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2016-03-09 15:27:14张兵杨发祥
人间 2016年3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动力核心

张兵 杨发祥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特产服务中心,湖北 利川 445400)



浅谈山区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张兵 杨发祥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特产服务中心,湖北 利川 445400)

摘要:茶叶产业是恩施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如何使恩施茶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阻碍恩施山区茶叶发展的“瓶颈”,并找准自身的优势。本文从山区茶叶的现状入手分析,对山区茶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及根本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山区茶叶;可持续发展;核心;动力;措施

1885年德国的卡尔·奔驰设计制造了第一辆三轮汽油车,夫妇俩精心经营,以其近乎完美的质量,安全可靠的性能而著称世界,形成了经久不衰了德系汽车系列。重庆涪陵的乌江榨菜,经过110多年的风云变幻,形成了年产6.48万吨的中国最大的榨菜加工企业,走向了中国的千家万户,百年经典,生生不息,其强大的生命力来自于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两大企业经过历史巨轮的碾压,傲然立于世界和中国之巅峰,从其发展步履来看,可谓可持续发展之典范。

1.企业紧紧依靠自身特有资源,不断更新,散发出自己独特的气味,形成自己天然的品牌,展现出产品的深刻内涵。

2.其产品满足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需求,时代发展在哪里,它们对人类的需求就释放到哪里,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含义和价值。

3.它们的产品都是或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

当前,恩施的茶叶面积已达135万亩,产量达2014年的7.53万吨,供大于求的劣势已逐步显现,而更大的危机是生产底层劳动力紧缺和消费观念的落后。如果我们深入茶园或者与茶农交谈,可以零星的嗅到人们毁茶,挖茶的气味。山雨欲来风满楼,各级政府和农业人有责任把这一气味隔绝于恩施山区之外,坚持茶叶生产链的可持续发展。

一、山区茶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回答我是什么的问题

我就是湖北恩施西南部的恩施山区,位于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属于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雾缭绕,终年湿润,降水充沛,土壤PH值在4.5——7之间,土壤富含硒资源,茶叶含硒量平均为1.068ppm。这就是我,恩施山区富含硒的有机茶,我的子名还有,咸丰的“乌龙茶”,“利川红”,建始的“马坡茶”等等,当然未来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名字就像人名一样深深的载入产业发展的史册,有自己的“身份证号”,地球上再也找不到相同的一张脸。

(一)塑造地球上唯一的一张脸。最关键的是找准恩施山区茶叶平均含硒量1.068ppm这一天然骨架,然后辅之“有机茶”这一香嫩肌肉。

大量资料表明,硒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卫士,是心,脑,肝的保护神,也是抗癌之王。近年,全国上下围绕“生态,有机,富硒”为发展目标,以富硒产品为基地,培育壮大了一批富硒龙头企业,找到了打造山区唯一典型骨架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和农业人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1.可是,我们还没有扛起硒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这一保险绳。政府要引领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恩施境内的硒矿资源只能做宣传的标本,而不能作廉价的商品,可再生的产品应该大量开发,因为其本身就有可持续发展性。

2.要注重人类自然资源的平衡,硒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必须遵循物以稀(硒)为贵,物竞天择这一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如果我们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人不是骨子里透出的富硒,没有自我的独特性,那么这些产品可持续的生命力也相应薄弱,山区富硒茶叶的发展不能重蹈覆辙。

(二)山区茶叶的发展必须流自己的血,长自己的肉。

1.构建健康的绿色防控体制。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要形成常态。各个乡镇要有监测监管机构,这一机构是政府行为而非企业行为。要从茶叶的田间种植环节到企业加工产品形成有效监督管理,要给其权利又有效约束,各级政府不能懈怠,有严格的考核措施。

(2)山区茶叶的富硒和有机必须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共赢的格局,植保技术的保障对有机茶叶的研发和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植保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和各级政府的敷衍行为,严重影响了有机茶叶的可持续性发展,政府有责任,而且应该把浪费在餐桌或车辆上的资金投入到植保技术的研发和培训上,给植保人员上“紧箍咒”吃“定心丸”,防止职能错位,隔离有机茶叶的天然敌人

(3)政府在有机茶叶的认证上要严格一点,大方一点。严格体现在各项指标的达标上不能马虎,要苛刻,大方,表现在有机茶叶的认证上要支持与组织,根据人体健康和自然的平衡,发展具有说服力的标准,做到压缩有机茶叶认证的成本,提高有机茶叶认证的门槛。

2.发展绿色防控企业。

(1)政府每年要有预算性资金,扶持生产对有机茶叶的天敌性和防治性企业。例如,茶园青蛙和蛇的养殖。有些地方也称为循环性农业,这些茶叶害虫的天敌,能有效防治茶叶的病虫害,但是有所得必有所失,政府的预算性资金,补偿这些企业的得、失差点,实验经费,这些预算性资金不沉淀,不挪用,形成专项资金,当年不用当年收回,来年再预算,使这些天敌性企业形成活力。

(2)扶持生物性农药生产企业。政府要耐心一点,每个科研的一次成功,背后必须是无数次失败,要鼓励和加强这些科研机构,明确其公益性岗位,找准部门,切勿错位,科学管理。成果转换成功后,政府给予资金扶持生产性企业。一次投入,不留后患,不拖泥带水。

