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金
(西南大学,重庆 400700)
文化传播中的网络平台建设及其困境研究
——以“一席”为例
徐金金
(西南大学,重庆 400700)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平台的建构对文化传播来说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精品内容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更直接影响到品牌的存活率,但是文化传播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本文以“一席”为例具体分析在全媒体时代下精品文化内容的平台构建现状及其传播困境,为文化传播的互联网路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文化传播;互联网;平台;建设
一席作为互联网精品文化传播品牌之一,旨在通过现场演讲和网络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分享知识、信息和观点。为扩大内容的传播广度和自身的影响力,它建立了包括官网、微博、微信、豆瓣、优酷、APP等在内的多样的传播平台。这些平台在内容的呈现方式、版面设计等各方面都有着或大或小的不同,它们在传播“一席”内容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优势。
社交作为互联网的基因在对品牌内容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用户信息的反馈,传播者能进一步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做出内容上的改进和调整。“一席”主张“内容为王”,为打造优势的精品文化内容,提高自身传播影响力,它将更多的资源放在对内容的生产上,这就造成了它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只注重单向的内容传播而忽视了用户信息反馈的重要性。虽然设置了相应的分享机制和评论版块,但这样的用户参与渠道都基本停留在跟帖的PC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参与渠道和反馈机制发挥的作用较小。
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要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通过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式传播及时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能使内容在互动中增添文化活力。为此,一席要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通过互动加强文化传播深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席应该着重利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微博平台,通过相关话题的讨论等形式了解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使用黏性。此外还应加强与演讲者的线上互动,利用演讲者强大的关系网和其背后巨大的粉丝群,吸引更多潜在用户,进一步达到有效的二次传播的目的。
传播平台的创新是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推动要素,成功的文化媒体产业的运行更能衍生出整个文化的产业链。为此,在文化传播影响力的提升过程中,必须积极拓展文化传播营销方式。“一席”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其传播平台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席”并没有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网络传播平台,也没有达到多平台联动传播的良好效果,反而因为运行的平台过多造成了自身资源的浪费,加重了自身的运行负担。如在客户端上和微信公众号上的“一席”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均十分相似。这样功能上相似的平台不仅对自身传播影响力的扩大方面的作用甚微,甚至会造成自身资源的浪费。
在文化传播中要有序合理安排各种媒体平台,一方面继续发挥不同平台内容呈现形式上独特灵活的优势,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打造精品优势平台。具体来看,“一席”应该将资源集中使用在喜马拉雅FM、微信、微博这三个平台上。在喜马拉雅FM上要提高内容更新速度,将音频精简化以满足用户在碎片化时间里的使用需求。在微博上则要着力注重与用户的互动沟通。打造垂直的精品优势平台,这不仅能提升传播影响力节约运行成本,更能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文化传播道路。
“一席”是通过现场演讲和网络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分享知识、信息和观点的文化传播平台。这就决定了不论是线下的现场演讲还是线上的网络视频传播都有受众的直接参与。这就是“一席”相对于其他同类品牌(如晓松奇谈、逻辑思维等)而言的一个独特优势。但一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一优势,不仅线下的传播影响极为有限,线上与线下的联系也不够紧密。这就导致内容和客户的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不仅没有激活固有用户的价值,新增用户也没有很好地抓住,更无法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
为加强线上与线下的联系,挖掘用户价值,“一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例如,在线下组织一些粉丝交流会、演讲者的新书分享会或签售会等活动提高用户黏性,扩大传播影响力。而在线上又可以通过各类活动发布现场演讲的信息征集用户参与线下的活动。此外,线下的活动推广又能从另一个角度帮助“一席”进行文化传播,两者相得益彰。这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用户背后的人际关系网,集聚更多用户,产生更好的口碑沉淀。
互联网时代,分众化趋势愈加突显。细致明了的内容分类能够方便用户的使用,满足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需求。为此,“一席”必须从页面的设置、版块内容的设定等各个方面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加强内容细分以方便用户对内容的查找和读取。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平台的集合优势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了解不同用户对内容的不同需要,从而做到精准地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内容,以此提高文化内容传播的深度。
互联网传播平台,尤其是新媒体平台是现代文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内容提供者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合理有序地使用各种传播平台,打造自己的优势平台,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体验,紧密结合线下的内容生产和线上的传播,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从而充分挖掘用户价值,提高自身传播影响力,从而丰富社会的文化形态。不同的内容提供者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灵活地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来加大文化的传播力度。
[1] 罗伯特·拉罗斯,约瑟夫·斯特劳巴哈.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3.
[2]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82-85.
[3] 梁晓敏.探析媒介融合对文化传播的影响[J].青年记者,2009(23):50.
[4] 张芸,张茹.提升地域文化传播力的媒介传播路径研究——以燕赵文化传播为例[J].中国报业,2013(03):12.
G206
A
1674-8883(2016)13-0317-01
徐金金,就读于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