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遂旺
记者手记
“看房68次,刚买到的房又要退掉去上海,只为了离女儿新公司更近……链家房产,链接每个家的故事。”这是乐视APP上爆红的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弹出广告。随着电视剧点击量的居高不下,片子中的房产经纪人带着一位老妈妈风里雨里找房的情景令无数人感动。
这使我再一次产生了一种冲动,想要写写房产经纪人的故事。实际上,这个想法早在我买房时就开始在内心涌动了。
那段时间,我的手机里面存了一二十个经纪人的号码,为了能够辨清他们,我不得不将他们用阿拉伯数字编码。百科贴士这样讲道:若想做一名合格的房地产经纪人,不仅要通晓房地产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熟练掌握法律知识、金融知识及谈判技巧。这与大多数人对经纪人的社会标签认知一致:专业、精明、个性特征鲜明。
出于职业的习惯,我在办理自己买房手续的整个过程当中,与众多房产经纪人有了大量的沟通和交流。有时,我会在微信上与那些从未见过面的经纪人闲聊,听他们讲自己形形色色的经历。
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随着我买房的一系列手续慢慢办完,那些房产经纪人的模样愈加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曾经在跟很多个朋友聊天时谈起经纪人这个话题,他们都表示十分有兴趣。然而,无一例外地,他们都想知道房产经纪人做交易的“黑幕”,他们希望我将这个“黑幕”扒出来,并津津乐道于“黑幕”将会产生的社会影响。而我却不是一个“扒粪”的高手,我只想深入到这群人中间,把他们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写下来。
事实证明,房产经纪人这一行确有“手段”,但并不能称之为“黑幕”。他们有着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狡诈、贪婪。他们看上去侃侃而谈,回到蜗居的小屋,也与千千万万的“郑漂族”一样,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梦想。
这也让我明白,唯有走到我的采访对象面前,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抵达他们的内心,才能明白他们是否愿意将酸甜苦辣倾诉于你。套用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如果你写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采得不够多。
“新闻记者能扶危济困,让人佩服,我要能当一名记者该多好啊!”在河南省安阳县农机局办公室工作的辛秀梅,虽然有份令人羡慕的舒坦工作,可她却十分喜欢记者这个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心底的记者梦,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明晰。
1998年,辛秀梅儿子出生。为留下儿子小时候的美好记忆,她买了一部微型摄像机。平时看到电视上的新闻,也很想尝试拿手中的DV拍摄,向梦想靠拢。
带着这一想法,辛秀梅开始了求索之路。她不仅在上下班的路上拍,休息日也走街串巷拍,有时还拉着丈夫一起拍。窨井盖破损或缺失、汽车乱停放、乱穿马路闯红灯等生活不文明细节都进入她的镜头;她还抓拍消防队员救火,年轻人帮助老年人……她希望捕捉和记录这些生活细节,见证文明行为,为树立文明风尚、杜绝市民陋习做贡献。
从拍孩子到拍别人,从拍日常生活到拍新闻,这可以说是辛秀梅新闻工作生涯的起点。她抓拍身边小事的片子,频频被安阳电视台的民生栏目采用。每当辛秀梅看到自己名字出现在荧屏上,都有一种成就感。
编外特约通讯员,拍片不“编外”
2004年夏,安阳电视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闻报道员。辛秀梅因为是DV新闻高产作者,被破格聘为编外特约通讯员。虽然名义是编外,但具有极强责任心的她认为拍片不能“编外”,总是动脑筋捕捉新闻。
一天,辛秀梅在街头四下寻找新闻线索,有辆军车从身边驶过,让她突然想到一个点子:春节马上就要到了,那些远离家人的军人们,怎么在异地度过春节呢?我为何不能去部队拍条新闻呢!
于是,她来到安阳郊区驻地部队,在军营门口却被警卫拦住:“请问你是干什么的?”
“我想拍一下咱们部队的子弟兵们如何在异地过新春!”
“你是哪里的?”
