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6-03-09 15:27:14常怡鹏
人间 2016年3期
关键词:初中生策略

常怡鹏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初中生学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常怡鹏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初中生的学业水平一直是家庭和学校关心和重视的教育问题,随着本次调查的深入,却发现很大一部分初中生的学业现状是令人非常不满意的。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分类,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从学校、家长、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促进初中生学业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生;学业水平;策略

一、 当下初中生学业水平现状

(一)调查学业水平现状的学校背景。

“学校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1]以陶先生的观点,学校在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学校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学生就会接受什么样的知识,但是在现代,学校出现了一种现象:学校把全体学生都分为A和B两类班级,分班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和思想纪律,成绩优秀思想纪律好者编入A班,学习成绩不佳思想纪律坏者即编入B班。这样的分班方式兼有利弊,优点是A班级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成绩遥遥领先于B班,学生们有优质的竞争学习的氛围,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能满足部分学生“吃不饱”的问题,更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也有利于部分教师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但这样的分班方式也会对A班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A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负,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假如他们遇到了挫败会一时无法接受,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由于A班学生肩负优异的的成绩和高升学率的使命,这样会让学生们偏重学习,造成他们学习压力过大,加重A班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B班来说,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并且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自暴自弃,他们还会破罐子破摔,最后落得辍学的结局。他们甚至觉得学校和老师抛弃歧视他们,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和学校老师作对,无法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更不利于班级的正常管理。总体来说这样的分班方式是弊大于利的。可是在现实中,分快慢班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方式给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对于全体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本次调查的几所学校都把班级分成了A班和B班,施行因“班”施教,这是此次调查的学校背景。

(二)当下初中生对学业水平的自我评价。

为了获得比较精准的数据,笔者商水县几所初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收回来有效问卷486份,得出以下数据:

20%的学生感觉自己学习压力很多,不管怎么努力都学不会,73%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一般,只要用心就可以搞定,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压力不大,很轻松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很享受学习的过程。5%的学生一直想辍学,59%的学生当学习遇到困难时有过辍学想法,甚至有3%的学生觉得是混日子,辍学与否和他们没有关系。关于“学习是为了什么”的问题,67%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提高自己;32%的学生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但也有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迎合老师的管教。关于“学习状态”的问题,3%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状态很满意,27%的学生比较满意自己的学习状态,36%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态,但也有34%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状态给出了“说不好”的答案。关于“进入初中后,对自我学习成绩的评价”,13%的学生觉得自己进步很大,43%的学生认为自己小有进步,但也有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原地踏步,还有36%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成绩有些退步了。是否有为自己的学习制定计划,并且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38%的学生表示会这么做,48%的学生表示不会这么做,14%的学生表示有时候会这么做。“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及时复习、总结反思这五大环节,平时做了几项”这个问题,只有3%的学生坚持做完了五项,42%的学生做了三四项,49%的学生做了一两项,还有6%的学生一项也没做。对待家庭作业,66%的学生能够自觉完成,14%的学生做心情,想做就做,20%的学生是参考其他同学的作业。关于“学习和娱乐的关系”,43%的学生能有很好的做到劳逸结合,30%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勉强可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也有27%的学生完全无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往往玩起来就忘记了学习。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现状是满意的,但以上数据也表明了一部分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而且没有端正学习态度,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怎样去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业水平就成了学校和父母的难题。笔者认为提高学业水平贵在学校的引导和鼓励,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是教师教育方法改进和家长监督力度加强,核心是不能因“班”施教,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再加上学生自身自制力的提高。

(三)初中生学业水平现状形成的原因。

初中阶段是人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进入初中以后,有的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有的学生却止步不前或者出现了倒退,形成如此状况的原因如下:

一、不合理的分班制度。目前很多学校仍然存在过度区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现象,重点班学生产生优越感歧视非重点班的学生,非重点的班的学生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严重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业水平。二、教师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2]步入初中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的,有些学生沉默冷静爱思考,但有些学生贪玩爱动,所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对于学习充满兴趣是提高学业水平的关键一步。三、家长教育和监督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家庭教育一直被广大父母所重视,但是也不乏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不管不顾任其发展的父母。四、学生的自制力不够。

二、学生的分类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笔者把学生分为四大类:品学兼优型、努力奋斗型、聪明不学型、自我放弃型。第一类品学兼优型,这些孩子学习品质很好,有很强的自制能力,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也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但是他们多数人在性格上有点偏内向,管理能力有欠缺。第二类努力奋斗型,他们努力、懂事、积极,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绩,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但是现实是成绩的不理想,以至于他们的自信慢慢减退。第三类聪明不学型,他们活泼爱动、活力四射,而且智力较高,管理能力较强,可以帮助管理班级,但就是在自我管理方面就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成绩时好时坏,成绩波动较大。第四类自我放弃型,自制能力较差,学习底子不好,而且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和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影响其他人正常听课.

三、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策略

(一)学校和教师采取的做法。

1.拒绝因“班”施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第三章的第二十二条对分快慢班做法明文禁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4]。国家的法律法规应该落到实处,学校拒绝把孩子们分成A班和B班,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平等、公平的竞争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课外学习活动。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在电视上,有许多形式可以让中学借鉴,比如大型讲座,初中正是大量接受知识的关键时刻,学校可以请学校的优秀教师,或者学者专家走进学校,选定某一专题(传统文化、中外名著解读)开展一场优质的讲座,既可以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传播知识的途径,又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知识竞赛,去年在荧屏和高校中最流行“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定期举办这种形式的竞赛,不仅可以给全体学生一种新奇的感受,促使品学兼优和努力奋斗的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又能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丰富全体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开拓他们的思维和视野,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享受学习的过程。

