得起检验的气象现代化的定力,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完成各项试点工作年度任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突出抓好气象灾害防御和权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突出抓好气象服务保障民生,突出抓好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突出抓好气象服务生态文明,突出抓好部门党的建设,发展智慧气象,为“十三五”气象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1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全力以赴抓好防灾减灾工作。落实省政府第十件民生实事,抓好气象防灾减灾;修订《广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停工停课机制,继续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继续完善应急指挥决策辅助系统;全面建成基层气象服务站。
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完善省市县一体化实时监测和临近预警业务,建立高频次制作的气象灾害监测、灾害性天气短临预警业务流程,提高台风、暴雨、寒冷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延长预见期。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建立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流程,完善城市内涝和山洪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基于暴露度和脆弱度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加强重大气象灾害现场调查和风险预警业务检验和效益评估,实现从气象预警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转变。
做好公共安全气象保障工作。联合多部门开展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场所等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暨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安全生产预警、预案以及停工的衔接机制;出台《广东省防雷安全生产巡查办法》,组织开展农村雷电灾害易发重点场所隐患排查专项行动。
2着力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努力提升气象服务“三农”水平。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并纳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先实施粤东西北10个气象基础设施较差的台站建设,发挥气象服务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趋利避害、减负增收”的作用。推广广东省农业气象业务系统。
着力做好城市气象服务工作。推动将城市气象服务、气候应用服务全面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各个环节。着力做好城市高影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试点开展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风险隐患排查。继续推动广州、深圳等城市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动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城市发展。
加强公众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创新服务形式,提供转折天气过程“冷暖先知”、定时定点实况播报“此时此地”等让公众愉悦的服务产品;对外来务工人员建立高级别台风、暴雨预警信号优先发布预约机制;联合住建部门向建筑工地防灾责任人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广应用停课铃APP和插件;开发农业、交通、零售业、能源、卫生等专业气象服务指标;发展面向交通、旅游行业用户定量精细的专业气象服务。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推进全省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和华南区域温室气体(浓度)大气本底站建设;完善建立城市生态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流程,开展严重灰霾等重污染天气过程监测预警评估;构建农村生态适宜性评估指标和技术体系;做好生态脆弱区和森林防火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继续做好粤港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专责工作,推进区域、部门气候变化科技交流与合作。
3抓好气象现代化建设重点工作任务
落实新一轮省部合作备忘录。争取省政府早日下发贯彻落实新一轮省部合作备忘录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气象工作会议进行部署;修订下发广东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2016-2020年)和“三是三有”工作指引(2016-2020年);组织做好2016年气象现代化考核。
编制印发“十三五”规划。要编制好省、市“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要把气象现代化建设内容纳入省、地方“十三五”规划,与地方发改部门联合或由发改部门印发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局要完成气象服务、预报、观测、科技、信息等领域相关专项规划的制修订。
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完成“平安珠三角”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结算工作和竣工决算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平安山区”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按要求完成2016年项目建设;完成“平安海洋”气象保障工程立项、初步设计和2016年项目建设任务,落实中央、省、沿海各市财政建设资金;启动“气象科技制高点”攀登工程、“互联网+气象服务”工程和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气象保障工程,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和报批工作。各市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4全面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
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落实《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完善高分辨率南海台风模式;加强对雷达、区域自动站等资料的同化和融合分析;不断发展和完善全省综合业务平台、气候预测系统,探索建立智能化、众创型业务发展平台;研发插件式格点预报算法智能工具箱及智能订正技术;发展环境、海洋、水文、道路交通等专业气象精细化预报业务;推进气象预报业务标准规范、检验评估和考核准入管理制度建设。
推进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探索建立定制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短信、手机客户端、网站、桌面插件等多种渠道的个性定制和按需服务;探索组建省市一体、覆盖多种服务渠道的公众互动部门;着手建立全省统一的智能呼叫中心;制定《气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和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业务准入制度。
推进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编制《广东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6-2025年)》、《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升级改造建设规范》;完成超级生态气象观测示范站建设、区域骨干站遴选工作,逐步升级改造全省天气雷达、区域站、海岛站等;实施珠三角超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试验;继续完善广州气象卫星B站区建设和完成卫星核心业务异地灾害备份中心任务;完善全省气象装备在线监控系统建设。
