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悦
高中生“休学抢红包”,打了谁的脸?
舒悦
近日,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接到一位家长的来电称,家中读高一的孩子小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抢到了1000多元红包之后,误以为发现了“致富”捷径,在家里吵着要休学……(北京晚报2月14日)
看完这则新闻,笔者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句流行语“很傻很天真”。作为一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居然还有如此可笑而幼稚的想法和行为,实在让人啼笑皆非,而这背后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高中生“休学抢红包”,凸显出当今未成年人价值观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小时候,老师和家长就教导我们要依靠双手勤劳致富,获得财富和成功应当依靠正当途径。但当孩子看到的是某些急功近利者的不劳而获、某些投机取巧者的金山银海时,心中难免滋生不健康的财富观。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财商启蒙与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价值才是实实在在的,这些“抢红包”之类的玩法,无非就是一场游戏。如果不加强引导和教育,还会有多少孩子梦想依靠抢红包、买彩票成为百万富翁?
高中生“休学抢红包”,暴露出整个社会唯金钱至上的浮躁之风。如今,社会浮躁之风甚嚣尘上,类似“10天学会书法绘画”“30天精通英语”等充满诱惑的广告铺满大街;考场作弊、学术抄袭等不诚信行为比比皆是……当速度第一、金钱至上成为社会的发展旋律,未来一代如何能有健康、阳光的成长环境?自微信、支付宝相继推出“抢红包”等娱乐功能之后,有人便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原来的团圆、相聚也少了些热闹劲儿,取而代之的是抢红包的按键声”,其实,有错的不是红包,而是人们难以沉淀下来的浮躁心,是不积极健康的财富观。
高中生“休学抢红包”,折射出假期阶段家庭教育的漏洞和缺失。对于高中生而言,寒暑假期本应是极好的温故知新、拓展视野、锻炼实践的机会,而新闻中的孩子小冬却沉迷于用手机抢红包,还发展至要休学的地步,令人惋惜。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应反思是否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和督促,以及必要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