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比较研究

2016-02-28 21:02:28张雅婷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长春13002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

张雅婷(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 长春 130021)



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比较研究

张雅婷
(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 长春 130021)

摘 要:纸质图书作为传统阅读载体,一直占据着大众阅读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近几年网络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电子图书这种全新的阅读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其发展势头迅猛,对传统纸质图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本文拟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二者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纸质图书;电子图书;阅读载体

数字化时代对传统生活方式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和改变。拿传统的阅读载体纸质图书来说,它曾经是大众阅读的主要媒介;而如今,人们可以借助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通过网络阅读电子图书。这给纸质图书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

一、电子图书的优势与不足

首先,电子图书的优势在于阅读便捷。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高了生产生活的效率,也不可避免地加快了生产生活的节奏,人们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去专心阅读。这使得人们更迫切地寻找一种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的方式,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媒介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子阅读迅速地融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其次,电子图书价格相对低廉。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相比,不需要如印刷、包装、运输、仓储等多重中间环节,很多低价甚至免费的电子图书在网络上即可获得。人们不再需要去书店搜索自己想要的图书,不再需要花费比电子图书更高的价格来购买纸质图书。

另外,电子图书便于携带。电子图书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在电子设备当中,一个小巧的U盘就可以携带多本电子图书,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这些电子图书不像纸质图书一样,会在携带途中有所磨损,只需要注意保存电子信息,及时备份就可以了。

电子图书在具备种种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电子图书的质量良莠不齐。出版一本电子图书的程序要比出版一本纸质图书简单得多,编辑好图书内容,修改好相应的文本格式,放在网络上,就可以供读者阅读了。但过于简单的出版流程无法保证电子图书的质量,粗制滥造的电子图书流传于茫茫的电子书海当中。面对这样的作品,读者不仅无法快乐阅读、学到知识,更可能受到精神层面的伤害。

其次,电子图书的阅读体验不佳。虽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阅读电子图书,却缺乏一种逐章逐节翻书阅读的体验感。有人习惯批注式阅读,在书上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也是在电子图书中无法实现的。人们看着书柜中大量阅读过的图书会有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在阅读大量电子图书后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另外,电子图书在年纪大的人当中不能很好地普及。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如年轻人,电子图书的操作即使再智能、再简洁,总不如翻阅纸质图书方便,并且在需要接续阅读时,很可能因为标记不当而无法继续进行。

二、纸质图书的不可替代性

纸质图书有电子图书不具备的优势。首先,纸质图书的质量要比电子图书高。根据国家图书出版执行许可证制度,每一本合格的出版物都经过层层审批制作才能与读者见面。步骤大致如下:第一步,由市场调研产生优良选题,经过出版单位三级论证并审批通过,报送省一级相关单位;第二步,选题审批,由省一级新闻出版广电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审批通过方可出版;第三步,由编辑组稿、签合同,加工图书;第四步,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三审审稿并三次校对后,出版单位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申报书号;第五步,制定价格和印数,实名申报CIP数据;第六步,出版单位负责人终审签发,设计人员设计封面和版式;第七步,将符合印刷标准的书稿送到印刷厂进行印刷、装订;第八步,将图书样本按照国家规定上交有关部门备案后,进入市场发行。上述层层步骤保证了纸质图书的质量。

其次,高质量的纸质图书在艺术、文化以及收藏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一本优质的纸质图书在文字的编排、版式纸张的选择、封皮的装帧设计上倾注了多位编辑出版、设计制作人员的智慧和心血,摆放在家里是艺术品位与文化气质的体现;研究某方面的知识往往需要不同版本的该种图书;而时代久远一点的古籍善本、孤本则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纸张生产水平、印刷技术、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另外,纸质图书能带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其实物感强,触摸感好,给人一种拥有的感觉,还有一种淡淡的书香气令读书人不能忘怀。”[1]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在书上进行勾画、批注,随时随地将自己读书的思考和感受记录下来,便于提炼阅读精华,引发深入思考,留下一份历史记忆。

纸质图书在具备种种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纸质图书的价格较高。近些年来,由于物价上涨,纸质图书生产流通环节的各种成本,如纸张、印刷、物流、人工等费用都在提高。纸质图书的价格也不可避免地提高,而人们现在的消费习惯注定不可能将大量金钱用于购买纸质图书。

其次,纸质图书不便于保存。图书馆馆藏图书对空间、技术和人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很高的稳定性,一些古旧图书的修复技术成本也很高。个人藏书则需要注意防火、防水、防潮、防晒等多方面的问题。

另外,纸质图书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纸质图书主要依靠纸和油墨作为文字信息的载体,而纸的生产原料主要是树和草本植物,造纸工业不但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会对河流、地下水等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2]

三、二者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首先,电子图书需要更加精良的制作,不能只是简单的文字资讯阅读。要提高电子图书的品质,保证知识内容的正确性,同时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不能让电子图书成为盗版侵权的新场所。纸质图书的出版也应该严格把关,提高图书质量,既要减少文字语法的不准确,又要选择品质较高的内容。各家出版单位要注重出版的差异化,避免市场上同类化的图书过多。

其次,电子图书要改良技术,让阅读体验

更佳。纸质图书也要更新生产技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都是不能替代的社会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不能因噎废食。

还有,二者将共存发展,互为补充。网络的繁荣让电子图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纸质图书近年来销量有所下滑,电子图书颠覆了纸质图书的出版垄断地位。但经过市场的洗礼,二者并非对立关系,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已经从各自为战走向联合作战,进入了相互学习、互补发展的新时期。对于一些娱乐小说,读者多选择用电子图书阅读;而一些工具知识类的图书,读者更认可纸质图书。一些好的图书在以纸质形式出版后,又以电子图书的形式在网络上与读者见面;一些电子图书在网络上火热之后,又被出版成纸质图书供读者阅读。

综上所述,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各有优点和不足。事实证明,二者不能互相替代,人们不应将精力放在思考二者谁替代谁上,而应更多地研究如何让它们更好地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以便通过便捷、快乐的阅读来提高全民素质,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翟福军.数字时代纸质图书生存之道[J].出版参考,2013 (2):120-121.

[2] 吴国蓉.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比较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278-280.

作者简介:张雅婷(1985—),女,湖北襄阳人,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吉林文史出版社数字出版编辑中心编辑,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167-01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
电子图书的出版模式及版权保护创新
出版广角(2017年19期)2017-10-27 11:06:39
出版社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出版的价值链比较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医学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藏建设
图书馆电子图书需求与馆配商联盟服务转型探讨
山西档案(2016年6期)2016-02-04 12:23:51
电子图书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国内外电子图书长期保存现状研究
图书馆建设(2013年9期)2013-09-12 02:23:28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电子图书在大学图书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世界10国电子图书市场鸟瞰
出版参考(2013年8期)2013-04-29 21:34:23
网络免费电子图书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学刊(2012年4期)2012-02-15 1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