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身份证号:410702198212020518
某基坑的截水帷幕施工方案
海洋
身份证号:410702198212020518
本基坑内存在较厚的卵砾石层,为丰富的含水层,考虑到基坑周围距离建筑物和道路较近,无法采用井点降水抽干地下水,必须采用截水帷幕封闭整个基坑。采用高压旋喷桩搭接,做截水帷幕,编制了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截水帷幕;坑内降水;施工工艺
根据本工程基坑深度、工程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情况,从安全、经济、合理、可行的角度出发,采用深层搅拌桩作截水帷幕,搅拌桩采用双头700mm,咬合20cm;双排搅拌桩挡截水帷幕为:9.9m、10 m、6.3m、5.6m,其中6.3m、5.6m用于车道处的截水。
1)测量人员按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测量出各个桩位的中心点,并请业主单位复核。2)清理现场,对影响现场施工的障碍物、市政管线和表面杂物,及时探明并报业主处理,为机械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面。3)对松散地段的搅拌桩施工时,应在施工前在该段铺填一层厚为0.5米厚的石粉。4)及时调运施工材料,搭建水泥存放平台,做好物料的防水、保护工作。5)所用材料及时报验,合格后才可使用。6)检查设备各部件性能,确保正常施工。7)安全规范要求,架设施工专用电。
3.1施工工艺流程
1)施工测量方法
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基础,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闭合导线控制网建立在场地四周;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搅拌桩中心线,在中心线上布设桩位。
2)开工前测量准备工作
检查和复核测量基准点,增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控制网、施工放样。测量放线定出搅拌桩桩位,插上标签,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3)施工测量的精度
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要求执行。
3.2搅拌桩施工方法
1)桩机定位、对中放好搅拌桩桩位后,移动搅拌桩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2)调整导向架垂直度。采用经纬仪或吊线锤双向控制导向架垂直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垂直度小于1.0%桩长。3)拌制浆液。搅拌机预搅下沉同时,后台拌制水泥浆液,待压浆前将浆液放入集料斗中。选用水泥标号32.5矿渣水泥拌制浆液,水灰比控制在0.5~0.55范围,水泥掺入比a=15%,18%。4)喷浆搅拌下沉。启动深层搅拌桩机转盘,待搅拌头转速正常后,开启灰浆泵,通过管路送浆至搅拌头出浆口,出浆后方可使钻杆沿导向架边下沉边喷浆搅拌,下沉速度可通过档位调控,工作电流不应大于额定值。5)喷浆搅拌提升。喷浆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启动搅拌桩机及拉紧链条装置,边喷浆搅拌边提升钻杆,使浆液和土体充分拌和直至搅拌钻头提升出地面。6)重复喷浆搅拌下沉。搅拌钻头提升至地面后,重复喷浆搅拌下沉至设计深度,下沉速度按设计要求进行。7)喷浆重复搅拌提升。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喷浆重复搅拌提升再至地面。8)桩机移位。施工完一根桩后,再移动桩机至下一根桩位进行施工。
3.3深层搅拌桩施工要点
1)为了使水泥浆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必须严格根据现场情况控制水灰比(0.5~0.55)。对含水量较大的土层,采用较低的水灰比。2)针对本工程土质特点,在桩上部可降低送浆的压力,桩下部提高送浆的压力。如有淤泥层,应适当增大送浆压力,重点加固。3)提升搅拌速度,控制下沉速度在1.0~1.2 m/min。4)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两喷两搅”工艺,上、下各搅拌两次(即来回四次),以保证水泥与土充分搅拌均匀和搅拌桩成桩质量。5)严格控制搅拌桩垂直度和桩搭接长度,要求垂直度小于1.0%桩长,搅拌桩横向(沿基坑边)搭接长度为200mm。
3.4施工主要措施
1)深层搅拌桩使用的水泥品种、标号、水泥浆的水灰比,水泥加固土的掺入比和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在施工前要标定深层搅拌机械的灰浆泵输送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机喷口的时间和钻杆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成桩试验,确定搅拌桩的配比和施工工艺。
3)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桩架底盘的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保证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桩长,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4)水泥浆不能离析,水泥浆要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合比配置,水泥要过筛。为防止水泥离析,可在灰浆机不断搅动,待压浆前才将水泥浆倒入料斗中。
5)深层搅拌桩施工过程中,输浆应保持连续,同时控制好重复搅拌时的下沉和提升速度,以保证得到充分搅拌。
6)在成桩过程中,由于电压过低或其它原因造成停机,使成桩工艺中断的,为防止断桩,在搅拌机重新启动后,将深层搅拌钻头下沉到停浆点以下0.5m,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提升。
7)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搅拌桩垂直度超过规范要求时,视该桩为废桩,需调整导向架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后重新施工。
8)确保桩壁状加固体的连续性,按设计要求桩体搭接一定长度,相邻桩体施工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4h。
9)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要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要有专人对每根桩的水泥用量、成桩过程(下沉、喷浆提升、复搅时间)进行详细记录,深度记录误差不得大于50mm,时间记录误差不得大于5s,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要注明。
[1]陈忠汉.深基坑工程[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S].
[3]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4]GB50021-200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5]梁兴文主编.混凝土结构基础原理[M].重庆:重庆大学社出版,2011.
[6]熊智彪.建筑基坑支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