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智综合课程本质及实施流程的隐喻理解

2016-03-03 15:40:06陈青云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培智教育

●  陈青云



对培智综合课程本质及实施流程的隐喻理解

●陈青云

摘要:特教一线教师用教育隐喻的方式对培智综合课程的基本属性、整体构架、实施流程进行阐释,增进了他们对培智教育的理解。

关键词:培智教育;综合课程;教育隐喻

在一次市级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以“培智综合课程:源于教育隐喻的理解”为主题,开展分组沙龙活动。即要求教师通过教育隐喻的方式,阐释他们对培智综合课程的理解,其目的是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与期待去关照教育行为与实践,从而保证其教学行为更有理想、富含智慧。

一、培智综合课程的基本属性

关于对综合课程的认识,教师们大致形成了四种隐喻:1.培智综合课程是“一棵大蒜”。围绕中间的蒜干,周围的蒜瓣就是综合课的元素,这是最初的认识。2.培智综合课程是“一串糖葫芦”。一个山楂就是一个课程元素,一个山楂值不了几毛钱,但是把它们串成一个糖葫芦,价格就上涨了,这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也是综合课的优势所在。3.培智综合课程是“一把雨伞”。“雨伞”中间是伞柄,周围有许多伞幅,伞柄与伞幅之间是相连的、交互的,课程的元素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交互式的交流,既解决了综合课的流程问题,也解决了师生交互、课程元素交互的问题。4.培智综合课程是“一个蛋糕”。“蛋糕”的本质是“蛋糕”,不管上面插了蜡烛,撒了花瓣,还是放了水果,最主要的仍是“蛋糕”,这个没有变。就如语文课程应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如果缺少了这些属性,就不能称之为语文课程一样,综合课程也应该有综合课程的属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培智综合课程,有教师从“培智综合课程不是什么”出发,对课程特性进行理解。比如,有教师提出,综合课程“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不能通过综合课程把智障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一下子全部教给他们。还有教师提出,培智综合课程不是“拼图游戏”,不是把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绘画与手工、运动与康复等进行简单拼接。综合课程强调的是一种整合,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课程实施要与学生主动学习整合,突出学生的自主选择、合作探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二、培智综合课程的整体构架

在研讨活动中,大家认为,培智综合课程的构架就是“一棵树”,通过“树形图”反映出课程的层次结构。他们作这样的解读:

首先,确定了这样一棵学生“发展树”,这棵树的基石是家庭、学校、社会。也就是课程要基于现有的认识,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中心。

其次,综合课程的特点首先是综合。它“将同一和不同学科或领域中所教授的知识进行统整,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的相互渗透、整合,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促进”[1],还有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生活适应以及一些训练内容等。且其“以主题为中心,不论主题是概念、原理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透过这个主题,将相关的知识组织起来”[2],使学生积累片断的知识和机械技巧的训练。

第三,建构要素与一般流程。要根据每个学生来设计,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再根据现有的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然后选择内容、主题,并设计活动。活动结束后进行后测。

第四,注意点。避免大杂烩,不能什么都放在里面,不分侧重,要围绕一个主题;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眼睛、耳朵、手等直接认识来建构知识;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

第五,测评标准。要做好阶段测评与及时评价。

三、培智综合课程的实施流程

在研讨活动中,教师们形成这样的教育隐喻:培智综合课程实施是“一次有意义的旅行”,要突出行走的力量。

有意义的旅行,需要途中的美景相伴。培智综合课程需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囊括的所有元素,包括语文、数学、美工、康复、音乐与律动等等,自始至终让智障学生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注意力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有意义的旅行,需要彰显行走的力量。我们需要让学生成为行走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而教师是整堂课的组织者、帮助者。还要突出对智障学生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智障学生思维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教学内容以整体的形态出现,可以帮助他们整体认识客观世界。综合课还可以培养智障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等心理品质。

有意义的旅行,需要有适度的导航。培智综合课程是综合性、活动性、生本化、情境化的课程,与普通的学科课程相比更具复杂性。这就需要教师更加精准地把握培智综合课程的建构要素,设计它的一般流程,给智障学生一个明确的导航图。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中,通过综合性、活动性的课程形式,发挥智障学生的自主性,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放松身心。可以将综合课概括为以下环节:感悟情境、揭示课题;联系生活、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综合概括;自评互判、升华主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能力、语言能力、书写能力、精细动作等多元智能都会得到充分的刺激训练和发展提高。

有意义的旅行,需要不断的评价激励。旅途中充满艰辛与挑战,要给智障学生持续的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予以个性化的评价激励,例如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在哪些方面能得到提高等。总之,评价不应是一把尺子,而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关注不同的发展。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测评,不断反馈,不断调整的循环过程。

当然,一次有意义的旅行中,还要注意两点:一是突出主题。培智综合课综合了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点,而所有的知识点都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展开,避免驴不是驴、马不是马“四不像”现象,更不能因为想哗众取宠,而变成什么都放进去的大杂烩。二是突出内涵。避免过于形式化,要求教师抓住知识的重点,并紧扣重点知识发散思维,挖掘与重点知识紧密相关的各科元素知识,使之既是各个学科的高度综合,又体现各个学科的显著特点。

课程理论是抽象的、高度概括的。本次研讨活动,教师通过教育隐喻的方式直观、形象表达了他们对培智综合课程的理解。这种以隐喻的方式对培智综合课程进行可视化的解读,“不仅为个体对教育概念的多元解释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增进了个体对教育现象的理解力。”[3]因此,教师的教育隐喻构成了教师的“朴素”课程理论,其价值“并不在于给教育谋求一个‘科学’‘规范’‘精确’‘无可挑剔’的定义让人们记诵,其根本意义在于表达我们的教育理想,表达我们对教育的期望,用以关照教育的现实,为现实教育的发展谋求合理的方向。”[4]

参考文献:

[1]姜卫英.培智学校有效教学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2).

[2]陶青,卢俊勇.重新理解小学全科教育[J].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6,(3).

[3]吴卫东.教育隐喻:一种认知与语言视角的诠释[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

[4]刘铁芳.什么是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2).

中图分类号:G76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22600)

猜你喜欢
培智教育
培智数学20以内数的计算教学技巧谈
试论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
成才之路(2018年1期)2018-03-05 00:23:45
创新培智数学的生活化教学途径探究
考试周刊(2018年23期)2018-02-07 23:59:14
游戏教育应用于培智语文教育的相关策略分析
让多彩生活融入培智数学课堂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有效性探讨
提高培智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路探析
儿歌对培智语文教学的支持作用探讨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还应以知识为本
有感于小学特殊教育之培智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