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荣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刘小荣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围绕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全面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对策建议
自内生增长理论问世,技术溢出问题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到了20世纪90年代,技术寻求理论被提出,使得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技术寻求理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也逐步发展为一个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受到广大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研发经费、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等,而对外直接投资机理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1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含义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国外进行投资,投资母国从东道国获得先进的技术,这种先进的技术在投资母国的企业之间进行扩散,进而提高投资母国技术水平的情况。
2.2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的技术扩散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吸收能力是影响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对技术的吸收能力越强,其技术就比较容易扩散;然而,如果其该国的吸收能力较弱,本国企业就无法利用先进的技术,从而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先进技术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2.2.1人力资本
衡量一个国家吸收能力的主要指标就是人力资本水平,一般只有具有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才能吸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才能促进投资国的技术进步。相对而言,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国家能够更快的吸收从东道国溢出的技术,从而增加该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相对富裕的国家比相对贫穷的国家更容易获得技术外溢,而逆向技术外溢很少发生在比较贫穷的国家,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只有当人力资本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吸收并消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2.2技术差距
东道国与投资母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如果两国之间技术差距过大,投资母国的技术相对落后,没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研发资源,投资母国则没有能力去消化吸收技术溢出,结果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会很小。相反,如果两国的技术差距很小,东道国则没有先进的技术供投资母国学习,也就很难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2.2.3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条件。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之所以多发生在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吸收消化能力。
2.2.4金融发展水平
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当投资母国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经常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外汇现金,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投资企业本身很难达到,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就关系的投资企业跨国并购的成败。
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我国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机理模式,不断提高跨国并购占投资总额的比例。
提高我国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
(1)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培养创新人才
我国一个显而易见的教育弊端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素质人才的创新意识不断被磨灭,我国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创新教育,提高我国的人力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高我国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
(2)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给研发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有助于促进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目前,我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还比较小,因此我们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我国对技术进步的吸收能力。
(3)加大对外放度,提高经济金融发展水平
加大对外开放度,提高金融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一个国家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尽可能的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提高我国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
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越来越深入的情况下,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我国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并逐渐改变其投资模式。因此我国我国应不断加大人力资本和研发经费的投入,增加对外开放度,提高金融和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对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1]仇怡,吴建军.从投资国视角看ODI逆向技术外溢的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12,(293):76-78.
[2]蔡冬青,周经.东道国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与我国OFDI的反向技术溢出[J].世界经济研究,2012,(4):76-79.
[3]茹运青,孙本芝.我国OFDI不同进入方式的逆向技术溢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0):17-19.
刘小荣(1990-),女,汉族,安徽亳州,硕士在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
F23
A
1671-1602(2016)16-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