3.重点关爱学困生。

针对一些学困生,学校还可以采取“导师制”,要求老师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当他们学习遇到问题,作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还要注重教他学习的方法,纠正他错误的学习态度,上课鼓励他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常在班上表扬他;当他们心理上遇到问题,教师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倾听学困生的心声,细心疏导和教育他们;总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与关怀,感受到老师的热心和对他们的信心。

4.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的特点因材施教。

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领先于其他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难题较少,对待他们时常常是表扬多、批评少,使用多,教育少,所以教师要关注优秀生的是否因此产生骄傲的情绪,使他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如果这样的话,教师就要给他们指出问题,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思想品德方面,给他们提出更高更严厉的要求,让他们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引导他们不断进步,保持其先进性。

聪明不学的学生,可以肯定的是这类学生他们对智力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唯一做不好的就是自制能力不佳,他们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老师在遇到这类学生时,首要的是要认真监督这些孩子,如果他们在上课出现开小差,老师要给他们提醒或者警告,如果作业没有完成,老师要和家长沟通共同督促他们,再次就是不能一味去批评责备他们不去学习,而是要先首先询问他们是不是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如果是,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支持和帮助,如果不是,教师心平气和地可以和他们谈谈,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再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帮助这些孩子。

自我放弃型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在小学的时候他们的成绩就并不突出,到了初中之后,成绩越来越不理想甚至倒数,优异的成绩和他们没有了关系,渴望老师的表扬,但是已经力不从心了,所以他们才逐渐地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这些学生做事情很不主动,比较自卑,青春期的自尊心使他们害怕和其他同学比较,怕被别人笑话,这类学生特别容易放弃学校生活早早步入社会,所以就要求教师们给他们更多的关注,细心观察,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在课堂上表扬他们,这样会大大增强其自信心,就为他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5.努力打造“理想课堂”。

朱永新教授提出了“理想课堂”的六大标准,一是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员参与和有效参与。 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的愉快的情感沟通。 三是自由度,课堂不是战场,不需要如履薄冰,鼓励轻松愉快的氛围。四是整合度,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五是练习度,不在于有条不紊,而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真正的有效实践。六是延展度,在知识整合基础上往更深处延展。为达到理想课堂,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要精确定位教学目标,系统准备教学内容,深入分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流程”[6],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内容充满期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新,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利用风趣的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独自思考,自由畅言,使学生处于一个人人参与、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之中。

(二)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世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生活中,任何事情父母都要以身作则,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孩子逐渐长大了之后,对孩子更不能过于宠溺,也不能过于苛刻,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正确教育。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一生就是“以身作则”、“自化化人”的一生,他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是始终如一,做到“以教人者教己”、“自化化人”的教育境界。陶先生的长子陶宏回忆说,他父亲自己在学“做人”,也教我们学“做人”,在“做人”上教我们学“做人”,学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做人法则[7]。陶行知先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提出来的教育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用行动给自己的孩子诠释以身作则,但是在社会上,有很多家长无法以身作则、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笔者在实习过程中结识一位孩子的家长,男孩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在班里倒数,还老是惹是生非,打架、吸烟、喝酒,违反了学校的纪律。在和他的母亲交谈时,得知她是一位小学教师,周一到周五她都在学校,男孩小学时在她教学的学校,那个时候他是一个乖孩子,但上了初中以后就不听话了。白天在学校里所有的孩子都让她操碎了心,回到家里自己的孩子玩电脑、看手机、不写作业,就失去了耐心,没有苦口婆心的说教,也没有关心,只剩下一个字“打”。而男孩的父亲平时工作繁忙,应酬很多,关于教育孩子也从未操过心。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面镜子,如果孩子犯了错,那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这对家长,在这位男生小时候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监督和引导,在他进入青春期之后更是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没有关心孩子的成长,也没有督促孩子的学习,而是对自己的孩子施行一种“散养”方式,顺其自然发展,“既没有形成一种有意识的持久的教育动机,也没有明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期望孩子拿出优异的成绩,却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他们的这种放纵让孩子像大海里的小船,没有方向,肆意漂流,其结果就是小船随时有被大海吞没的危险,无法驶向成功的彼岸”[7]。

(三)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

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普遍不够成熟,处在形成自我控制力的时期,要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首先要有足够的定力,拒绝外界事物的诱惑,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要提高自制能力可以从以下三点努力:

1.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在调查中只有38%的学生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的。英国沃维纳格曾说过: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目标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是不可缺少 ,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先制定一个短期目标,比如成绩超过某位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让这些目标成为学生心中的渴望,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调查中有20%的学生感觉自己学习压力很大,这就启示学生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会疏导心理上的压力。

2.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态度决定高度,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业水平提高的前提。调查中有32%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1%的学生是为了迎合老师的管教,这样的学生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的;59%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有过辍学的想法,遇到了阻碍,不应该逃避、退缩,而是要满怀信心,坚持向前。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前奏,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提高学习水平的关键。很少有人把预习功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及时复习,总结反思这五个环节都做全做好,也不是全部的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没有学生能够完全保证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准确把握重难点,充分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课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改变坏的学习习惯就需要学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获得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制力的过程。古往今来,学习方法颇多,如举一反三、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等,只要进行学习就总会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然而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同学的,可以自己去摸索,在探求的过程中,则需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假设学生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就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罗维猛.南有百侯-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读本[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65.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许良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4.

[3]曾玲娟.陈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5.

[5]肖川.大师谈教育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学大学出版社,2009:145.

[6]吴启建.托起明天的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16-121.

[7]李清华.陶行知与乡村教育[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170-176.

[8]占广军.“重点中学”制度的争议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

[9]柏玉明.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业水平的方法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4).

[10](苏)JI.B赞科夫著.和老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1]李辉.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堂改革概览与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2013,(8).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28-03

猜你喜欢
初中生策略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0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