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丽 叶秀芳 区月梅 郑卫红
个性化护理结合疾病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防治中的应用
刘永丽 叶秀芳 区月梅 郑卫红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结合疾病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给予疾病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BI)、临床护理效果、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7%(P<0.05);观察组治疗后知识掌握优良率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及疾病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缩短愈合时间,对改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及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个性化护理;疾病管理;老年髋部骨折
髋关节作为机体结构中较为重要的关节之一,因其负重较大、活动力度大,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发生损伤,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较年轻人更易造成髋部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同时给老年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压力[1,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11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结合疾病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整理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男26例,女30例,年龄58~ 81岁,平均年龄(63.67±10.23)岁,手术类型:加压螺钉内定术2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对照组男25例,女31例,年龄60~ 80岁,平均年龄(62.92±11.67)岁,手术类型:加压螺钉内定术2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给与疾病管理,具体包括:①建立护理小组,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提出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与其进行积极沟通,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方法、预期效果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感,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②术前除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外,还应协助医生准备相关手术器械,做好综合性检查,评估患者的各脏器功能,以有效降低意外风险。③术中协助主治医生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感染预防。④术后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及时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避免压疮。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BI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3],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强。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知识掌握情况及依从性。根据患者症状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4]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优:临床症状消失,髓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良:临床症状、髓部关节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生活基本可自理;差: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未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差。采用自拟《健康知识掌握去情况问卷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0个问题,满分100分,≥9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70分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BI比较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BI均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4.64%(53/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知识掌握度及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治疗前知识掌握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知识掌握优良率为60.71%(34/56),优于对照组的33.93%(1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观察组治疗后治疗依从率为91.07%(51/56)高于对照组的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前后BI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BI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56 27.96±6.25 69.57±5.92ab36.171 0.000对照组 56 28.85±5.96 48.62±9.54a13.152 0.000 t 0.771 13.963 P 0.442 0.000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s,n(%)]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优良观察组 56 5.26±2.03a61.68±9.51a28(50.00) 25(44.64) 3(5.36) 53(94.64)a对照组 56 8.33±1.68 82.63±9.36 13(23.21) 24(42.86) 19(33.93) 37(66.07) t/χ28.719 11.749 14.481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分) 愈合时间(d) 护理效果优良差
表3 两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n(%)]
为提高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护理质量尤为重要[4-7]。疾病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治疗过程中躯体疼痛及心理压力,对改善患者治疗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应用个性化护理结合疾病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结合疾病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知识掌握优良率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结合疾病管理模式对改善老年髋关节骨折的预防及预后亦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及疾病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缩短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及治疗依从性,对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谷芳玲,余先米,张卫卫,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预防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48-249.
[2]张素馨,高晓玲,崔丽芹,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24-125.
[3]罗翱翔,张广清,付秀珍.香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工作的启示.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35-36.
[4]张秀果,丁俊琴,井永敏,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75-877.
[5]苏敏,杨娟,郝桂兰.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认知和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0):2339-2341.
[6]黎美玲.持续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5):23-24.
[7]张世民,李海丰,俞光荣.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流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8):1365-13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189
2016-01-27]
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020)
529000 江门市人民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