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化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探讨

2016-03-15 08:39:38张海燕陈良张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化学

张海燕 陈良 张洁

【摘要】初步分析了目前我国《实验化学》中普遍存在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通过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与生活或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化学 探索性实验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65-01

《实验化学》是面向农林、食品、医药等非化学与化工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内容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是相关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化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本科阶段的化学实验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针对此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法,以期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设置中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比例

化学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前者,在实验前,教师讲授相关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主要起到验证和巩固已学过相关化学知识的作用;后者,要求学生全程自主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概括与总结得到理性认知,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目前,我国针对本科生的化学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校的《实验化学》共16个实验,仅有2个实验是设计实验,其余均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过分依赖老师,遇到一点儿问题就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很是欠缺。即使是设计实验,也缺乏新颖性,学生往往是从别的实验教材或网上直接抄袭其实验方案,没有多少自己的思考。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比例,实验课程前半部分设为验证性实验,后半部分设为设计实验或探索性实验。对于验证性实验,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填鸭式的讲解实验“怎么做”;而是,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讲解实验设计的依据与思路,多提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做准备。

对于设计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己查询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采样、测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对采集的数据与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最终得到理性认知。教学全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可能开始时学生会经常犯错、失败,但是学生能在此过程中找出自身的问题,印象非常深刻;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自觉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与指导的作用,审定或与学生讨论其实验方案,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思考,主动与老师和同学沟通。通过增加设计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的比例,充分锻炼学生自己查询文献、设计实验、动手与总结归纳的能力。学习也由原来的被动转变为主动。

二、实验项目中增加与生活或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

目前,我校的《实验化学》是面向农林、食品、生命科学、医药等非化学与化工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所有开设本课程的学生,无论哪种专业,做的都是相同的实验项目。开设的实验项目与实际生活或学生的专业联系不紧密,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兴趣与做实验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我校,而是全国的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在实验项目中增加与现实生活或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比如在涉及物质理化性质测定的实验中关于pH值的测定,对于农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测定土壤的pH值,医学的学生测定血液或尿液的pH值,食品专业的学生测定水样的pH值。再如涉及物质含量测定的实验,食品专业的学生可以测定纯碱中Na2CO3与NaHCO3含量的测定,医学专业学生测定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生命科学专业学生测定牛奶中氨基酸成分与含量等等。贴近生活的实验,比如新鲜蔬菜中有机氯的含量、β-胡萝卜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奶粉中分离酪蛋白、乳糖和脂肪等。另外,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些综合设计实验,比如水的分析,测定当地水源样品的酸碱度、电导率、氯离子、钙、镁等一系列指标。综合实验的难度和工作量较大,建议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水平和实验条件实验个数控制适量。实验项目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或学生的专业,会让学生感觉到实验非常有意义;同时可以安排同专业学生在制定地点自行采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总之,在《实验化学》教学中,通过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与生活或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但与此同时,目前我们还要在师资队伍、师生比例、仪器设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调整或加强,所有的因素协同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洁,郭玉明,王海霞,郝二军.国内外高校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分析与比较[J].新乡学院学报, 2014, 31(10): 74-76.

[2]马晓明,瞿洪明,杨林.国内外大学化学课程设置分析与比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 56-59.

[3]郑鹄志,卢一卉.浅议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途径与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7(3):157-161.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42:18
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56:05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09:36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