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化关节炎中西医浅谈

2016-03-10 20:39:01林慧华高明利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痹症总苷白芍

林慧华 高明利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2014级硕士·110016)

未分化关节炎中西医浅谈

林慧华 高明利*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2014级硕士·110016)

近年来未分化关节炎的转归和治疗备受关注。本文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未分化关节炎的转归及治疗等进行探讨。通过血清标记物测定和影像学等方法有效判断未分化关节炎的转归,早期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以降低致畸和致残率。由于部分西药的不良反应明显和患者的医从性差,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分化关节炎 痹病 转归 治疗

未分化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UA)是一种起病和致病因素较隐匿的疾病,临床多以手、足、腕等关节肿胀、疼痛、僵硬为表现,可以仅有关节肿痛症状,也可伴有关节外表现,如全身不适 、疲劳等,且不符合ACR的RA分类标准[1、2]。但可能发展成为某种特定的关节炎。痹症是指由于外感风寒湿邪、风湿热邪,内伤劳逸不当、久病体虚等致使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或导致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我国古代医家对痹症的描述也不尽相同,王肯堂在《政治准绳》对膝关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手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鼓槌风”;王焘在《外台秘要》则述其症状痛如虎咬,昼轻夜重,而称“白虎病”;也有医家称“历节风”“白虎历节”、“痛风”等。故未分化关节炎与传统医学中痹症相关。

1 病因

Zeidler[3]对226例早期关节炎患者近期感染史进行调查,结果一半左右的患者有近期感染史(病程小于4周),主张对早期关节炎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查。Proudman等[4]观察几乎一半的多关节炎病例于12周内可以自然缓解,认为一些自限性关节炎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故感染可能是关节炎的病因之一。Johansson[5]等通过早期RA患者与健康人对比,认为早期RA与遗传基因有关。中医则认为外感风寒湿邪、风湿热邪,内伤劳逸不当、久病体虚等致使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如《类证治裁·痹症》:“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李燕等[6]则根据临床经验及古代医家如朱丹溪曾提出 “六气之中,湿热为重,十常八九 ”。湿热痹阻经络,气血凝滞而致局部关节灼热、肿胀、疼痛、皮下结节; 湿热煎熬津液,凝聚为痰,气滞血瘀痰凝日久不愈,闭阻经络,而致关节畸形。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等,提出湿热常为未分化关节炎的致病关键。

2 转归

2.1 现代医学判断UA转归

目前,临床实践中多采用血清标记物测定及影像学技术等方法评估UA的转归。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预测UA向RA转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8]。李中青[9]等对162例UA患者进行3年随诊,结果24例抗CCP抗体阳性UA病例最终全部转化成RA;42例仍为UA,58例症状消失,另62例转化为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等其他疾病。吴茂春等[10]对130例UA患者进行抗CCP抗体检测,结果56例抗CCP抗体阳性,且后期诊断为RA,另74例抗CCP抗体阴性患者暂时没有变化。UA有一定的自限性,在随访期间大多数UA患者症状未变化或自动消失,表明UA多数预后良好,但CCP抗体阳性的患者多预后不良。且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可能会提高准确性。关晓东等[11]对192例UA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发现联合检测血清Ⅰ型胶原吡啶胶联终肽(ICTP)、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三种指标可以有效预测UA向RA的转化。和雅等[12]对106例UA患者进行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和RA33检测,结果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对UA向RA转化的特异性为100%。UA的病程数天或数年不等,可以进展为其他确定性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应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部分患者随访数年仍不符合RA分类标准,也有部分患者长期随访依然不能明确分类[1、13]。国内外研究显示动态MRI在早期发现患者的骨髓水肿,对UA向RA转化具一定的价值[14、15]。故血清学检测和影像学联合给临床判断UA的转归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2 传统医学判断痹症的转归

传统医学则认为痹症轻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这与UA可发展成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谋而合。《素问·痹论》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还以整体观阐述了痹与五脏的关系:“五脏皆有合,久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素问·玉机真藏论》详细记载了痹病的传变:外感风寒,使“人毫毛毕直”,“弗治”先内舍于肺,“发欬上气”,“弗治”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最后严重导致死亡。故早期诊断和系统性治疗至关重要。

3 治疗

3.1 西医治疗

UA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即何时选择何种药物治疗才是最佳的时机。2007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关于UA诊治的12项建议[16]。EULAR建议早期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能量多普勒超声或MRI等尽量早期,排除RA等其他疾病确定诊断,通过关节肿胀数、压痛关节数、抗CCP抗体、血沉、C-反应蛋白等判断病情;早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肿胀;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在所有DMARDs中,甲氨蝶呤(MXT)是核心药物且是首选;在评价患者胃肠道、心血管和肾脏风险后,对有症状的UA可以考虑给非甾体抗炎药(DSAIDs);对于早期UA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作为辅助疗法。苏茵[17]建议诊断UA时DSAIDs可作为首选缓解症状的药物,同时分析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一旦考虑UA可能发展成RA即应用甲氨蝶呤或DMARDs治疗,而无RA风险的UA患者应给予密切随访。

