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仲教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经验举隅

2016-03-10 00:32:02李建仲张俊龙
光明中医 2016年23期
关键词:正脊通督棘突

张 勇 李建仲 张俊龙



李建仲教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经验举隅

张 勇1李建仲2△张俊龙3

李建仲,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师承山西省推拿界老前辈王中衡先生,学习通督按摩法,同时博采百家之长,整复手法挥洒自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者有幸位列师门,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介绍李教授在临床中采用通督正脊术中特有整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症,其中坐位推正法为其特色,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胸椎小关节紊乱;通督正脊;李建仲;名医经验

当前很多腰背痛的患者并发内科疾病,如心悸胸闷、胃肠道疾病等,往往会与单纯内科疾病所混淆,极易忽视另一多发因素,即胸椎小关节紊乱,也是类似内科疾病的常见病因。李建仲教授师从山西名宿推拿大师王中衡老先生(已故),深得老先生的真传,对胸段小关节紊乱的纠正有其独特的手法,在王老的悉心指导下和30多年的临床操作中对此手法理解透彻,手到病除,深得患者的称赞。笔者有幸跟随李教授学习,受益匪浅,对此手法由衷的敬佩,现将李教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治疗方法

第一步:基础手法:首先采用中医传统手法中的基本手法,揉法、拿法、拨法、法、一指禅推法自项部到腰部进行基本手法放松,重点沿膀胱经和夹脊穴两侧进行点按,拨揉。其次采用通督正脊术中的触诊法,医者站患者左侧,右手的中指轻放于棘突上,食指和无名指顺势置于棘突两旁,余指、手掌、掌根平放于胸背上,中指、食指、无名指自第6颈椎顺势向下沿着脊柱触诊至第5腰椎,逐一触摸棘突和椎旁关节,检查是否有压痛,并用笔标记部位。在临床中一般会触到局部有条索状硬结和压痛,对压痛不明显者,可嘱患者左手(右手)搭右(左)肩部,使肩胛骨外上移,再进行触诊,此时紊乱的胸椎小关节会有明显的压痛。

第二步:上胸段:坐位推正法:此手法适用于胸椎上段,以胸2棘突右偏为例。首先,患者正坐位,双手放在大腿上,颈、肩部充分放松。医者站其侧后方,沿脊柱从上往下逐一检查是否有压痛或错位。 其次,右手拇指顶住偏歪胸2棘突的右侧方,左手手掌放在左侧头部的耳上方,左手指的指面紧贴患者头上方;接着,左手缓慢的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方向晃动头部,当晃动到一定角度时,医者右手拇指下会感到有阻力感时,即力量传到了需要复位的棘突部位,此时,两手协同发力向对侧推动偏歪的棘突和头颈。此时会听到关节复位的卡嗒声,再用手指触摸偏歪处,痛感消失。下胸段: 抱颈提胸法:患者坐于特制脊椎整复凳,双脚伸入固定器中,医者站于患者后方,双手沿棘突触诊,查看偏歪棘突,取垫指一枚,置于偏歪棘突旁,医者胸部紧贴患者需纠正偏歪处,即垫指处,令患者双手交叉放在颈后,双肘展开,医者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将双手分别放置患者双手腕处,令患者后仰并靠于患者胸前,医者左右放松,待肌肉到达放松状态,双臂突然向上发力,当即可有弹响,患者顿时疼痛减轻。

如经过上述手法,还不能使偏歪的棘突恢复其位置,可使用掌指推正法:以棘突偏右为例。第一步:患者俯卧于薄枕上,薄枕中心的位置与将要整复的脊柱部位相对应。医者站其右侧方,左手的拇指或中指面平放于患者偏斜棘突的右侧方约半寸处,即凹陷处。第二步:医者右手掌根部压在左手的拇指或中指上同时向棘突的侧方推动拇指或中指,同时双手有个向下的按压力,待推动至极限,即拇指或中指不可移动,似与棘突连为一体时,在此位置稍候片刻,以体会手下的感觉;配合患者咳嗽或深呼吸至一定程度,双手同时用力向左侧方快速推动棘突,此刻多有之下的棘突的滑动感或弹响声出现。

2 典型病例

2.1 病例1 张某,女,37岁,山西吕梁人,2015年5月23日至推拿科初诊。主诉:背痛,深呼吸受限1周,伴有胸闷、心慌3日;患者1周前因睡姿不当外感寒邪,出现背部疼痛,痛区不明,深呼吸加重,颈部前后伸受限,伴有胸闷、心慌、难以转侧,经休息后未有缓解,曾做过肺部CT、胸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血生化等多种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症状未得到控制,经人介绍来找李主任诊治,询问病情经过及诊疗经过,参考所做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症状描述,李主任嘱患者俯卧,经沿颈胸腰椎触诊,发现胸3向左偏歪,压痛明显,左侧肌肉明显紧张于右侧,诊断为胸3椎体小关节错缝,采用坐位推正法整复,患者诉胸闷、疼痛消失,可以深呼吸,治疗一次即愈,随访4次未犯。

