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凤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浅谈高职院校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李秀凤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是中国教育的一场改革,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已显露各种弊端,传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理论构成、表现形式及可行性,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特点等几方面阐述了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以期适应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成果导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成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它的前提是人人都能学会,它的中心是学生、最终的导向是成果,基于这种理论而设计的教育模式。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相比较,最大的差异在于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系统。教师要培养学生应对未来、适应未来的能力,也就是适应就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成果导向教育强调的是发掘学生的个人价值和潜力。教师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结构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有一套完整的支撑体系。制定一定的策略计划,这种策略计划用以限定学生掌握知识的范围、限定学生的学习技巧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以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获取成功。课程设定要有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目标来源,并设定一定的学习情境。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学生要了解自己在这种学习情境中的不同反应。采取以人为本,以成果为导向,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手段。
目前,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之一就是直接针对市场、面向就业,根据社会需要确定学生培养的成果,也就是成果导向。成果导向的基础是专业技术成果,专业成果由专业和工作过程分析得出,组织教学基于这种专业成果并按照其结构方式进行,同时注重获得专业技能。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教学手段与现阶段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充分融合。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采取各种改革方案。
4.1 成果决定而非进程决定
在传统教育中,几乎全部通过教学目标、课程、教材、课表等历程来规定教学安排与评价。评量依据完全是以学生学习经历的累积,并不关心学生学到什么和能做什么。“学习成果决定”是成果导向教育强调的原则,学习成果与每项教学活动相关,以成果为参照进行课程开发,遵循向下设计原则。为了达成成果,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扩展机会,要求跟踪学生的能力进展进行评量,确保学生高峰成就的达成。
4.2 教师指导而非教师主宰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以涵盖性课程为特点,教法以灌输式为主,教师着眼于“教什么、如何教”。成果导向教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教学指导。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应用示范、评量及诊断等进行引导,促使学生预期成果的达成。
4.3 合作学习而非竞争学习
竞争学习在传统教育中极为重视,强调学生与学生个人之间的相互竞争,区分学生或对学生进行标签化,通过评分形式来进行,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放置在一种完全竞争的环境之中。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学习成功者和学习失败者之间要想建立一种和谐互动的关系是不可能的。使学生的成功对立,导致少数学生成功,多数学生失败。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强调团队合作促成学生共同成功,成果导向教育强调合作学习,反对竞争学习,鼓励学生协同合作,通过团队工作等模式扩展成功机会,让所有学生均能成功。
4.4 整合知识而非割裂知识
知识的分划是传统教育强调的思想方法,学科相互之间有分明的界限,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所学知识的自由迁移受到了阻碍,人才多样百分比进程和学生心智水平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主张问题解决基于人的多元智慧的成果导向教育,强调知识的整合性。成果导向教育跨域整合了课程架构、教学授课、测验及证书。学校负责支持这种整合,包括采取跨科目、跨领域、跨年级整合,从而引导学生展现联结能力。
4.5 成果为凭而非证书为凭
传统教育中,获得学分与证书取决于参与学习的时间和个别的学习评价标准。以成果为凭是成果导向教育遵循的原则,要求学分与证书均紧密关联,学校整体考量成果,学生要想获得相应学分,必须展现出自己已经达到学校规定的所要考核的绩效标准。通过调整、转换等方式供学生掌控课程,从而达到绩效标准,而不再受历程安排的禁锢。基于学习绩效决定学生升学与毕业,而与在校时间或年龄无关。
4.6 扩展机会而非限制机会
采用学分制、学时制、年级划分、严格分科、鼓励竞争等方法的传统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成功机会,从而导致学生先前失败的经历永远存于心间,从而阻碍后续的发展。成果导向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即:“成功是成功之母”。因此,竭力扩展机会是成果导向教育遵循的理念,反对采取结构性区分与分类学生,而是采取包容性成功的方法,主张随着学生学习与绩效的增加,成绩也随之增进,并主张仅仅关注最终成果,这种最终成果包括任何阶段的成果。成果导向教育还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内涵,这种内涵可修改,可变化,回应学习需求具有弹性,努力促使学生成功学习。
4.7 协同架构而非孤立教学
孤立的课程和个别的教师的作用有限,很难促成追求高层次表现和高峰成就的成果导向教育。为了高水平需求的满足,网络结构协同架构的采取在成果导向教育中是极其必要的,即教师通过长期沟通与协同合作来创造和开发课程、实施教学评量,引导学生达到考量标准。
采用一种反向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最大特点,它与过去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大差异有两点:
第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反向设计原则,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需求分析开始,毕业时应具有的能力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已明确,从而确定课程体系。
第二,强调课程体系与能力结构之间要有一种清晰的对应关系。课程开发要对应能力,教学要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定位,要制定成果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分析社会需求,以确保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和素养结构中,须注重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成果导向教育的教育理念先进,经过美国等其他国家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施模式,而且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为了适应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迎接新的挑战,高职院校需要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 王贵成.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及其借鉴[J].教育评论,2009,(12):35-36.
[2] 谢海燕.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教育园地,2015,(11):66.
[3] 王晓典.成果导向高职课程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 冯筠.基于成果教育的课程改革实践——以《用户控制界面开发》为例[J].才智,2015,(10):90-91.
[5] 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03):88-91.
[6] 成卓韦,於建明,王家德,等.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探析——以大气污染控制课程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23-26.
[7] 曹利钦,马金晶.成果导向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计[J].当代体育科技,2014,(04):59.
[8]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71-73.
Discussion on achievement-oriented education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Xiu-feng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Harbin 150080,China)
The outcome-oriented education model is a reform of Chinese education,the traditional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lents cultivation has revealed various disadvantages,which makes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reform imperative.This paper expounded fromthe aspects of theory composition,forms,feasibility and features of education theory,hoping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untry and economic society,and actively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guidance of outcome-orient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chievement-oriented education;Talents trainingprogram;Educational reform
G712.4
B
1674-8646(2016)16-0082-02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