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气节的,你们没有做错事为什么都要低着你们高贵的头颅?”2015年12月5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国学课教师高章幸抛出了这一问题,让在座的学生面面相觑。随后高老师宣布:除了班干部外,有谁可以认全班上所有同学以及说出他们这节课的具体座位就加分;到现在为止,有谁和班上所有同学讲过至少一句话也加分。
据高老师介绍,学生目前都上了十三周的课了,但是真正能加分的学生不超过十个人,“有的班上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敢举手回答”。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屏奴”,上课玩手机,不主动回答问题,甚至连抬头看老师的学生都少之又少,因此学生以及师生间相互沟通变得异常困难。而随后对该校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更显示,有近七成的学生表示只认识室友和同班玩得特别好的朋友,班上很多人都脸熟但叫不出名字,也没说过话,甚至有同寝室的学生相互交流都会依赖网络。
警惕网瘾毁掉我们的大学生一代
电脑、平板、手机……除了睡觉,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无时无刻不面对着屏幕,他们的大学生活看起来丰富多彩,实际上单调得可怜:从一个屏幕切换到另一个屏幕,周而复始、乐此不疲,彻底沦为“屏幕之奴”。“屏奴一代”的实质问题,依然是网瘾。生活中的一切不过瘾、不方便,有了网络,都可以过瘾了。习惯一旦养成则很难改变,而网瘾更是如此。大学生们习惯了一睁眼就开电脑,一出门就看手机,甚至习惯了一桌朋友吃饭,个个埋头上网;即使一家人团聚,也独自埋头上网。旁人的惊诧、父母的叹息,沉迷在网络中的人哪里听得到。
况且,网络世界是一个良莠不齐的世界。色情的、暴力的、恐怖的……无所不有。别以为“只看正经网站”就能幸免。2014年4月起,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净网2014”专项行动,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首先被关闭的,就是包括搜狐原创、凤凰读书等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子频道在内的20多家文学网站。当国家调动社会管理力量来净化网络环境、保护人们身心健康时,个人更需要拿出自省和断瘾的毅力:少接触点网络又何妨?网络之外的世界更精彩。
对于“屏奴”群体需温和看待
近两年“屏奴”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如今,不管你身处何处,你都会发现在你的周围,都是拿着手机的人。除了玩手机,大家几乎没有其他的乐趣,也很少主动与身边的人交流。即便是同事、朋友、亲人,即便两人近在咫尺,大家都宁肯通过聊天工具传递信息。传统交流方式正在被现代聊天方式所取代,也使一些人开始担心“屏奴综合征”的危害。但“屏奴”问题果真如此严重吗?实际上,如今之所以青年人都成了“屏奴”,是缘于互联网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和便利,网络信息的多样化迎合了公众需求的多样化。社会已迈入现代化,如果公众对现代化产品不闻不问,现代社会与原始社会又有何区别?
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正视:一则“屏奴”的出现有多方面的诱因,诸如人情稀薄、社会竞争压力变大,这使得一些人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与人交流;二则“屏奴”是现代社会的必然现象也是普遍现象,谁也不能阻止,这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三则现代青年普遍逆性成长,对于出现的问题并不喜欢直接被反对或禁止,否则反而会使问题逆向发展。所以,对于“屏奴”群体还需温和看待。就像即便没有现代通讯工具,自闭症也会有一样,我们不该刻意放大“屏奴”问题。网络服务的便利化、贴心化使年轻人更加倾向于过网络生活,“屏奴”的危害有多大也的确值得商榷,不必太过紧张。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