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实施《广东气象信息化实施方案(2015-2016)》,配合中国气象局实现CIMISS业务化。初步完成数据、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等三类核心资源整合;继续推进和完善广东省气象云系统平台的建设;推动广东省农口云的建设;开发及完善气象探测保障系统、全流程监控、数据质控系统、高清实景视频综合应用系统。
5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度
强化气象科技创新。加强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一体化数据访问服务、短期与短临精细化网格预报交互订正技术、强对流分类监测预警等研究;启动区域/广东气象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建设,加快云和降水观测试验基地、环境气象省级重点实验室、龙卷风研究中心建设,开展强降水粒子联合观测等野外试验;与高新企业探索共建智慧气象实验室;打造以热带所为核心的区域科技创新增长极,提高热带所的国际化水平;探索建立气象专家在开放开源平台上众智贡献、创新发展的“众报模式”,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继续实施“马首计划”和“上马计划”;推进优秀青年科技预报人员的出国培养工作;争取引进2-3个国际高水平气象专家或团队到广东创新创业;建立人才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推进省市县各级预报员转型转变,内外兼修预报员素质与形象;推进防雷减灾从业人员向防灾技术服务方向转型;加强对新进人员基本气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引导优秀人才潜心做好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着力选拔培养一批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术带头人;建立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使用、晋升相衔接的激励机制。
提升开放合作质量效益。继续深化粤港澳气象科技合作,推进与美国国家天气局气象发展实验室、英国气象局等在精细化预报、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方面的合作;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建成广州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推进泛珠三角地区气象部门在区域数值天气预报和精细化预报方面合作取得新成效;出台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开放共享管理试行办法。
6全面深化气象改革
推进防雷减灾体制改革。推进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加强雷电监测和预报预警基层业务体系建设,探索开展面向公众的雷电预警服务;健全防雷公共安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制定防雷减灾服务标准和配套规范性文件;推进部门所属防雷企业集约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强化防雷综合治理。
深化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各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气象政务服务改革,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管理模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时效和服务水平;完善省级气象部门权责清单,指导市县气象部门编制权责清单。
继续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推进公众和专业气象服务业务集约发展;制定气象信息服务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推广使用“气象信息共享包”;对广东省内注册的气象信息服务单位进行备案管理;探索建立气象信息服务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引入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机制。
推进气象综合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气象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工作;完善地方气象机构气象防灾技术服务收入在省财政“收支两条线”的流程;加大对各单位“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继续完善三年中期规划编制;出台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继续争取地方财政对气象部门基本支出和业务维持的投入。
7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
落实《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着力落实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对接与演练等制度。修订预警信号发布规定;继续推进《广省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规定》等立法工作;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和备案制度;推动气象灾害治理专题研究。
强化气象标准化工作。制定《广东省气象标准化项目管理办法》;加快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气象防灾减灾、市场监管等重要标准出台,强化标准执行和、培训和监督检查;联合多部门启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为主体的政府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及路线图建设。
提高气象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气象法治专题培训;依法全面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加强法制机构与法制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气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提高科学管理气象事务水平。强化督办落实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考评体系,突出抓好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推进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扩建二期建设;加强舆情研判;强化部门安全生产管理。
8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落
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内监督;坚持不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和查处“四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发展新党员。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完善约谈制度,实行“一案双查”;统筹用好各级纪检力量,强化纪检监察人员培训与交流学习,探索推动双重领导体制下部门与地方纪委协同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的现代化”。大力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推动地方编制按空编比例逐年招聘进人,科学管控内部用工人员的数量及待遇。建立智慧人事管理体系。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县级气象部门参公管理人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气象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强化群团组织服务职工合法权益,对困难职工做好慰问帮扶;扎实开展行业技能竞赛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继续推动气象现代化新型台站建设;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组织和引导老同志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收稿日期:2016-02-05
作者简介:许永锞(1967年生),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现任广东省气象局局长。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7-6190.2016.01.001
许永锞.再接再厉 向善向上 努力建设过硬的、经得起检验的气象现代化[J].广东气象,2016,3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