2.2 病例2 苏某,男,40岁,山西太原人,2016年2月15日初诊。主诉:背痛,胁肋部疼痛,胃脘部不适,泛酸,时有呕吐;患者1月前因搬重物用力过猛,背部肌肉扭伤后出现背部疼痛,不能转侧,时有胸闷心悸,查心电图未有异常,近日病情加重,时有恶心、呕吐,遂来中医院推拿科就诊,李主任经过初步检查胸9椎体关节向右方突出,压痛明显,考虑胸椎小关节紊乱,建议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结合胸椎平片和触诊,诊断为胸9椎体关节右后凸,伴有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李主任先采用掌指推正法进行整复,关节有所归位,又采用抱颈提胸法进一步整复,患者压痛消失,可以转体,满意而归,治疗一次即愈,次日患者面带笑容专门来院感谢,随访4次未犯。

3 讨论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在中医属“筋出槽,骨错缝”范畴,根据临床症状大多是提重物用力不协调、外伤、劳损、退行性改变,导致胸椎以及周围关节的正常位置发生改变或者是胸椎的内外环境平衡失调而形成的一系列外在症状,如胸背痛、肋间神经放射痛、上肢活动受限、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1]。胸椎小关节紊乱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此病一般发病较急,症状出现早,是引起胸背部疼痛不适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误诊、漏诊的概率也较高,所以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病因病机以及解剖特点和所引起的症状,是临床医师必须明确的。

解剖学特点:人体的胸椎处于脊柱的中段,有12个椎体,由50个小关节组成,胸椎的椎体关节分别是由胸椎关节突关节、胸肋关节、肋横突关节三部分组成。脊神经有31对,其中胸神经前支有12对,第1~11对分布于肋间隙中及肋间神经,第12对在12肋的下方,所以称为肋下神经,各对胸神经支配的躯体部位也是恒定的,胸2支配胸骨角平面,胸4支配乳头平面,胸6支配剑突平面,胸8支配两侧肋弓中点连线的平面,胸10支配脐平面,胸12支配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的平面[2]。所以根据解剖学的研究,胸椎关节属微动关节,相对稳定,活动范围小。当人们因外因导致椎体关节错位或半脱位,周边肌肉和韧带起反射性保护呈痉挛状态,就会影响局部区域和胸神经所支配的肋间肌、胸腹壁皮肤和肋间韧带,出现胁肋部疼痛、呼吸困难等功能受限性改变以及内科疾病,即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症[3]。

坐位推正法[4]是通督正脊术最具代表性的胸段椎体小关节紊乱的整复手法,区别于其他手法,安全性高,定位准确,治疗效果好,深得医学界及患者的认同,在此基础上抱颈提胸法[5]和掌指推正法在临床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奠定了通督正脊术的基石。通督正脊术以“督脉”理论为指导,以整复脊柱的某些错动部分作为主要手段,以达到通经络、调气血、振奋阳气的目的,它协调和理顺了脏腑、经络的功能,最终使周身之阳气充盈,从而使人体正气内守、外邪不易入内、内邪得以祛除,即达到正本清源的功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正脊之前需排除手法复位禁忌症,如肿瘤、骨折、骨质疏松等。

[1]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软组织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6.

[2]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68-369.

[3] 李江,廉凯楠,陈珂.李氏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错缝经验拾要[J].环球中医药,2011,4(5):387-389.

[4] 李建仲,贺振中.通督正脊术[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

[5] 曲建鹏,邓文章,范炳华.范炳华教授抱颈提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2):150-152.

诃子饮片

炮制:诃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

诃子肉 取净诃子,稍浸,闷润,去核,干燥。

性味:苦、酸、涩,平。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

主治: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干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

湿证之辩,当辩表里。经曰:因于湿,首如裹。又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若道路冲风冒雨,或动作辛苦之人,汗湿沾衣,此皆湿从外入者也。若嗜好酒浆生冷,以致泄泻、黄胆、肿胀之类,此湿从内出者也。在上在外者,宜微从汗解;在下在里者,宜分利之。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表证篇》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No.2013BAI05B08)

1.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2014级(太原 030024);2.山西省中医院推拿科(太原 030012);3.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12)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3.013

1003-8914(2016)-23-3406-02

�振中

2016-05-18)

猜你喜欢
正脊通督棘突
人字形屋顶上的艺术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搓腰
——壮肾
饮食科学(2019年2期)2019-11-22 05:06:09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正脊调曲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regulating Conception Vessel and unblocking Governor Vessel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uina for cerebr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