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次更深入的“虎门销烟”
【舆情回放】5月31日,《广东省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在广东省卫计委主任办公会上原则通过。《条例》规定:在广东出售的品牌香烟盒上的警示图片应覆盖香烟盒30%以上面积。
【网络舆情】
@ 北京晨报:在烟盒上印警示图标不仅是健康潮流的大势所趋,更不能局限于地方政府的“单打独斗”,更需要“全国一盘棋”,这既体现出国家控烟的决心,同样也彰显出控烟的诚意。
@东方网:禁烟需要法律的严惩,需要告别对烟草财政的依赖。执法不严,整个烟盒都印上警示图片也枉然。
@包头日报:烟草警示图问题,须上升到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整齐划一的规范文件,有效推进控烟进程。
【决策点睛】《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征求意见稿)据说已将“全面禁烟”修改为“选择性禁烟”,烟盒健康警示等条款也被删除。面对这种立法上的倒退,我们需要以广东为标杆,来一次更深入的“虎门销烟”。上的利益,如何进行补偿,能否防止合法的土地使用权遭受冲击等等,都需要更明确具体的政策指引。必须承认,只有愿景,只有想象空间,攻克不了重重关碍,转化不成切实红利。
【网络舆情】
@新华网:土壤污染防治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严格守法、公众的积极参与及社会的全面监督。“土十条”的颁布实施,为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提供了有力武器, 为实现绿水青山、蓝天净土绘制了美好蓝图。
@财政部网站:土壤污染和空气、水污染不一样,污染物在介质中并没有那么均匀的分布,可能相隔几十米远,这块土地和那块土地的污染程度就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是要摸清土壤污染的“家底”。
@新华每日电讯:在全力治理存量的同时,强力杜绝增量。这样,才有可能使得土壤状况一点点好转。总是边污染、边治理,则土壤治理将永无穷期。而大自然也不会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尽管湖南等地已经开始整治被污染土壤,但国内尚未形成成型的治理模式。
【决策点睛】 任何“大治理”,最终都应落实到具体的地块和项目上面。如果说“土十条”反映了政府推动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的决心,那么,改进旧的监管思维和监管机制是否果决,则将反映土壤治理和修复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