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中心小学幼儿园 曹海英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带给幼儿的乐趣是任何活动都无法比拟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非常注意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把绘画寓于游戏之中,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法。因此在美术活动的设计中,我们常常根据教学活动内容来设计合理的情节,并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幼儿一直置身于游戏之中。在感受美术活动乐趣的同时,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如美术活动《给小鸡筑篱笆》,我们采用了做“狐狸和小鸡”的游戏——感受又直又密的篱笆能挡住狐狸——体验成功(战胜狐狸)——鸡妈妈请求帮忙——帮鸡妈妈筑篱笆——鸡妈妈选篱笆等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新奇又有趣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并掌握活动的重难点,更主要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充分体会游戏化美术活动所特有的魅力。
除注重整体教学设计游戏化之外,我们还十分注重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游戏性和趣味性。我们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支配的特点,在活动设计时,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设置一定的情景导入活动,以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如《小老鼠找春天》,我向幼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住在沙漠里的小老鼠一年四季都看不到绿色的植物,于是它告别了妈妈,乘着气球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美丽的春天。为了让小老鼠能看到最美丽的花,孩子们都认真地为花儿涂上漂亮的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故事中人物的遭遇总能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激发起幼儿帮助它们的欲望。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活动导入的形式中,我常常采用先玩后画的形式,如《有趣的不倒娃娃》, 我先给幼儿一些不倒翁,让幼儿自由玩。在玩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不倒翁的主要特征,从幼儿的作品来看,无论是不倒翁爷爷还不倒翁姐姐,孩子们都能准确把握不倒翁的特征,作品效果很好。
恰当的示范能帮助幼儿较好地掌握绘画的技巧。在活动中我们常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活动对象,降低活动难度,增加活动趣味性。如在美术活动《长颈鹿》中,我是这样示范的:有两个蛋,一只是恐龙蛋,它长得又大又圆,住在纸的中间。一只是鸵鸟蛋,它小小的,住在纸的左上面(帮助幼儿掌握长颈鹿头和身体的大小及所在的位置)。它们两个是好朋友,经常互相打电话,(画长颈鹿的脖子),它们说了很多的话(画长颈鹿的鬃毛),恐龙蛋高兴地伸出四条腿和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尾巴。鸵鸟蛋也高兴地裂开了蛋壳(嘴巴)长出了两只角和两个耳朵。此时长颈鹿已初步成形,幼儿都开心地鼓起了掌。在此基础上,我告诉幼儿还应给长颈鹿添上漂亮的衣服。在这样的示范下,幼儿很快就掌握了长颈鹿的基本画法。虽然这个活动内容难度较大,但在绘画过程中,没有一个幼儿说 “我不会”。而且作品画面丰满、形象逼真。效果非常理想。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先想好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有时主要形象画好了,却不知该添画些什么,使画面显得比较单调。于是我们教师就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或借助教具对幼儿的进行提示、指导和鼓励。
美术活动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幼儿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因此我们常常通过游戏化的情节,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圆形宝宝变魔术》的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展开想象,变出了苹果、不倒翁、太阳、眼睛、眼镜等等。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活动评价是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态度、标准、方法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那该如何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呢?
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评价幼儿作品时,我们利用小动物开展生动有趣的评价活动。如泥工《七彩太阳》,我们请来了小猴子挑选它梦中的太阳。在肯定幼儿进步的同时提出努力的方向。因此美术活动成了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我们还常常采用帮小动物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评价同伴的作品。如在《帮兔姐姐设计新衣》的活动中,我们请小朋友帮兔姐姐选衣服,要求幼儿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最漂亮的美术作品,并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在互评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不同的美术内容,有不同的评价特点。如《小青虫找朋友》《甜甜的糖葫芦》等作品应侧重于构图和色彩,而《园形宝宝变魔术》《我为洋娃娃设计冰淇淋》等则侧重于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根据不同的绘画内容,在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方面都有所侧重。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分析作品应选取的不同角度,另一方面注意每次活动评价的不同联系。让幼儿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一次次经验迁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目标。
总之,孩子是喜欢画画的,因为一张白纸会在他们的笔下变出各种形状和颜色来,这些形状和色彩就是他们用语言表述不了的情况和思维。他们的随意涂抹都有几分大家的印痕,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引导,或许更多的“大家”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让我们多加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尽情地用画笔表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