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兆林
(重庆市万州区清泉中学,重庆 404100)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谭兆林
(重庆市万州区清泉中学,重庆 4041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高中数学教育逐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才能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高中学生,通过小学、初中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自学能力,现在我们来谈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入WTO、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诸多机遇和挑战。数学教育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要求我们在继续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基础上,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高层次数学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解决常规问题比较熟练,而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比较弱,数学创新思考能力不足。所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处于迫切需要状态。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新”是随“造”出。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现在的高中学生就是祖国未来的建设人才,因此需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才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色,也就是在知识的广度、深度上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部分时,封闭区间求值问题、函数值域计算、排列组合以及概率方面的问题时,需要学生在具有创新能力之后,才能刚好学习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在学习上出现全方位的转变,才能从被动转为主动,并能真正做到会学,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新的课程教学标准指出,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数学知识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讲授给学生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处于主要地位,可以说对学生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既不能锻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为此,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高中数学教学意义重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更能让学生置身于可感的情境与活动中,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富有悬念性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产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开展生活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与重要模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现象来引发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激情,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与主体参与。
(三)创设实践情境。
学以致用,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只有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数学实践,数学的学习才是最有意义的。通过实践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学生的视野由教材引向生产生活,突破传统教学中课堂与教材的限制,将学与用结合起来,达到真正地活学活用,而不能机械死板地套用公式与定理。
(四)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是学生的最爱,将枯燥抽象的数学教学与幽默生动的故事结合起来,更能化解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定理寓于趣味故事片中,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
(五)创设操作情境。
高中生本身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与双手,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做中主动求知。这样的操作情境,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闪现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突破教学常规,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学习。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背景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与活动课程,能够为高中学生创设一种身心渝悦、自我表现与自我成就的学习环境,充分施展学生的个性特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利用师资、软硬件基础设施,开发出适合本校特色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以满足高中学生的个性需求,促使学生凭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去探究与追求高中数学领域的更深层次同样,数学学科竞赛可以促使数学尖子生踏上创新之路,而且数学教师还应该对后进生实施学法指导,以充分挖掘后进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实现他们在现有基础上的创新。另一方面,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史话、数学与棋艺、数学家介绍等与数学相关的活动课程,也可以让学生在理性的数理逻辑中享受到文学美、思维美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在用中学等方式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是离不开我国的教育,离不开每一个园丁含辛茹苦的培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为了培养国家的未来的栋梁之才,就应该为萃萃学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要善于体会学生的学习心理,从个体出发,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善于与学生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诱发学生思想的火花,获得解题的灵感。要善于利用时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红艳.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
[2]戴红荣.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3]杨叶海.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