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深化
——《世界文化之旅》课堂生成性资源的采撷和利用

2016-03-11 13:13:39潘祥才陈奇奇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7期
关键词:预设生命资源

潘祥才,陈奇奇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唐县镇中心学校

碰撞深化
——《世界文化之旅》课堂生成性资源的采撷和利用

潘祥才,陈奇奇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唐县镇中心学校

一、理论背景

纵观中国教学史,关于“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古已有之,由来长久,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述而》中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相关表述,其主题思想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开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已经蕴涵有“动态生成资源”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界颇为时尚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资源”的理念。我国最早正式提出课堂生成理论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老师在她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专著中明确提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尽管叶澜老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并没有对“课堂生成性资源”这一概念做出一个具体明晰的概念限定,不过我们根据她的教育思想及相关“动态生成”理论的指导,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教师抓住预先教学设置之外意外生发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积极主动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习小组间的多角度良性互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在思想碰撞中萌发出超乎教师原有教学设计的新想法、新观点、新问题等“节外生枝”新情况,如果我们教师能准确、及时、有效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加以合理适度的利用,我们课堂教学就会不断涌现精彩的、鲜活的、灵动的生命乐章。应当注意的是,这种“节外生枝”的新情况虽然是有利、有用、鲜活的教学资源,但具有动态性、偶然性特点,稍纵即逝,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发现她的火眼金睛,还要有把控她的智慧和能力,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思想交流中闪现成长的乐章。

生成性教学教学模式,首先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生成创造过程,教学活动中要关注过程、创造、个性、偶然性等诸方面的教学因素,并加以合理利用。正如美国的教育学家卡洛·科贝尔在《生成课程》中有精彩的论述:“生成教学,其中生成,就是强调课程计划必须是从孩子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孩子自身的兴趣中生长出来,他提醒我们,孩子的自发性需要一个他们能够自由游戏和学习的空间,而课程则表明教师的存在,计划的存在。”生成性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严格按照原有预设进行教学的积弊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同时强调必须重视教学智慧的开掘,重视教学艺术的运用,重视教学双主体互动。教育专家约翰·尼莫对此有专门论述,生成性教学“不是‘罐头式’的教学,不是‘木乃伊式’的教学,不是偶然的、随意的、老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教学。”生成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能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性、偶然性教学因子,有效地进行引导、利用,从而达到拓展、深化、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生成性教学是让教学过程生动起来,生态起来的教学活动,而还是严格按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的标准化活动。

二、生成案例

2015年10月13日下午第三节,我在八3班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五课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在为学生解释“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时,曾举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具体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大体意思就是,做臣子的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做儿子的必须绝对服从父亲,做妻子的必须绝对服从丈夫。没有料想到的是一个小男生对“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丈夫”公开大称其道,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该生有失肤浅,出于保护他的学习积极性的考虑,我首先肯定他“真长我们爷们的气”,之后,询问他对“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丈夫”的感觉,他直言不讳地说,男女有别,女子应当服从男人。我让他听一听女同学的意见,几位女生严厉斥责了那位男生的大男女主义思想,主张男女平等。通过互动交流,大家意见归于统一,现代社会,平等思想是基本的社会理念和处事方式。最后我指出,通过讨论,我们弄清楚了两个问题,一是传统文化既有糟粕,又有精华,我们大家要有批判的汲取。二是男女平等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我们要肃清封建余毒,树立和坚持平等思想。

三、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的本质是明理导行,就是通过向学生传达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按照社会认同和需要的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内化为行为习惯,顺利地实现社会化。在明理导行中,理不明则行无据,明理是行动的认识源泉和思想基础,是行动的牵引力。所以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同观点和意见,我们政治课教师不能因为与考试的知识点无关而以笑了之,置之不理任由其自生自灭,而是应当抓住学生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引导学生质疑、申辩、争论、交流,明白其中道理,达成基本共识。

我们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各具特色的生命个体。稍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当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惑的时候,课堂都会出现一些令我们始料未及的偶然情况。课堂上出现的这些意外事件或新鲜想法,往往会给学生们带来探究一番、实践一番的冲动,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往往会引发精彩异常的非预设生成,这些非预设生成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每一位教师在努力促进预设性生成的同时,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胆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不断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出现,还要不失时机地捕捉住和利用这些“非预设生成”的有用因素和智慧火花,让这些鲜活的质疑型教学资源在思想碰撞中绽放出生命的精彩。

猜你喜欢
预设生命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