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痘的流行和诊治

2016-02-21 09:35:02王鉴波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白喉阴液痘疹

王鉴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



禽痘的流行和诊治

王鉴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

禽痘是由痘病毒科属的一种病毒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鸡、火鸡、鸽、鹌鹑等陆地禽。禽痘分三种类型,即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我国南北方均有禽痘的发生,并且对集约化养殖的禽场都有严重的危害。现介绍禽痘的流行特点、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中药方剂防治和西药治疗方法。

禽痘;流行;诊断;治疗

1 流行特点

禽痘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1]。该病在家禽中主要发生在鸡和火鸡,幼鸽和鹌鹑也可发生,各种野鸟对禽痘易感性强。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鸡都易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最常发病,且死亡率高。鸡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干燥的秋、冬季节最易流行。一般秋冬发生皮肤型禽痘较多,而冬季发生白喉型(黏膜型)禽痘为多。混合型常年偶见。该病不经口感染,而是经受伤的皮肤、黏膜、伤口而感染。该病主要是经由蚊子、鸡皮刺螨、蜱、虱等吸血昆虫叮咬、吸吮患病或隐性带毒禽血液之后再次叮咬健康禽进行传播。禽痘病毒由于耐干燥,在外界存活时间可长达几个月,给传播提供很多载体。

2 病因病机

带毒吸血昆虫叮咬禽体,刺伤皮肤病毒进入体内,然后侵入血脉,经血液入肺。肺主皮毛,于是皮肤发生痘疹。皮肤发痘疹后,因禽舍密度大引起料水不足,尤其是饮水不足,又由于北方冬季通风不良,造成肺与阳明蕴热过度,热伤口咽,致使结聚咽喉,郁而化火,形成白喉型痘疹。由于久病后灼伤阴液,阴液损坏严重而咽喉变生腐膜,又加之肌表痘发,则发生两型并发,即发生混合型痘疹。皮肤型适宜解毒透疹,白喉型适宜清热滋阴、凉血解毒,混合型适宜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3 主要症状

皮肤型。中兽医也称风热痘疹病。因病毒侵入肺,肺系皮肤,皮肤初发痘疹。发病初见禽精神委顿,机体发热,禽体衰竭,食饮降低。因病毒侵肺并肝致肝火上炎。经细致观察,可见肉冠、肉垂、眼睑、翅耷,甚至腿部和肛门外等无毛、短毛处,隆起痘疹结节。结节表面手触干而硬,呈灰色或紫黑色,后结节结痂,痂干脱落,形成白点。成鸡多见。

白喉型。中兽医也称阴虚白痘疹。因病毒侵肺,致肺失司,热伤阴液,上灼口咽,疫毒腐腔、咽膜,产生灰白色或白色伪膜;如剖开伪膜可见潮红的溃烂创面。病禽因咽阻塞,甩头咳嗽,叫声嘶哑,躁动不安,采食断断续续,出现咽干多饮水,严重者仍可见张口呼吸。急剧者因通气受阻,1~2d因窒息死亡。该型以雏鸡和育成雏多见。

混合型。中兽医也称热毒痘疹。混合型多因皮肤型与白喉型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产生皮肤型激发白喉型,或白喉型激发皮肤型,从而产生混合型。混合型炽烤内脏身体发热严重,耗阴液严重,使禽只饮不食,继而精神委靡不振,肉冠、肉垂、眼睑、耳缘、肛门外周有痘疹。除此之外,还常见脸肿胀,鼻流黏涕,口角红肿并生有黄白小点,即伪膜。此种类型对雏禽危害较重,并且死亡率较高。

4 中兽药防病方剂

方剂一:“板蓝根汤”:板蓝根100g,加水1500mL煎汤,去渣,与50kg水混合,置饮水器中任意饮用,此方适宜夏末秋初预防,效果良好。方剂二:荆芥穗9g,防风9g,薄荷9g,黄芩12g,蒲公英15g,栀子12g,大黄10g,川芎9g,赤芍9g,甘草10g,水煎取汁,兑水饮服,为50只量,日服1剂,该方剂适用皮肤型。方剂三:牡丹皮60g,金银花80g,栀子100g,黄芩50g,板蓝根80g,山豆根50g,黄柏80g,苦参50g,皂角刺50g,白芷50g,甘草100g,防风50g,共为细末,按每日每羽0.5~2g剂量,煎水连渣拌料饲喂1~2周。方剂四:板蓝根100g,蒲公英50g,山楂50g,甘草50g,金银花50g,黄芩50g,粉碎为末,拌料喂服,每日3次,日服1剂,该方剂适用于预防混合型鸡痘。方剂五:雄黄6g,黄芩、黄柏、黄扼子各9g,煎水喂100只成年鸡,每日2~3次,此方秋初预防用,效果较好。方剂六:狗肝菜、穿心莲、旱莲草各30g,鸡矢藤60g,煮水喂50只成年鸡或雏200只,此方用于秋初预防。方剂七:双花、大青叶、山药、黄芪、黄柏、麦芽、蒲公英、绿豆等味中药加工成散剂,按50kg饲料加入150g药末,混饲10d。

5 西兽医防治

该病发生后一般没有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一般禽皮肤上的痘痂可用消毒剂,如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再用镊子小心剥离痘痂,最后在创口处涂碘酊、龙胆紫或石碳酸及凡士林[2]。由于该病可诱发鸡葡萄球菌病,此时应选择有效药物针对继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也可接种疫苗来预防该病的发生,方式以刺种为宜。鸡20日龄左右时刺种1次,二免应在鸡群开产前进行。经2次接种,鸡群可得到较好的保护。

[1] 孙桂芹,杨霞.浅谈禽痘的发生与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0(9):49-50.

[2] 胡远林,马立新.禽痘的预防和治疗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7):106-107.

2016-01-11

王鉴波(1964-),男,黑龙江牡丹江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疾病诊疗。

S858.31

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4-0109-01

猜你喜欢
白喉阴液痘疹
浅析胞宫阴液与生理病理的关系*
光明中医(2024年4期)2024-04-02 03:10:48
睡觉时口干怎么办
康复(2023年10期)2023-07-31 15:37:40
“痘疹”考辨*
中医名言拾粹
光明中医(2022年11期)2023-01-05 10:28:05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白喉
高温作为阴虚证危险因素的探讨
《痘疹活幼心法》学术思想及其若干问题考
新疆新源县天然草原白喉乌头初步调查与防治对策
基于数据挖掘宋代《小儿痘疹方论》治疗小儿痘疹用药规律探讨
中医研究(2013年9期)2013-03-11 20: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