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攀 陈卫银
多系统萎缩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杨 攀1陈卫银2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较少见的散发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及锥体束受损为主的组合症状与体征。现已证实, 神经胶质细胞内包涵体是此病的特征性病理学标志物, 主要成分是一种高度磷酸化的α-突触核蛋白。目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仍以对症治疗为主。本研究对该病的现有中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用帮助。
多系统萎缩;中西医治疗;综述
多系统萎缩在1969年被首次提出,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散发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型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共济失调和锥体系统功能障碍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亚型:MSA-P型、MSA-C型及MSA-A型。目前该病公认的病理学特征为少突胶质细胞的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近年来,多系统萎缩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因而受到国内外神经科医师的广泛关注。中西医在治疗MSA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1 中药方剂古籍《奇效良方·风门》中描述“喑痱之状,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提出患者语声不出,足废不用可诊断为“喑痱”,与现代医学中MSA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治疗MSA主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给药施针,现总结众医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如下。①地黄饮子加减。张华等[1]以滋补肝肾、益气升阳法治疗多系统萎缩,以地黄饮子和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对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有一定效果。幸冰峰等[2]分析了36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中医证候,结果表明多出现脾肾亏虚证型,以地黄饮子治疗疗效显著。许浩游等[3]认为该病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利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王新志[4]应用地黄饮子治疗多系统萎缩,对改善患者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②补中益气汤加减。于春霞[5]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多系统萎缩19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47%。周绍华[6]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参附汤治疗多系统萎缩顽固性高热1例,40天内将顽固高热祛除。③其他方剂。赵平丽等[7]认为多系统萎缩以肾精亏虚为本,采用补肾填精法,方药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疗效较明显。杨珂[8]认为多系统萎缩多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阴精不充髓海,气血不荣筋骨,髓空筋枯,虚风内动,而有肢颤骨摇。认为大定风珠方中富含血肉有情、滋阴填精之品,施用于本病,恰能切中病机。刘真等[9]运用补阳还五汤为主综合治疗本病,患者部分症状得以改善。曹利民等[10]采用温肾助阳法治疗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11例,选方右归丸加减,显效4例, 有效5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81.82%。
1.2 针刺治疗程宇等[11]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华佗夹脊刺治疗C型多系统萎缩2 例。经治疗后获得明显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刘屹等[12]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中药治疗,患者症状较前有一定程度好转。曹于[13]运用电针调理髓海法治疗多系统萎缩4例,选穴上印堂、风府、百会、太阳、神庭、头维,经治疗一月后,患者症状不同程度缓解。赖祥俊[14]运用命门八阵穴针刺配合盒灸治疗多系统萎缩1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延缓了疾病进程,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1 对症治疗目前,对于MSA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①体位性低血压:对有症状的直立性低血压可采取物理手段, 如穿紧身衣、弹力袜等,另可适当高盐饮食及多饮水增加血容量, 或可用米多君、促红细胞生成素。②排尿障碍:尿不净患者可行间断导尿,及时冲洗避免感染,必要时亦可手术治疗。尿失禁亦可选用曲司氯铵口服。③睡眠障碍: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可试用氯硝西泮。④震颤麻痹症状: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左旋多巴只对极少部分病人有效。
2.2 神经保护药物①雷沙吉兰:作为选择性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均显示该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5]。②辅酶Q10: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治疗作用已被一些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初步证实[16]。③神经节苷脂:宋文良等[17]应用神经节苷脂静脉输注治疗MSA 14例,对照组14例采用神经生长素静脉输注,治疗42d后,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其他治疗杨森等[18]运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MSA患者18例,对照组18例予以其他营养神经、物理及对症治疗,结果显示MSA患者服用多奈哌齐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邱峰等[19]对10例MSA患者在原有“鸡尾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2~3周,随访6个月发现病人行走跌倒、下肢运动灵活性等症状,较入院前明显改善;但随访1年后,上述症状与入院时所表现的症状无明显差别。刘龙采[20]研究认为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多系统萎缩的疗效显著, 能有效保护神经细胞, 改善神经功能障碍。郗海涛等[21]研究认为神经修复学第二代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使MSA患者神经功能得到部分改善,生活质量相对提高,一定时间内病情保持相对稳定。屈新辉等[22]通过自体骨髓MSC移植治疗MSA早期有一定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2.4 康复训练包括体能、语言及工作训练等。此外, 应特别注意加强心理治疗。
目前,在多系统萎缩的治疗方面,多采取对症治疗、精心护理为主,并无特效治疗。中西医在治疗多系统萎缩方面均得到一定的经验积累,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不仅能减少西药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又能改善患者症状,故临床应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取所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张华, 高颖.滋补肝肾益气升阳法治疗多系统萎缩[J]. 辽宁中医杂志, 2006,33(5):539-540.
[2] 幸冰峰, 周歆.36例多系统萎缩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治疗分析[J]. 西部中医药, 2012, 25(3):49-51.
[3] 许浩游, 郑瑜.23例多系统萎缩患者中医证候及疗效分析[J]. 新中医, 2012,44(7):69-71.
[4] 王学凯.王新志教授应用地黄饮子治疗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经验[J].光明中医, 2013, 28(4):670.
[5] 于春霞.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多系统萎缩19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10,42(12):57-58.
[6] 缴秀珍.周绍华甘温除热法治疗多系统萎缩顽固性高热验案1例[J].环球中医药, 2015,8(8):966-967.
[7] 赵平丽, 杨冰, 李世云.补肾填精法治疗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12(19):39-41.
[8] 杨珂.大定风珠加减治疗肢体震颤举隅[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23(6):62-63.
[9] 刘真, 韩祖成, 袁捷.针药并用治疗多系统萎缩1例[J].光明中医, 2014, 29(11):2352-2353.
[10] 曹利民, 胡志诚.温肾助阳法治疗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4, 20(4):173.
[11] 程宇, 边丽娜.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华佗夹脊刺治疗C型多系统萎缩2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10,37(6):1113-1114.
[12] 刘屹, 李澎.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多系统萎缩一例[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4,3(2):25-26.
[13] 曹于, 刘志顺.电针调理髓海方法治疗多系统萎缩4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5):651-652.
[14] 赖祥俊, 李林平, 何玲娜.命门八阵穴针刺配合盒灸治疗多系统萎缩1例[J].四川中医, 2015,33(11):95-96.
[15] C Warren O, Olivier R, Robert H, et al. A double-blind, delayed-start trial of rasagiline in Parkinson's diseas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361(13):1268-1278.
[16] Spindler M, Beal MF, Henchcliffe C. Coenzyme Q10 effect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J].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09, 5(5):597-610.
[17] 宋文良, 刘学伍. 神经节苷脂治疗多系统萎缩14例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18(6):464-464.
[18] 杨森, 王虎, 王琦,等.盐酸多奈哌齐治疗18例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9, 7(2):116-118.
[19] 邱峰, 刘建国, 张海玲,等.改良“鸡尾酒”疗法对多系统萎缩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6(9):958-960.
[20] 刘龙采.探讨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多系统萎缩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2):133-135.
[21] 郗海涛, 陈琳, 黄红云,等.多种细胞移植治疗多系统萎缩患者10例临床效果[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2, 2(3):19-24.
[22] 屈新辉, 项正兵, 周超,等.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系统萎缩34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20):16-17.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4级(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成都 610075)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1.075
1003-8914(2016)-21-3226-03
�卫银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