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路雪
(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影院视频广告的策略研究
刘路雪
(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收入整体下跌的情形下,影院视频广告作为为数不多的,实现增长的传统广告媒体之一,凸显了“被动式广告价值仍在提升”的观点。但我国影院视频广告目前仍然存在广告时间长引观众反感,广告形式较为单一和贴片广告客户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因此,控制广告时长,娱乐化、互动式广告,3D广告片以及进一步开发客户资源成为解决之道。
影院视频广告;贴片广告;被动式广告
根据CTR(媒介智讯)发布的《2015中国广告市场回顾》报告,2015年传统五大媒体的广告经营额整体跌幅大,电视广告较上年跌幅略大(跌4.6%),报纸广告(跌35.4%),杂志广告(跌19.8%),电台(跌0.4%),传统户外(跌0.2%)但影院视频广告(涨63.8%),互联网广告(22%),楼宇视频(涨17.1%)则是呈现上涨的三大版块。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更迭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影院视频广告异军突起,其背后的价值发人深省。因此,探讨影院视频广告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媒体时代,关于影院视频广告自身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媒介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指出影院视频广告在新媒体时代仍然存在的问题,对影院视频广告媒体资源拥有方具有警惕意义。指出问题的同时,提出符合时代特色的建议和策略,期望媒体人能合理利用和发展影院视频广告资源,做到影院视频广告媒体与受众的和谐互动。
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报道,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互联网网民规模6.20亿,占比提升90.1%。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牢牢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社交、新闻、电商、出行等各式各样的APP,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着受众的眼球。海量的信息,给予受众太多的选择,受众的注意力被分散、被碎片化了。因此在新媒体浪潮中,广告想要获得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难,许多广告即使在短期内获得了注意力,但传播效果的持久力也成问题。但是,影院视频广告和楼宇电视广告之类的“被动式”媒体见缝插针,拥有了更多的受众注意力。他在等电梯时不得不接受电梯前的视频广告,在电影院坐等电影开播时不得不接受映前和贴片广告,正如江南春所言“被动式广告价值还在提升”。
数据显示涨幅最大的传统媒体为影院视频广告。这不足为奇,因为近年我国的影业和影院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15全年中国内地共上映了385部影片,“内地院线总票房达438.63亿元,放映5438万场次,观影人数12.60亿人,刷新多项票房纪录。”[1]此外,截至2014年末,全国影院共计5785家,银幕数达24304块,[2]一、二线城市院线的建设已经比较成熟,三、四线城市银幕数量在2015年大幅增长,较2014年共增加了8027块。此外,观众购票渠道也越发方便了,淘票票APP、支付宝购票渠道、美团糯米团购票渠道等。这些购票渠道不仅使得购票变得更容易,推出的特惠票也成为常态,助推人们走向影院,看电影成为人们一种经常性的消费生活方式,在一、二线城市成为常态,也在三、四线城市中也逐渐蔓延开来。此外,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看电影不仅是为了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更多的是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包括“拟态的”人际交往和真实的人际交往。因此,具有话题性的电影成为人们更愿意主动接触的媒介,人们是怀抱着愉悦和期待的心情走进影院的。基于此,合理的映前广告能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
影院视频广告的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
第一,影院是公共空间,不如家中看电视的环境舒服。因此,特殊的观影环境使其作为“被动式广告”获取了更多的受众注意;
第二,影院和银幕硬件设施的大面积覆盖,日益降低的票价和便捷的购票渠道,助推人们走向影院观影。影院获得越来越多的注意;
第三,影院视频广告基于受众等待电影时的愉悦心情,有可能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如上所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院视频广告的价值日益凸显,呈现了63.8%的涨幅。但目前影院视频广告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一)超长广告时间引纠纷和反感
1997年5月加映在进口片《山崩地裂》前的某电器企业形象广告是我国第一个电影贴片广告,1999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则开创了内地影片贴片先河。[3]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影院广告时间越来越长,数量越来越多,不仅引起了受众的反感,还引起了不少法律纠纷。例如2003年杭州市张某状告影院在播放《英雄》影片前,播放10分钟贴片广告的侵权案;2011年杭州市吴某状告某影院播放《让子弹飞》贴片广告的广告侵权案。无节制的延长视频广告时间,甚至电影开播时间晚于票面时间半小时后才开始播放电影,破坏了观众的观影心情,播放的广告更是让受众反感,产生了传播的反效果。即使在有关法律和规定的限制下,影院的广告仍然超出负荷,过多的广告将受众与媒体对立起来,实际上是在损害影院视频广告这块宝贵的资源。
(二)广告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国内影院视频广告就形式而言,基本上是映前的插播广告和贴片广告。内容上基本是展示型广告,大多为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广告。虽然电影开播前的几分钟人们确实很无聊,看视频广告成为选择几率较高的消闲方式。但形式较为单一的视频广告容易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在保持受众记忆持久度上存在不足之处,将受众注意力转化成购买力的能力凸显得不足。
