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视频受众审美心理研究

2016-03-01 04:45: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弹幕认同感受众

张 泓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弹幕视频受众审美心理研究

张 泓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与传统视频相比,弹幕视频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传递信息,而是通过用户发布的即时评论,形成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视频本身之间直接的互动与反馈。弹幕这种加载于传统视频之上,且更加注重对受众的感官刺激的新型媒介形式,近年来逐渐走入了主流大众的视野。本文将从媒介依存、群体心理及审丑心理等方面对弹幕视频受众进行分析解读。

弹幕视频;受众;群体心理;审丑心理

弹幕原意是指在射击时大量子弹炮火密集形成的像幕布一样的景观,后来逐渐被引入动漫领域,指人们在观看视频时把大量评论叠加在视频上,形成字幕在视频上飞掠而过的景象。弹幕最初集中出现于游戏动漫领域,2006年起源于日本的动漫网站“Nico Nico”。弹幕网站在2008年开始在中国出现,国内首家弹幕网站“AcFun”(以下简称“A站”)开设于2007年6月,这家网站最初是专门做动漫连载的,直到2008年3月才开始模仿日本的“Nico Nico”做弹幕式视频。之后的“BiliBili”(以下简称“B站”)则是在2009年6月由一名曾经的A站会员建立。B站的经营方式与A站基本一致,所以算得上国内第二家弹幕式视频分享网站。近年来,随着二次元宅文化在国内的大肆流行,中文弹幕网站也开始多了起来。

弹幕在互联网视频中广泛应用似乎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网络本就是走在各类传媒之前、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一种媒体。可是,一向谨慎且保守的大荧幕电影也忍不住追随网络的脚步,开始尝试弹幕电影。弹幕电影第一次高调亮相是2014年7月31日——3D动画电影《秦时明月》杭州点映式上,采用了弹幕方式进行放映。8月4日,《小时代3》紧接着在北京进行了“中国首场弹幕电影”放映。虽然双方对于谁是中国首次使用弹幕形式上映电影争执不下,我们却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弹幕电影来了!与录播的电影不同,直播的电视节目开放弹幕评论似乎对电视台来说挑战更大。可是,一向敢为人先的湖南卫视在2014年10月11日晚直播的金鹰节互联盛典晚会上,释放出全面拥抱新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决心。在直播过程中,湖南卫视使用了发源于互联网的“弹幕”直播互动模式,而这也是国内电视荧幕首次如此大尺度地运用“弹幕”。

以上种种,都标志着弹幕已经开始突破以往并非主流的ACG圈子(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向主流的电影电视等媒介发展。所以,对弹幕视频的受众即创作者的研究,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根据南昌大学硕士陈威的学位论文《弹幕视频网站及其用户的研究》一文中所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用户集中在15~25岁,本科生与中学生最多。其中,在读或最高学历为本科的用户占600多份有效回收问卷总数的49.06%。由此可见,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是弹幕用户的主流人群。

形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移动终端设备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和迅速增长的普及程度。根据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90%。虽然弹幕视频用户在网民中仅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一特定群体依然具有代表性意义。

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一等奖获奖短片《低头人生》,用生动形象的镜头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当下愈演愈烈的“媒介依赖症”这一社会现象。顾名思义,“媒介依赖症”就是指人们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与现实世界脱节的一种社会现象。

有网友在问答网站“知乎”发起过这么一个提问:弹幕是否会影响观影体验?并附了一张几乎完全被弹幕遮住的视频截图。乍一看,估计人们都会回答:是的,肯定影响观影体验,你看视频都被弹幕给遮住了!但是,几乎所有的高分回答都倾向于:“屏幕上弹幕飞过,哪怕只不过是屏幕上飞过的一串233333。也让我觉得四周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我漆黑的小房间突然成了高朋满座的小酒馆。”“弹幕的作用是为了吐槽。吐槽的目的是为了在看视频的时候能有依属感,这个是很多孤单的宅们的消遣。并且有些时候想对视频做出评论,让自己有一些存在感,让大家能够看到,就使用弹幕。”可见,对弹幕的发布者及受众(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来说,宅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需要忍耐由宅而产生的孤独感和焦虑感,发布及观看弹幕无疑是他们消解孤独感的方式之一。在发布弹幕及观看过程中,受众很容易因为对视频内容的相似解读而产生认同感,这种跨越了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属性的认同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在初步的认同感产生之后,弹幕的使用多会朝着群体行为的方向发展。群体活动可以时刻影响人们对当前活动的评价,而认同感会让人们对活动的评价更加积极。以日本动漫《火影忍者疾风传》691集为例,在B站上面的单集弹幕有2.9万条。其中,弹幕主要集中在剧情的高潮部分,很多剧情片段都会出现被弹幕刷屏的景象。相对于论坛等可以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弹幕视频受众更容易对这种有指向性的内容产生认同感。但是,不是所有的认同感产生的群体行为都是正面的。勒庞在100多年前就借《乌合之众》一书表达了他对于群体的看法。他认为,个人会在群体的影响下,在思想和感觉中对于道德约束和习以为常的文明方式的畏惧突然消失,人们的原始冲动、幼稚行为会突然暴发。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在看有弹幕的视频的时候,会发现在反派出场或者内容结局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弹幕视频受众会发布很多涉及人身攻击的内容,这也是弹幕的缺陷之一。

但是,一些视频创作者正是利用了弹幕视频受众的热衷吐槽、容易被煽动的群体心理,为了获取利益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太子妃升职记》这部网剧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成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进而把这种注意力转化为实际利益。不管受众在弹幕里是调侃或吐槽抑或嘲讽,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去参与调侃、吐槽、嘲讽。

而剑走偏锋发布一些争议性较大、槽点很多的视频来夺人眼球。2015年底,一部名为《太子妃升职记》的网剧一夜蹿红,不少网友都认为这是一部为弹幕而生的剧。因为这部剧的宣传卖点,被营销团队及众网友总结为:穷(本剧主创团队声称剧组极其贫困)、污(指有暴力色情等内容)、雷(对离谱得无法接受的事情感到震惊)、高颜值(男女演员的长相出众)、同性恋(主创人员与演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鼓风机(剧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飘逸而采用鼓风机使衣带头发等呈现飞扬状态)、怪异服装(剧中人物服装粗陋)。总的来说,这部剧颠覆了受众以往的审美传统,紧紧抓住了受众猎奇的“审丑”心理。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似乎越来越呈现式微的倾向,以致各类即时通讯工具得以广泛应用。受种种条件影响,忍受着高度生存压力的人们即使隔着屏幕也不能完全坦诚相对。而弹幕视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人们可以在这里吐槽或者发泄内心的情感,在不走极端的情况下,这也可以作为当下人们网络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存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弹幕视频是传播媒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将视频的单向传播转变为观众的主动参与,并且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观众对视频进行二次加工之后使视频信息更加丰富,也获得了更加强大的传播力,而日益壮大的弹幕受众群体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所以,我们对弹幕受众的研究也就是在把握弹幕发展的脉络,希望可以把它变成真正能被我们充分利用的优质媒介。

[1]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中国编译出版社,2015:12-13.

[2] 陈威.弹幕视频网站及其用户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

[3] 马志浩,葛进平.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4(8):116-130.

G206

A

1674-8883(2016)18-0029-01

本论文为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弹幕视频受众审美心理研究”(CX2016SP110)

张泓,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学,影视美学。

猜你喜欢
弹幕认同感受众
弹幕
HOLLOW COMFORT
汉语世界(2021年2期)2021-04-13 02:36:18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