“我是安阳电视台的特约报道员。”
“请出示你的证件。”
一说证件,辛秀梅有点心虚,因为当时还未发给她证件。怎么办?无奈中,她急中生智地说:“我没带,要不你给安阳电视台的王安祥主任打个电话吧,这样可以证实我的身份。”
这招果然管用,不一会儿,警卫对她说:“你可以进去了。”辛秀梅用镜头记录了子弟兵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包饺子的团圆景象,用废旧钢盔做游戏的场景,在演练中步枪实弹射击,等等。同时,她也记录了战士们思乡的点点泪花、欢声笑语挂灯笼、给家人打电话度新年。
她一口气拍了整整40多分钟,拍完后争分夺秒地骑着电动自行车往回赶。当她披着雪花,走到电视台值班室时,值班主任心头一震,真没想到一位编外报道员如此敬业!此片受到观众好评,电视台领导也对她这位编外特约报道员的成果打了高分。
打那之后,电视台的同行们也格外偏爱辛秀梅。编辑们给她授课,告诉她如何选择新闻的角度、画面如何构图,还让她参加培训班。辛秀梅如虎添翼,更加勤奋,她拍摄的新闻片不仅在安阳电视台播发,不少新闻片也上了河南电视台。2008年,辛秀梅还被河南电视台《DV观察》栏目聘为特约DV通讯员。
2009年,中央电视台十套《人与社会》栏目向全国征集《DV我们身边的故事》,辛秀梅将自己为山东老太太寻亲拍摄的新闻片《68年姊妹重逢》寄上。此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发轰动,在6万多名的网民投票中,她以第三名获得“全国十大榜样拍客”的称号。
“一帮到底”
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与执著,让辛秀梅终于被安阳电视台聘为《一帮到底》栏目记者,正式成为一名职业新闻人。辛秀梅有一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每当在工作中见到求助者期待的目光时,她都尽心、鼎力相助。
林州市东岗镇少年付子扬在6岁时不幸失去双臂,辛秀梅自2007年开始跟踪拍摄。她还专门请来老师教子扬用脚刷牙、写字、叠被子、洗衣服。得知子扬喜欢画画,又帮助子扬在安阳找到一家书画学校学习书法和水彩,子扬的水彩画还荣获了一等奖;双休日,子扬妈妈母子来安阳都住在辛秀梅家里。不少人夸奖辛秀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09年元月,辛秀梅拍摄的新闻片在电视台播出以后,平顶山体育局郭占伟教练,打来电话想教子扬学游泳,因为他曾经训练过残奥会一名失去双臂的男孩获得了冠军。河南假肢中心负责同志打来电话,决定为付子扬免费安装假肢,付子扬所在的文峰区教体局以及东门小学的领导们为子扬捐款一万三千多元。
子扬母亲开心了,子扬也笑了,辛秀梅的辛苦换来了无数的热心人相助!目前,无臂男孩付子扬也快乐地生活着,还被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选为游泳种子选手。
辛秀梅用朴素的镜头记录着百姓的苦与乐,用自己的执著和爱心让更多的生命绽放光彩。她不仅帮扶了很多人,而且在新闻业务上也精益求精,成为年轻记者学习的榜样。辛秀梅采制的《爱在身边》《寻亲》《寻子疑云》等专题片先后在央视十套《人与社会》中播出。2011年,辛秀梅的作品《妈妈日记》还获得河南省新闻一等奖。
辛秀梅曾在采访中得知22岁女孩孙晶晶右腿患先天性血管脂肪瘤,小腿几乎和腰一样粗。这个花季姑娘的梦想是治好病后能穿上洁白的婚纱,走进婚姻的殿堂。辛秀梅在拍片中被深深地打动,当场将自己身上的200元捐给晶晶,并告诉她要坚强。为帮助孙晶晶确诊怪病的缘由,辛秀梅先后给全国各地知名医学专家写求助信,并带领孙晶晶奔赴济南、郑州进行专家会诊。经过多方奔走,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奉献爱心,把孙晶晶接到郑州进行治疗,并成功为孙晶晶实施手术,让她摆脱病痛。她最终也收获爱情,实现了穿婚纱的梦想。
....
跨越国界的爱
2008年的冬天,辛秀梅接到一位热心人的电话,说在滑县牛屯镇王鸭固村,有个孤残老人,收养了两个弃婴,蜗居在村头的破庙里,很是可怜。接到热心人电话后,她决定去看看。
开往牛屯镇的班车,一天两趟。那天,错过点的她挤在一辆满载猪崽的三轮车上,啃着两个烧饼一路颠簸着抵达目的地。光线昏暗的破庙里,一位老人正在嘴对嘴喂给孩子吃馒头,“大爷,您咋给这么小的娃喂馒头啊?”辛秀梅心疼地问。老人抬头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说:“唉,咱穷,吃不起奶粉啊……”
从他缓缓的叙述中,辛秀梅得知他叫王进海,60岁的他因腿部残疾而一生未婚,常年生活在破庙里。他怀中的男婴叫王一平,身边拄着木棍爬得浑身是泥的小女孩叫王顺心。明知这绝非两个健康的孩子,好心的老人依然收留下了他们。
一下午的短暂时光,让辛秀梅见证了老人既当爹又当妈的艰难。临走前,辛秀梅买来纸给老人糊好了窗户,给两个孩子量了衣服尺寸,并对老人说 “大爷,我过几天还会来!您相信我,我会帮助您和娃娃们的!”