(三)贴片广告客户资源开发不足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投放电影贴片广告的客户与传统媒体客户类型基本一致,“按行业进行分类,主要集中在通信、交通、IT产品、洗涤化妆品和食品饮料业”“但在其他大众媒体上所占比例较大的行业,如房地产、服务业、金融业、建筑器材和酒类在贴片广告中则无突出表现”,[4]暴露出贴片广告媒体在客户资源开发上尚存在不足。
经观察和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影院视频广告目前存在如上所述的关于广告时长、广告形式和客户资源的问题,下文就以上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一)进一步开发贴片广告的价值
备受诟病的贴片广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广告主摒弃,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从广告投放策略来讲,植入式广告的广告主更可尝试投放贴片广告,进一步开发贴片广告媒体的客户资源,打破行业特色与媒体属性的壁垒。贴片广告是片方主导的销售,贴片广告与植入广告的打包销售,既能加强对广告主的把握,又能实现品牌的多次曝光。在电影开始前就将广告形象的种子种进观众心里,观影时广告产品的再次出现,更能增强受众注意力和记忆持久度。例如东鹏特饮与电视剧《好先生》,方特旅游度假区与电视剧《最好的我们》进行的深度合作。
此外,从互联网巨头BAT在影视行业的布局看,IP电影在资本运作下逐渐成为潮流,广告主和品牌主可积极参与到产业链上游中去,使影视作品与广告产品或品牌在精神或场景上实现高度融合,制作出好玩、有趣的贴片广告,提高贴片广告的质量。
(二)注意把控广告时长
影院一味关注广告主的利益,不断挤压观众的观影时间,将广告主与观众间应有的平衡打破。在当今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思想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行不通。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培养广告与受众之间良好的关系,在时长上寻求一个平衡点。同时要在银幕上显示广告的倒计时时间,让观众认为自己能够把控广告时间,能产生更好的传播体验。目前国内广告时间在10分钟左右的情况暂时是能够被接受的,电影倒计时10到5分钟内播放映前广告,电影开播倒计时5到0分钟之内播放贴片广告。此外,“广告界一般认为30秒的广告影片更能够比较充分地展示广告的创意,30秒是广告创意传输的黄金长度”,[5]电影映前和贴片广告以30秒作为一则广告的时长标准能更好地展示创意。广告时长是受众不抵触广告的基本,但广告是否好玩,是否精良却是受众能否接受广告的关键。
(三)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指导广告创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传播者关注用户需求,关注用户体验,融入了用户体验的传播行为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移动互联网时代更能获取受众注意力的方式有两个:其一是内容的娱乐化,其二是实现银幕与受众的互动。娱乐化是时势所趋,是获取受众注意力的捷径。因此,广告片的制作可以尝试娱乐化风格。在影厅这样比较封闭的场景中,受众与其无聊地拿着手机来回翻阅等待开播,还不如拿起手机一起和银幕玩,或者一起买买买。银幕与受众实现互动的方式有无限的可能,中介应该是手机,毕竟广告主在目前的环境下最终还是要将用户资源引导到线上。
(四)运用新技术提升视频广告的制作水平
除此之外,制作精良的、足够有创意的展示型视频广告仍然能够获取受众的注意力,尤其是有3D广告片的助阵。早在2010年美国国家影院媒体公司就提出要力推3D广告,并称“经调查,3D广告能够获得比2D广告高出40%的关注。能更好地展示产品的质地和外观,尤其是纺织品和食品,能激发受众的好感。”[6]但因其制作成本更高,更适合有实力的大公司。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制作成本的下降,3D广告片有望在中国市场推行。
中国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但人们总会回到现实世界,终究要回家、上班、逛街、看电影,这些生活空间的抬头往往会遇上没有选择的分众。这些没有选择的、被动式的媒介在未来还将发挥更巨大的作用,所以要格外注重培养影院视频广告媒介与观众的良性关系,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也更要采用观众更喜爱的方式,制作更多好看、好玩的广告。
[1] 你要的2015年电影大数据都在这里[EB/OL].唯象资讯,http://www.wixiang.com/news/25664.html,2016-01-11.
[2] 2015影院映前广告市场分析[EB/OL].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5/05/08/1517386080.shtml,2015-05-08.
[3] 黄璞琳.影院未告知贴片广告时间既侵权也违约——从吴某诉杭州某影院《让子弹飞》贴片广告纠纷案谈起[N].中国工商报,2011-07-19(B02).
[4] 陆劲.简析电影贴片广告市场[J].新闻爱好者月刊,2011,2011(2):103-104.
[5] 屈雅利.电影贴片广告的传播价值剖析[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10):54-55.
[6] 美国国家影院媒体公司力推3D影院广告[J].现代电影技术,2010(12):36.
[7] 刘娴,徐飞.基于双边市场的影院竞争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5(3):100-106.
[8] 曹健.影院广告泛滥引发的思考[J] . IT时代周刊,2011 (1):2.
[9] 汪少明,陈然.中国广告:别冷落了电影媒体[J] .电影文学,2008(17):18-19.
[10] 程喆,吴采平.影院、互联网及楼宇广告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16-5-30(003).
[11] 宗振举,宫璐璐.浅析影院广告现状与发展前景[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3(8):173-174.
[12] 电影贴片广告与电影映前广告的2大异同特点[EB/OL] .光驰传媒,http://www.gccmgw.com/Article/dianyingtiepiangyqgguang_1. html,2015-09-02
[13] 解立群,金洪申.影院映前广告的发展策略[J].传媒,2015(3):70-71.
F713.8
A
1674-8883(2016)13-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