3.2 中医治疗

由于西药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副作用,及治疗时机的难以掌握,故在UA的治疗上中医中药、康复疗法更加受到青睐。国内一些研究表明,白芍总苷对自身免疫病有一定疗效[18、19、20]。刘磊等[21]对39例确诊的UA患者进行1年的白芍总苷600mg日三次口服,结果39例无任何不良反应,且关节肿胀和压痛明显缓解,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李燕等[22]临床观察发现,白芍总苷胶囊与甲氨蝶呤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患者血清中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CCP、免疫球蛋白(IgM)水平,减轻患者滑膜炎症状。同时白芍总苷不良反应发生率比甲氨蝶呤低,临床值得应用。我国古代医家根据痹症的分型分出不同的方剂治疗,如张仲景《金贵要略》中提出“历节”之名,历节病的特点是周身关节疼痛,所创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等方,临床仍在应用。李忠梓《医宗必读·痹》则提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叶天士对痹证日久不愈,邪入于络,提出活血化瘀疗法,并重用虫类药剔络搜风,在临床上也都有较好的疗效。其次,《内经》中对痹症针灸疗法阐述颇多,对不同的痹病针刺方法也不同:如《灵枢·九针论》云:“痛痹……为之治针令尖如蚊啄,静以徐往,微以久留。”《灵枢·四时气》云:“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 近年穴位贴敷临床应用广泛,穴位贴敷是经皮渗透到毛细血管继而达到全身,不经口服,避免了首过消除及胃肠灭活,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如三九、三伏和春秋分穴位贴敷治疗风湿类疾病,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再有推拿、药浴、蜡疗等在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以其效果明显,副作用少,简便易行,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青睐。现代康复疗法则根据疼痛、功能障碍是影响痹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两大因素为依据,通过疼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痉挛评定等,来制定康复疗法方案,如物理疗法 (physicM therapy ,PT )、作业治疗、康复医学工程等[24],应用在临床。

4 展望

未分化关节炎的患者在临床很常见,但UA的最佳诊疗方案还没有明确,及时通过体格检查、抗CCP抗体等指标检测和辅助检查判断UA的转归,若可能转化成RA的应尽早应用DMARDs,首选甲氨蝶呤,在药物起效期间通过中药汤药、成药、针灸、贴敷等疗法减轻症状。选择合理的药物如及非药物治疗刻不容缓。中西医结合诊断和判断其转归和治疗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1] Verpoort KN,van Dongen H,Allaart CF,et al. 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 -disease course assessed in several inception co-horts.Clin Exp Rheumatol,2004,22 (l35):12-17.

[2] Stergaard M,Edmonds J,McQueen F,et al.An introduction to the EULAR-OMERACT rheumatoid arthritis MRI reference image atlas[J].Ann Rheum Dis.2005,64(1):3-7.

[3] Zeidler H,Werdier D, Klauder A, et al. 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 and spondylarthropathy as a challenge for prospective fol -low-up. Clini Rheumatol,1987,6:112-120.DSAIDs.

[4] Proudman S,Lee A,Whittle S,et al.Early arthritis is it rheuma-toid? IMVS Newsletter, 2002,47:5~7.

[5] Johansson M,Arlestig L,Hallmans G,et al.PTPN22 polymor-phism and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 in combi-nation strongly predicts future onse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has a specificity of 100% for the disease.Arthritis Res Ther,2006,8(1):R19.

[6] 李燕,胡俊平,巫婷婷.未分化关节炎从湿热论治举隅[J].四川中医,2012,30(3):78-79.

[7] 刘庆中,支晓阳,张文辉,等.抗一CCP抗体对未分化关节炎向类风湿关节炎发展的预测价值[J].安徽医学,2006,27(4):275-277.

[8] Mjaavatten MD,Heijdel D,Uhling T,et al.The likehood of persistent arthritis increases with the level of anti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and immunoglobulin M rheumatoid factor:alongitudinal study of 376 patients with very early 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J].Arthritis Res Ther,2010,12(3):76-82.

[9] 李忠青,李莉,李从力,等.未分化关节炎162例抗CCP抗体检测及3年随访分析[J]医技与临床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4):4693-4695.

[10] 吴茂春,邓丽华,陈勇,等.抗 CCP 抗体检测在未分化关节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2):78-79

[11] 关晓东,吴宇芳,陈少莹,等.联合检测ICTP、抗CCP抗体、RF在未分化关节炎向类风湿关节炎转化的预测价值[J]重庆医学2015,44(34):4787-4789.

[12] 和雅,史丽璞,韩丹等.三种自身抗体检测对未分化关节炎向类风湿关节炎转化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17-118.

[13] 聂红,马宝骊,谭魁麟,等.含RA33核抗原的提取及在检测类风关自身抗体中的应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9,19(3):268-269.

[14] 张志田,闻建民,郦妙尔,等.动态增强MRI在 MTX阻断治疗早期未分化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0):1868-1870.

[15] Duer-JensenA,Hrslev-Petersen K,Hetland ML,et al.Boneedema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development in patients with early 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 [J]Arthritis Rheum,2011,63(8):2192-2202.

[16] 沈敏,赵岩.重视未分化关节炎的诊治[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965-967.

[17] 苏茵.未分化关节炎:不可回避的临床“难题”[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5,19(10):649-651.

[18] 王兴旺,陈敏珠,徐叔云.白芍总苷对T细胞亚群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2,8(5):340-344.

[19] 周强,栗占国.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 11):639-640.

[20] 石蕾,杨德才.白芍总苷联合氨甲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 2006, 28 ( 3): 35-36.

[21] 刘磊,孙策,张二中.白芍总苷治疗未分化性关节炎的前瞻性研究[J] . 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 5): 639-640.

[22] 李燕,于学军,胡俊平等.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未分化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71-773.

[23] 任爽,张杰.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6(18):81-83.

[24] 刘路明,杨谊芬.痹病康复治疗浅谈[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4):110-112.

(2016-08-19 收稿)

*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

猜你喜欢
痹症总苷白芍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2:12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uling Powder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Medicinal Plant(2021年4期)2021-10-21 08:53:04
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01
白芍花开
青年歌声(2017年11期)2017-03-15 05:43:46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龙胆总苷提取物掩味树脂复合物的制备
中成药(2016年4期)2016-05-17 06:07:39
白芍总苷脂质体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