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琼亮
(贵州省黄果树名胜风景区黄果树中学,贵州 安顺 561022)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
严琼亮
(贵州省黄果树名胜风景区黄果树中学,贵州 安顺 561022)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教育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其创新也势在必行。进行教学创新必须真正理解创新的实质把握其目标而教师的素质则是创新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教学创新
历史教学原则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并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要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教学理念,只有教学理念创新以后,才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统帅的作用。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多年,但是却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进行创新的时候,就需要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建立起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关注教学内容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身心的成长。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对初中历史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是整个课程创新的根本。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就是一本书、一块黑板,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教学质量不高,而且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比较痛苦。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就需要将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手段应用进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被动态的教学内容吸引过来,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初中历史“甲午战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如果仅仅是看书本上的文字是难以感受到清政府在海事上的落后,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有关甲午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当时战争的惨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样学生再对课本进行阅读的时候,就会感同身受,因此在分析甲午战争反映的社会现实时,学生就能够正确分析。此外,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主动的学习,能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知古论今才能展望未来,教师要重视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发挥引导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教学《鸦片战争》时,笔者一方面运用影视视频短片向学生揭示这一段屈辱的历史,还通过对比方式向学生演示了英勇的人民海军舰艇在钓鱼岛海域巡游的场景。通过两者的对比,学生立刻沸腾起来,在浓厚的氛围中,笔者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背景、历史原因进行分析和古今对比,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防与军事力量的壮大,感受到当今中国正如一头雄狮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样极具震撼力的对比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教学《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时,笔者向学生出示了国庆大阅兵场景、英姿飒爽的方阵、各种新式的武器,这些正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我们保家卫国、捍卫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有力保障,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与理念。
初中历史教材中,许多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既要抓好教材内容的讲授,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感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有效记忆和理解。例如教学《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时,笔者除了向学生介绍宏观的发展状况之外,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从微观的角度反映人民生存状态、生活条件的变化。小到家庭居住条件、通讯工具、交通工具、衣着饮食等方面,大到周围医疗、教育、商业设施的改善,从宏观到微观紧密结合,以自己的生活实际感知为基础,加深了对沧桑巨变的了解,这是学生有效掌握教材内容的重要基础。又如教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专题调研,针对本地区在劳动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民生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方面都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以分数论成败,这只能从单一的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抹杀了。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综合评价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通过测验,要求学生对知识从浅到深地掌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其次,通过对历史事件了解情况及能力评测,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课堂答辩,写历史事件之我见,考察学生对历史的掌握程度;最后,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这需要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生活作为进行观察,在无形的生活中,进行有形的评测活动,长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教学创新必须真正理解创新的实质把握创新的目标在此前提下创新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还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积极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宽松环境并给中学骨干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以便更快地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出学科带头人从而为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成功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