那一刻,辛秀梅就在心中悄悄立下誓言:一定要帮一帮善良的王进海老人,尽最大的努力给两个孩子治病!
辛秀梅把拍好的新闻片在安阳电视台播发后,还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发帖,讲述王进海老人与王一平的故事。她在网上不停地发帖呼吁,期间不断有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但有限的捐助,相对于高昂的治疗费用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辛秀梅与老人和孩子相处的日子久了,老人把她看成了自己的闺女,两个孩子则亲切地喊她“妈妈”。
经过三年的网上呼吁,2010年的冬天,辛秀梅终于收到了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发来的电子邮件,他们表示可以免费对小一平进行医疗救助。但美方提出,鉴于孩子只有3岁半,必须有一位爱心人士陪同护理,老人恳求辛秀梅陪一平同去。
回到家里,辛秀梅把内情告知家人。不曾想,从母亲到老公,甚至是儿子,齐刷刷地投了反对票:小一平此行生死难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可面对老人期待的眼神和视作辛秀梅生命全部的小一平,辛秀梅无法拒绝。
离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可就在出国前的例行体检中,辛秀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医生建议马上手术,老公令她立即更改行程,可辛秀梅知道,如果她不去,就等于放弃了一平的治疗机会。辛秀梅说,自己的手术可以延期,但一平的治疗不能延期。她费尽了口舌,说服了家人和医生,2011年3月8日,辛秀梅作为爱心妈妈,独自一人抱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一平,登上了飞往美国波士顿的航班。
到美国后,小一平开始了紧张的术前检查。而这时辛秀梅却发现,她在国内开通的国际漫游功能失败了,手机没有信号,电池无法充电,更让她孤独无助的是医生告诉她,一平的心脏修复手术异常复杂,一旦失败,尸体将不允许运回中国,只能就地火化。那一刻,辛秀梅孤立无援,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她感觉到自己就像被扔进了泥淖里面无法自拔,肩上承受着比泰山还重的压力,但倔强的她选择了面对,选择了坚守,终于等到医生兴奋地告诉她:“手术非常成功,中国的孩子很坚强!”那一刹,她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几天来的压力、恐惧,化作止不住的泪水,倾泻而出。辛秀梅抬头望向窗外天空,对着家乡的方向说:“家乡的亲人们,跨洋救子的誓死承诺我实现了!”
在美国的28天,由于饮食习惯不同,为了填饱肚子,辛秀梅一日三餐吃的是只有盐这一种调料的方便面;为了和美国医生交流,她在本上图画了一张又一张,用绘画代替语言;为了记住往返医院到租住房屋的路线,她采用最笨、最原始的方式在采访本上记录:从医院出来直行670步,左转走7680步,右转876步,直至看到一个绿色写满英文的垃圾桶,后面紫红色房子就是她和一平租住的小屋。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盼啊等啊,短短28天,辛秀梅瘦了6斤,终于等到了波士顿儿童医院布朗医生告诉她:“你的孩子体重达到了30斤,比原来重了4斤,身高97公分,比原来的增高了2公分,可以回国了!你这个中国妈妈太伟大了!”那一刻,辛秀梅收获到了跨越国界的爱的感动!
辛秀梅在美国有双重任务,一是带领一平治病,二是记录全过程。美国一家媒体也为辛秀梅的壮举所打动,想花费上万美元买下一平看病全过程的新闻片独家播发权,她不同意。对方让辛秀梅开个价钱,辛秀梅说得很干脆:“我是中国记者,我不需要,你给多少钱我也不能卖!”后来,有同行得知后,说辛秀梅傻。可辛秀梅说:“我有自己做人的底线!”
一路走来,辛秀梅获得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助人为乐好人”候选人、2011年安阳市十大感动人物等等荣誉称号。从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到业余“拍客”再到电视台记者,辛秀梅追寻着梦想一步步踏实地走着。她能够到达此地,不但因为她心怀最初的梦想,更心有大爱。爱,是她闯关的通行证。
编者:
在2015年11月的河南省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安阳电视台记者辛秀梅荣获一等奖。辛秀梅以《我的新闻传奇之梦》为题,讲述了自己在记者岗位上热心帮助他人的暖心故事。比赛结束,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亲自为辛秀梅颁奖,并动情地说,辛秀梅也就是辛大侠的事迹,当时就把她感动哭了,辛秀梅为河南人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