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崇阳县金塘镇金塘小学 李 清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李克东先生也讲过,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这也就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领域及范围;突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体现了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今,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技术产品不断涌入学校,迅速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电脑等多种数码产品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使无限的网络资源快速、便捷地传递进学校,无形间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巨大资源库,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我们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合理利用好这些技术手段和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运用好信息技术已是每一个教师的根本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切实注重以下几点。
由于许多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低,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并从而产生一种误解甚至抵触情绪,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是专业教师的事。但时代的要求,让我们与计算机必然结下不解之缘,我们只能临危一跃。
当今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新的发明与发现层出不穷。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伟大成就的每一桩每一件,不是直接就是间接与计算机有关。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计算机跟语言一样,是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不可缺少的;计算机真正成为了“人类通用智力工具”;计算机文化已如灿烂朝阳,照亮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计算机文化的兴起,给每一个国家又一次要发展还是衰落的选择机会。以计算机为龙头的信息技术反映着新时代的生产力水平、高科技的水平。学还是不学,用还是不用,反映着智力与能力的水准,可以这样说:在新的世纪,每个人都将经历计算机文化的洗礼,不管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早学早受益,不学则会很被动,而且会越来越被动。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主要是加强三个方面的信息知识学习和训练。
首先是自觉地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二是熟悉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能够用激动人心的历史故事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是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能够引导学生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的无限想象。
其次是训练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二是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三是是掌握网络上教育资源的搜集方法。四是是了解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的制作方法。五是是了解计算机和网络以外的其它信息技术。
然后是提高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能力。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上人才竞争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教育部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写入了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纲领,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了“十一五”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这无疑对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人才的培养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广大中小学必须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
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们和国外的差异并不在于硬件的投入等客观条件,关键在于认识上。我们应尽快转换观念,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使用,使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有较大的产出。
首先,要防止信息设备空置不用。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尽量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多使用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大家知道,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不比古董,即使不用、原封不动地放在机房,几年后照样变成为一堆过时的废物,变成“泡沫经济”。因此,学校要积极鼓励师生,让师生能够积极地使用信息技术设备。
其次,要防止滥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模式。如果,教师在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又具备了现代的教育思想,那么,他就能正确摆正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等教学要素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
再次,要加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现代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了,而教学思想仍然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那么,信息技术只能成为传统教学的附属物,不能很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只能将其作为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是靠人“驾驭”的,技术再先进,但人的素质跟不上去,仍然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信息技术使用者的信息素质是继硬件、软件和资源后,越来越显著地成为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高质量的硬件、软件资源,只有在高素质的使用者手中,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可靠保证。
总之,教育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这对培养新世纪国家现代化所需的创新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