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
(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重庆 402160)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杨继
(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重庆 402160)
摘要: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出发点,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供大家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师要把数学教好,要讲究方法,让学生快乐地获取数学知识,不要让学生有过重的学习压力,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做任何事都需要拥有一份热情,才能够把事情做完,然后进一步做好。学习数学需要学生拥有耐心和细心,不可马虎,需要学生带着诚的心态来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一种认真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实际相联系,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比较基础,所以学生需要记住很多基础的定义、公式、法规等。可是初中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在课堂上讲到勾股定理时,教师做出一块密封的板子,板子中央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有一个边长为a、b、c的正方形,在边长为a、b的正方形中灌满水,倾斜一下水全部流入边长为c的正方形中,就会得出勾股定理。这样与实际生活和现象相结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将以往被动的学习转换成主动的操作,很自然地就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且产生很强烈的喜爱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加深学生的记忆。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以爱施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为祖国育好人,要在数学教学中贯穿育人的思想,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注重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接受一定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要树立“源头活水”的思想,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能量,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所授知识在课程或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拓展、调整,能恰当地选择教学思想、方法、模式、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师要学会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事物产生了兴趣就意味着有了无形的动力去自觉追求。初中生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充满好奇心,而创设问题情境也适合了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发矛盾冲突,引进数学典故等等。学生从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下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和谐、个性、合作的情景课堂,引领学生个体能力的进步和发展,让课堂成为轻松、自由的实践场所,带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欲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个性化教学的形式,给学生互相探讨的空间,寓教于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学习各类基本常见图形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美学价值。在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总结出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抽象图形,怎样的图形属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让学生讨论轴对称图形的外观感觉,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热烈评议,活跃了课堂氛围。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强,有学生认为“轴对称更具有美感,因为人的面部为对称形,不规则的对称影响美观”。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思考讨论中,总结了很多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大家发现轴对称图形或物体呈现稳重、端正、气派的外观感觉;这堂数学课,不仅仅启发了学生对图形的概括应用能力,还拓展到了数学和美学交汇的领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思维和想象能力,这样的情景学习,让学生逐层深入地探究知识的本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上述案例,由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概念,接着以数学语言指出科学定义,最后深入理解图形性质,旨在结合生活实际,促进知识的建构,有效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当设置讨论组可以使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师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讨论组:
(一)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在设置学习小组时要认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各个小组的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这样可以促进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小组的人数也应当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6~8人。教师也应当积极引导各个小组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二)明确小组的学习目标。
各个小组成员应当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小组内分工要明确、合理,这有利于各个成员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各个成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取长补短的原则,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提升小组的集体能力。另外明确的分工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办事效率。这种共同参与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适当地创建小组评价机制,对做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既可以鼓励该组的成员更上层楼,也可以从侧面调动其他小组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结合初中数学的特点,优化教学方式,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数学学习的魅力。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师要不断探寻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融入课堂的积极性,使教学的实效得到提高,让初中数学课堂彰显生机和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