二、山区茶叶可持续发展动力取决于农户获得的绝对效益

农户的绝对效益,我认为是指农户每亩茶叶的收入总和。收入的来源可以是培植的茶叶天敌商品,也可以是茶叶本身的纯收入,还可以是茶园的附加收入,文化收入等等平衡与茶园的产业。

(一)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引导不能局限于茶园的本身。

以长远的眼光讲求茶叶和自然生态的平衡,围绕这一主线而异想天开,在茶园的立体和横向上做文章,若有企业在茶园里养鸡,政府和农业部门就给予补偿金,就要找准养鸡和茶园的有效平衡,效益也如此,不能让不懂技术的农民和企业养鸡也无收入,种茶也无收入,这样体现不了茶园的绝对效益,只有养鸡也收入了,茶叶在养鸡的作用下,产生生态效应,才是真正的绝对收入和绝对效益,这样农户才会挖空心思把茶叶种下去。

(二)农户茶园绝对效益包括人力物力的协调化集约化。

在交通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力生产力本身就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生产在一线的基层组织和政府部门,有责任把农村的劳动力宏观的集约起来,微观的进行分配,使劳动力在农村的田间最大商品化。做到有效的分工,首先一个自然小组内协调,然后几个小组之间协调,再扩展到一个村,一个乡之间有效组合,通过有效的组合,达到劳动力价值商品化,劳动能力逐步专业化,这些都是在自然组合中形成的自然效益,劳动力“种子”才能够在农村生根发芽,长成苍天大树,大大加大农户的收入,其绝对效益得到明显体现,2014年底,农民工人数2.74亿,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如果不集约和协调农村劳动力,将来谁来种田,农业的发展何谈可持续性?茶叶产业也如此

(三)实现农户茶叶的绝对效益,必须去除其杂质化。

战国时期萝卜是自然的有机食品,五百年前地球上的任何一株茶叶,都含有机成分,有机茶和有机农产品并不是现代农业的产物,它们与生俱来就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只是我们市场化的发展人为的破坏了其自然状态,继而出现了无机茶或无机农产品,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有机农产品,实质上是回溯到了古代的农业,找回了古代的原生态,那么我们政府部门和农业人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找准和解除破坏原生态的点,要让消费者的意识形态跟上来,有虫斑的萝卜可以吃而且健康,光环美观的萝卜不能吃,具有染病的根源,卖相俱佳的茶叶可能不是有机茶,有重金属的根源,只有去除消费者意识形态的杂质化和商品化率的杂质化,农户茶叶的绝对效益才能在广阔的大地上璀璨发展。茶叶经济才具有可持续性。

三、茶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融合硒资源要素进行深加工

产品本身就是一个企业内涵的表达,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种植,都是在围绕这一产业产出的产品服务,实现货币频繁的兑换,增加农民的收入,达到产业链的衍生。

(一)茶叶产品的药品化理念。

既然医疗上在一切老年病、慢性病、心脑血管病、肝病等等的治疗上,逐渐考虑用硒来治疗,那么我们为何不能把富硒的茶叶形成不局限于汤色的其他前沿产品。

1.集合恩施山区的研发机构,保经费,有时间段的情况下拿出成果来,还要在奖励方面下狠手,出重拳,在产品的研发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茶叶产业,实现真正的山区茶叶自我化。

2.请进来,拿出去。从全国的大专院校中聘请高级的研发人才,参与研发,要结合国内的医院参与其中,必要时还要用互联网宣传出去。

(二)茶叶饮料的深层次开发和拓张。

茶余饭后,喝茶的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延续的几千年,哪怕科学和市场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单纯的茶叶饮料在哪个超市可以发现,一斤茶叶卖1000元甚至10000元,这样的产品永远成不了产业,因为它进不了千家万户,充其量只是个宣传产品,无法发挥绝对的经济效益,毫不夸张的说,单纯就一个茶叶饮料产品的开发,就能让恩施州的经济提升一个档次,崛起于中部而百年不衰。可是我们政府和农业部门,还在茶汤经济中寻找自己模糊的位置,悠然自得,两年后开发,晚了,五年后再开发,没了,再以后开发,不可能了。

(三)把茶叶从茶几延伸到餐桌的开发利用。

1.各行资料显示,茶叶几乎成为人类每日不可或缺的产品,但是目前为止,也只是停留在纸张上的画饼充饥而已,真正人们不可或缺的食品还是一日三餐,茶叶应该融入五谷杂粮中,有效的合成有机的食品,这一融合不是简单的添加或者合成,在人们一日三餐的餐桌上出现的是对人体有益而无害的食品,可以充饥的食物。

2.改变几千年的传统调味方式,这一方式理念只是猜想,但也有可能,那就是依托硒这个必需品,融入到油盐酱醋里,在千家万户的碗柜中,寻找到一个茶的位置。

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脚步永不停息,山区茶叶能依托“硒”这一天然骨架,打造血肉自我的独特产业,把山区茶叶这一自然因子有效的从汤色到餐桌的融入,从而走入千家万户,那么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也上升了一个台阶,茶叶产品也就自然成为了人类的必需品,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茶叶产业也会在山区大地上生生不息,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力。

但愿,茶叶产业对恩施山区人民来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04-02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动力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动力船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