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灵春
(浙江省临海市永丰镇中学)
浅探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翁灵春
(浙江省临海市永丰镇中学)
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需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的目的。
问题情境;合作学习;分层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理念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农村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感受不够及时,导致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遍过于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教师要根据课型精心创设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使学生能自觉动起手来。例如,在教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不妨让学生多动手折叠或把身边的立体图形展开。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创设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出这样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预算一下自己平时节省的钱存入银行,一定时间后得到多少利息?这样一转化,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俗话说“心灵手巧”“熟能生巧”,这说明了动脑、动手的重要性,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情景,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加深知识产生的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才能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接受新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以往我们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时,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对象看待,这就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蕴藏着的学习资源。无论互动的广度,还是互动的密度,生生互动远远优于师生互动,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生生互动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对同龄人的生活最熟悉,感受最真切,最易沟通,最易产生共鸣,最有评价的发言权,因而“小组合作”能促使每个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探索,我发现数学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一帮一”等策略更加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所谓“小组合作”是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组成,优等生当组长与副组长,这样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优等生可以带动起整个小组来。所谓“一帮一”,就是事先把小组内的一个优等生和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结成一对,在做课堂练习时,让他们一帮一地教或探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对于优等生,通过他们的教,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知识印象,进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对于后进生,由于基础较差,不一对一地教学,单凭老师的一些启发与讲解,很难学懂。通过“一帮一”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效。在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得分比赛,根据小组得分规则,进行个人比赛、小组比赛等,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提倡分层教学,这更适合农村乡镇中学的学生。农村乡镇中学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习成绩相差悬殊。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呢?采用分层教学法不愧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所谓“分层”就是把学生按成绩分成A、B、C、D四个层次,具体步骤如下:基础稍好又能一点就懂的学生属于A层,我提倡他们听课以后,可以去钻更深更难一层的知识与应用;对于B层或基础较差C层的同学,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见解,哪怕是非常幼稚的,教师也要耐心听取,对其正确部分,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充分肯定,对不妥或错误之处则应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自行更正,有时可以直接让A层同学辅导他们。对于D层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能理解一堂课的基础知识在课后布置作业时,给他们很简单的一题或是两题。课余要求A、B层的学生出题目给C、D层的学生做,并批改,这样学生就会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刘世斌.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