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升
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
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霍家升
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
本文结合綦江区,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
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綦江区是重庆南大门,位于大娄山北麓,綦江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市政府命名的“重庆市食品工业基地”,处在城郊休闲旅游度假的最佳半径,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
綦江区目前已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AAA景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有市(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有区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充分体现了綦江区的发展前景。綦江区有农家乐近二百家,其中三星级以上的农家乐近十家,并且綦江区还有特色的采摘园。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綦江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五一期间,綦江区共接待游客11.59万人次,同比增长26.5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19.3万元,同比增长30.43%。特别是采摘、踏青等乡村体验游成为小长假的主打产品。永城采摘节、隆盛电商旅游文化节、中峰玫瑰园吸引大量游客赏花游玩,这些都是綦江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成效。
2.1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向问题
自2011年行政区划以来,原有阶段性乡村旅游发展不仅在原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作为乡村旅游的专项规划也没有具体展现,导致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不明确,相关乡村旅游发展的业主和镇街处于无序的自发发展阶段,缺乏科学引导。并且由于自身的局限,导致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效率不高,很多乡村旅游示范点停留在初始发展阶段,布局分散、规模弱小、品味低下、文化缺乏,没有鲜明特色,甚至出现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
2.2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及基础设施与配套问题
(1)机制问题。由于乡村旅游发展涉及的职能部门比较多,从而存在配合难度大以及职责不清的问题,相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经常处于“手长衣袖短”的问题。并且相关的农业、扶贫、建设、水利、林业、文化等项目对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支持分散。数量有限、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整体助推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合力,支撑乡村旅游发展的力度很有限,制约了綦江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2)綦江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存在的问题。綦江区绝大多数乡村旅游示范点存在道路交通等级低,游客量稍加大,就出现交通不畅的现象。大多没有标准的配套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建设单一,停车场、农家宾馆、公共厕所、特色购物场所、标识标牌、导游服务等总体上不配套,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需求。
2.3管理服务及政策问题
(1)有些乡村从业业主缺乏经营管理实践经验,从业人员又未通过系统培训,对旅游发展要素、旅游服务标准、游客需求等方面了解不多,导致游客满意度不够,回头客较少,经济效益难以提升。(2)乡村旅游发展一般都需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项目以及林业、水利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成果,更需要建设大量的接待、娱乐设施。在利用现有成果新建房屋娱乐设施过程中,都遇到了诸多政策限制,造成乡村旅游发展中不少非法建设、违规开发,使乡村旅游发展举步维艰。
3.1规划制定明确的乡村旅游发展目标
制定和发展实现全区乡村旅游目标,重点打造四季采摘型、特色美食型、特色民居型、民间文化型、消夏避暑型、西部水乡型、多彩花卉型乡村旅游“花坝”,将“花坝”示范点打造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并逐步打造为国家AAA级旅游区。譬如加强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永城镇,形成以农博园、中华村为核心的田园观光、研学科普、农耕体验式乡村旅游项目。在隆盛镇,大力发展猕猴桃、葡萄等瓜果采摘、农家乐、家庭农场等乡村休闲游项目。在永新镇,依托万亩梨花基地,大力发展赏花、采摘、游乐项目。在篆塘镇,依托特色养殖园,大力发展以梅花鹿、眼镜蛇、黑猪和娃娃鱼为主的特色养殖观赏、垂钓、品尝项目。在郭扶镇,依托市级“乡村旅游高山生态避暑纳凉示范村”建设,引进重庆玖彩华地、綦商集团等旅游开发公司,大力发展集高端休闲、纳凉、体验、度假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地产项目等。
3.2加强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及配套的建设
譬如:(1)綦江区政府应出台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全区规划统筹经费中预算并落实不应少于50万元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经费等。(2)建设部门应将乡村旅游示范点纳入新农村农房风貌建设规划并优先实施。(3)林业部门应将乡村旅游示范点纳入退耕还林规划范围并加大支持力度。(4)商务部门应将商业网点建设延伸到乡村旅游示范点并加快实施。(5)交通部门应将乡村旅游示范点客运服务纳入重要客运节点规划并加快推进。加强相关部门的支持,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3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比如落实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准。(1)按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标准,打造綦江乡村旅游“七姊妹”示范点。(2)按照国家AAA景区标准建设綦江乡村旅游“花坝”示范点。(3)按照“2000—14000”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建设綦乡村旅游“七姊妹”示范点。(4)按照国家安全示范景区标准建设綦江乡村旅游平安景区。(5)借鉴四川乡村酒店标准,结合綦江乡村发展实际,创新綦江乡村酒店评定标准,规范綦江乡村酒店发展。(6)丰富和完善綦江乡村旅游“花坝”旅游品牌内涵,使之成为推动綦江乡村旅游发展的无形动力。
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型产业模式,村民通过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服务、举行农俗表演、出售农副产品和纪念品等来获取收入,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因此加强对拥有农业资源的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黄昌银.綦江区“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纪实[J].农家科技,2016(01)
[2]刘海波等.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J].生态经济,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