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荣誉称号”回归荣誉

2016-03-15 20:20:13王淦生
杂文选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含金量荣誉称号津贴

王淦生

商品经济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将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东西都折算成货币的形式。比如一直被人们视为精神追求的各种“荣誉称号”,如今在很多地区也已经物化成了相应的经济待遇,且明码标价,层次分明。

最近到一个“教育先进县”学习,教育局领导介绍了他们的“激励机制”:教师获得任何一项荣誉称号,县里都会给予相应的津贴,与每月工资一起发放。获得省级“特级教师”称号的,每月津贴四千元;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名校长”称号的,每月津贴两千元;获得县级“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名校长”称号的,每月津贴一千元……这笔津贴即便与某些国家级津贴相比,也算得上不菲了,“含金量”相当高。

然而,荣誉称号一旦与物质利益挂上钩,便会慢慢变味,甚至变质。现实情况是,各级各类的荣誉称号基本上都是由上而下分配指标,再由各单位各部门去酌情处理。在这“酌情处理”的过程中,就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我见过一位因贪腐而入狱的校长,他在被捕前,几乎揽尽了一名教师和校长可以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完全可以用“等身”来形容。这位校长大人何以对荣誉穷追不舍?因为每项荣誉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利益关联,且各项荣誉称号都由他老人家一手掌控。他始终标榜自己全身心为学校操劳,那么在获得荣誉方面自然亦当“身先士卒”。但是,给这些“来路不明不正”的荣誉称号捆绑上津贴,其荣誉含金量真的值得打个问号了。

泰戈尔有句名言:“鸟儿的翅膀一旦系上了黄金,就再也不能高飞了。”偏偏很多人还是过于相信金钱的力量,以致将获取荣誉变成一场利益之争;而不规范的利益之争,必然造成弄虚作假、以权谋私、暗箱操作。最终,好端端的荣誉称号成了权力者手中的奇货、舞弊者囊中的赃物、逐利者生利的砝码。

要给荣誉称号配上津贴,必须让获取荣誉的方式公正公平公开、津贴额度合情合理合法。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让“荣誉称号”回归荣誉,少跟利益挂钩。

【原载2016年1月25日《渤海早报·渤海潮副刊》】

猜你喜欢
含金量荣誉称号津贴
北控集团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工会博览(2022年14期)2022-07-16 05:49:16
品牌专家郭守祥:若要品牌强又响必须提高“含金量”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32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纺织行业最高科技奖提高含金量
本刊获第六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等荣誉称号
11家日杂企业高管获中国轻工业优秀cio荣誉称号
消费导刊(2018年20期)2018-10-19 08:22:28
图表
新城乡(2018年1期)2018-01-27 18:40:13
中国经济增长含金量提升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7-08-15 00:45:43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金春燮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中国火炬(2015年9期)2015-07-25 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