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敏
(勃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黑龙江勃利154500)
食用油中掺入非食用油的检验方法
魏晓敏
(勃利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黑龙江勃利154500)
摘要:食用油是甘油和各种脂肪酸形成的甘油兰酯混合物,食用油中掺入桐油的检验主要有三氯化锑一三氯甲烷界面法、亚硝酸法、硫酸法和苦昧酸法。食用植物油中掺入蓖麻油的检验主要有乙酵溶解法、气味与沉淀法和呈色反应法。回收油脂的掺伪检验主要有酸值(AV)测定、过氧化值(POV)测定、羰基值的测定和薄层色谱鉴定煎炸油。
关键词:食用油;掺入非食用油;检验方法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品,能提供给人体热量和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食用油也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食用油脂掺伪现象主要有未精炼的毛油及变质油、不同油脂勾兑、掺入非食用油、用煎炸残油代替食用油、地沟油回收使用、动物油脂非法回收使用。
1.1三氯化锑——三氯甲烷界面法
取1mL油样注入试管中,然后沿试管壁加入l%三氧化锑——三氯甲烷溶液1mL,分层后在40℃水浴中加热8~10min,观察界面颜色,如果界面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环则证明有桐油的存在,可以说明食用油中掺入有桐油。本方法适用于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混入0.5%以上的桐油。
1.2亚硝酸法
取油样5~10滴于试管中,加石油醚2mL,溶解试样,在溶液中加入1g亚硝酸钠,再加入5mol/L硫酸1mL,摇匀后静置l~2h。亚硝酸使桐油氧化,产生絮状团块析出,初呈白色,放置后变成黄色。如混有1%桐油,则溶液呈现浑浊状态,如混入2.5%的桐油,则有絮状团块析出,初始呈现白色,放置后变成黄色。
1.3硫酸法
瓷板上加油样数滴,再加1~2滴浓硫酸,观察现象。浓硫酸与桐油反应,凝成深红色固体,同时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炭黑色。本法适用于大豆油或深色食用植物油混入桐油的检验,但不适用于芝麻油中混入桐油的检验。
1.4苦味酸法
取1mL油样于试管中,加入3mL饱和苦味酸溶液。桐油与苦味酸反应,如果油层红色,表示有桐油存在。本检验法按桐油掺杂量的增加,颜色从黄橙到深红,色调明显,可配成标准系列比色定量。按产生的颜色深浅可估计混入桐油的含量。
矿物油指除植物油外的石油烃类产品,如柴油、润滑油、石蜡等。矿物由掺入相对容易检验,可采用荧光反应法、化学检验法、矿物油的气相色谱检测法检验测出。
3.1乙醇溶解法
油样和无水乙醇各加5mL到最小刻度为0.1mL的10mL离心管中,加塞后震荡2min,混合均匀以1 000r/min后离心5min,取出静置30min,读取离心管下部油层体积,蓖麻油能与无水乙醇以任何比例混合,若下部油层体积<5mL则表示掺有蓖麻油。
3.2气味与沉淀法
蓖麻油在碱性介质中熔融,产生辛醇气味,此熔融物在酸性条件下有结晶析出。取少量混匀试样于镍蒸发皿中,加氢氧化钾一小块,慢慢加热使其熔融,如有辛醇气味,表明有蓖麻油存在。或将上述熔融物加水溶解,然后加过量的氯化镁溶液,使脂肪酸沉淀,过滤,用稀盐酸将滤液调成酸性,如有结晶析出,表明有蓖麻油存在。
3.3呈色反应法
蓖麻油与硫酸、硝酸反应,呈褐色。取数滴油样于白瓷盘中,滴加数滴硫酸。如果呈淡褐色,说明掺有蓖麻油。或者取数滴被检油样于白瓷盘中,滴上数滴硝酸,如果呈现褐色,则表明掺有蓖麻油。
4.1酸值(AV)测定
正常植物油脂中含有很少的游离脂肪酸,而煎炸油在烹调之后再与水、金属、微生物等作用,酸败程度高,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越多,酸值增高,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并在油品本身含有的解脂酶作用下,酸败加剧。因此煎炸油在烹调之后会产生异常高的酸值,测定油脂酸值可用于评定油脂品质好坏的方法之一。
4.2过氧化值(POV)测定
过氧化物是油脂酸败初始阶段的产物,过氧化值可以评价油脂的新鲜程度。常见油脂的过氧化值国标上限为7.5mmol/L。油脂产生的过氧化物很不稳定,随着分解产物增多,过氧化值反而会下降。过氧化值测定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法和比色法进行测定。化学比色法根据油脂在氧化酸败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很不稳定,氧化能力较强,能氧化碘化钾为游离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进行测定。
4.3羰基值的测定
油脂发生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分解产生含羰基的化合物,如醛、酮等。羰基值是油脂氧化酸败的灵敏指标,其数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油脂酸败的程度。对于煎炸油来说,羰基值的变化比酸值和过氧化值更灵敏,因此,羰基值应作为潲水油和煎炸油的主要检验项目。
4.4薄层色谱鉴定煎炸油
地沟油或者煎炸油均会产生醛类、酮类化合物等极性化合物。通过薄层色谱后,煎炸油薄层色谱有明显的拖尾斑,而正常植物油则没有,拖尾斑主要是不合格油脂中的醛类、矿化合物所引起的。按这一现象可以对地沟油或煎炸油进行快速分析和检验。
第一,硅胶板的制备。用烧杯称取0.7g硅胶,加入17mL蒸馏水后搅拌均匀,去除表面气泡后,倒在20cm×20cm的玻璃薄层层析板上,把玻璃板置水平桌面上多次颠振直至玻璃板上的薄层表面均匀、平整、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制备成薄层层析板。也可以使用商业预制板。第二,硅胶板的活化。薄层层析板室温晾干,使用之前在100℃的烘箱60min活化硅胶。第三,点样。用毛细管或者微量点样针点样于薄层板上,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cm,样品点直径一般≤2m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第四,展开。把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宜,密闭,待展开至规定距离,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为8~15cm,取出薄层板,晾干。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4,体积分数),展开时间约30min。第五,显色。取出晾干10min后,喷硫酸铜显色剂(10g硫酸铜,8mL磷酸以蒸馏水定容到100mL)后,放置到100℃的烘箱显色30min。显色后如果观察到样品的薄层色谱有明显的拖尾斑,则有可能为地沟油或者煎炸油,而正常的植物油则没有拖尾斑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汪东风.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王世平.食品安全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赵笑虹.食品安全学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李杰.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黑甜玉米油中的胆固醇[J].食品科学,2006,(11):92.
Test Methods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Non-edible Oil into Edible Oil
WEI Xiao-min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Bureau of Boli County,Boli 154500, China)
Abstract:The oil is a mixture of glycerol and various fatty acids, test methods of incorporation of tung oil into edible oil mainly include antimony butter and trichloromethane interface method, nitrous acid method, sulfuric acid method and bitter acid method. Test methods of incorporation of castor oil into edible vegetable oil mainly include acetic dissolution method, odor and precipitation method as well as color reaction method. Adulteration test methods of recycling oil mainly include acid value measurement(AV), peroxidation value measurement(POV), carbonyl value measurement and thin-layerchromatography identified frying oil.
Key words:Edible oil; Incorporating non-edible oil; Test methods
作者简介:魏晓敏(1973-),女,黑龙江勃利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收稿日期:2015- 12- 13
中图分类号:X8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16)03-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