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例

2016-02-22 08:26:14张雪文曾光辉
时代农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岗位

张雪文,曾光辉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 413049)

校企联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例

张雪文,曾光辉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 413049)

以岗位能力为主导,理实融合校企共育,依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文章分析了开展校企联合共同育人的目的、人才培养的制定过程及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为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提供借鉴。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资源共享

校企联动工学结合是组织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意义

(1)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等,而专业能力主要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在实践中来掌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有机会进入生产岗位和实际工作领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

(2)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利用企业的实训资源,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设施方面不足的压力。同时,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功能,加强同企业的科技协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优势。

(3)促进职教良性发展。一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促进教学改革。二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企业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较好地解决学生社会实践问题。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会自觉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来,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等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学校也能够很好地预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适应培养目标的需求。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前期准备。深入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配套企业和汽车售后服务企业调查,了解汽车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组织并召开行业专家座谈会,掌握第一手资料,明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与汽车行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汽车车身结构、主要零部件制造及装配、整车装配及调试、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整车性能检测等基本理论和工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现代生产管理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职业岗位。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专用车辆改装等行业。从事汽车装配、装配质量检验、汽车部件和总成调试、车身焊接与冲压和设备调试等工作。

(4)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为了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思路。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典型工作过程中各工序的要求,确立了本专业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最终形成模块化、能力进阶式的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如表1 所示)。

表1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图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能力进阶式专业课程体系

3 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从理论上说是一种双赢策略,然而在执行层面,由于理念的误区以及操作的方式、方法问题,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目前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问题。

(1)在“学——工——学——工”模式下,学生多次往返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增大了企业安全生产与综合治理的难度,由于学生缺乏生产经验,对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环保要求没有全面了解,易引发工伤事故。

(2)实习时间太短。学生还来不及在不同岗位轮换,实习就已结束,对企业岗位设置、公司文化、用人标准以及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把握不深。

(3)企业要求岗位工作具有连续性。学校教学活动的安排如何围绕岗位需要来设计,是调整“工学结合”教学方案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4)构建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质量标准,实行理论与实践、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测定的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4 结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为学生就业拓展了空间。当然,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双方共同探讨。

[1]李汉斌.职业院校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2]陈爱午.工学交替过程中五种关系的把握[J].教育教学研究,2015,(55).

[3]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途径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9).

Analysis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chem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aking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ANG X ue-wen,ZENG Guang-hui
(Y iyang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 iyang,H unan 413049,China)

Taking post ability as the leading factor and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to enterprise and school education,the paper develops talents training schem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rpose of carrying out the joint educ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colleges,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ork study combination;talent training program;resource sharing

G717

A

2095-980X(2016)12-0098-02

2016-11-10

为“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B2013058)”研究课题成果

张雪文(1974-),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工程。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岗位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