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仙
(林甸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林甸 166300)
玉米合理施肥技术
王凤仙
(林甸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林甸 166300)
现在中国农村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也存在差异。由于玉米适应性强,成为各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在我国,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合理的施肥不仅可以使玉米高产,更可以提升玉米质量,并且使生产成本降低。玉米的施肥数量、施肥方法、施肥时期,要依据玉米的产量指标和吸肥规律、土壤的肥力基础、肥料类型、种植办法以及玉米种类与密度等灵活应用。
玉米;需肥特点;合理施肥技术
1.1 追肥的重要期是“大喇叭口”期
玉米苗期对氮、磷、钾吸收相对较少,吸收显著增加在拔节期,孕穗到抽穗期达到高峰。当中的大喇叭口期是追肥重要期,具体追肥时间与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与产量水平而定。
1.2 “棒三叶”具备特殊功能
大喇叭口期棒三叶伸出,心叶丛生,产生喇叭口状,这是确定成穗数、穗粒数的重要期。因此,要通过科学密植、及时去蘖与合理去雄等营养调控方法,完善与延长棒三叶的光合效能。
1.3 容易缺锌
玉米对缺锌敏感,持续高产而又一直不施农家肥的田块很容易缺锌;前作冬小麦等一直过量施用磷肥,后茬夏玉米也容易缺锌,这在沙土区与干旱年份相对为常见。
1.4 玉米是单株成穗作物
通常玉米667 m2种植密度为3 000~5 000株,植株密度对产量影响非常大,如若要高产与超高产,就必须选用株型紧凑的耐密类型;在科学密植条件下,施肥量要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1.5 具备强大根系
玉米根系总质量及入土深度超过其他谷类作物,必须要经过定期合理深耕或深松为玉米根系生长建造有利条件。因此,不管春玉米还是夏玉米都不需表施追肥,而要联合追肥合理中耕培土。
2.1 底肥
基肥是在玉米播种以前或播种时应用的肥料。基肥的应用量要依据土壤、播种期与肥料类型实施而改变[1]。以有机、迟效肥料作为基肥相对较佳,能够合理地添加速效化肥。据相关数据表明,使用80%迟效性肥料作为基肥,20%速效化肥搭配相对合理。磷钾肥可以用作基肥。在前一年秋耕时施入,待到春季播种松土时再施用一部分。基肥的施用要混入土壤中,确保其平均。夏季玉米基肥需要在前一作物收获后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并且改善土壤环境与肥力。
秸秆也可用作玉米基肥,而且效果很好。上一茬作物实施收割以后剩下的秸秆就可以直接作为夏季玉米的基肥,可以有效地缓解由于有机肥不足而所带来的问题。一般3 000~4 500 kg/hm2的秸秆应用量是相对合理的。如果种植土壤的肥力不高,可以合理地增加部分氮素化肥的施用,用来完善碳氮比,推动秸秆的腐解经过。施用有机肥料作基肥,要深耕到10 cm以上,以保证玉米对肥料的吸收,防止肥料流失。由于氮素容易挥发,因此要深施,避免氮素流失,提高农作物的对氮素的吸收。磷钾肥要与有机肥共同施用,如果磷肥本季的运用状况不好,那么明年要减少施用,由于磷肥具备后效性,不可以施用太多。
2.2 种肥
许多地区习惯基肥与种肥一次施用,这样对小苗的生长并不利,常常会导致“烧苗”,最好的方法还是提前施基肥,在播种时施入种肥。种肥的作用是供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通常以速效化肥为主,但速效性化肥,尤其是氮素化肥常会引发“烂种”。所以,应用种肥时,种肥要和种子分开8~10 cm。种肥的数量,以氮肥10%的总量,施入基肥后剩下的所有磷、钾肥为主,辅以足够腐熟的有机肥20~30 kg。
2.3 追施苗肥和拔节肥
苗肥要早施、轻施,确保苗全、苗匀、苗壮,幼苗4~5叶期结合第一次薅锄667 m2施20 kg硝酸铵钙、10 kg普钙,推动幼苗生长。施肥时注意不要将肥料施在叶片,避免烧苗。苗肥以氮肥为主。在基肥中没有搭配速效肥料或没有施种肥的田块,早施、轻施能弥补速效养分不足,促进根壮苗的作用。拔节肥要稳施,以有机肥为主,并掺与少量速效氮、磷肥。对基肥不足,苗势相对弱的玉米,化肥用量要增加,通常667 m2能追施10~15 kg碳铵或3~5 kg尿素[2]。拔节肥一般在玉米拔节前后,出7~9片叶时开穴迫施,地肥苗壮的要合理迟追、少追,地瘦苗弱的要早施重施。
2.4 重施穗肥
穗肥又称攻苞肥,其关键功能是推动雌雄穗的分化,实现粒多、穗大、高产。穗肥施用量要占施肥总量的50%左右,以速效氮肥为主。施攻苞肥的最合理时期是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这时正值雌穗小穗、小花分化盛期,是决定果穗大小与籽粒数量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要重施攻苞肥。攻苞肥通常在玉米抽穗前10~15 d施入。施肥数量的多少,要依据土壤肥力与植株生育状况而定。基肥少、肥力低、长势弱的,要重追肥。
2.5 施粒肥
玉米抽穗后,其果穗的大小与粒行数的多少尽管已定型,对养分的吸收也开始渐渐减慢,但如果肥料供应不足,会引发植株早衰,导致灌浆不良,影响子粒充实。合理补充粒肥能避免早衰,延长植株根系和叶片的活动时期,表现为活秆成熟,高粒重,从而得到高产。在玉米开花授粉前后,施用少量氮肥可以增加粒重,尤其是后期有缺肥情况时,及时施用粒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对避免早衰、提高产量有一定效果。施肥太多、太迟,会导致贪青迟熟。如果土壤肥沃,植株生长嫩绿时不用施用。
精量施肥就是依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供应氮、磷、钾与微量元素肥料等合理的用量与比例,实现经济合理的施肥。现在,关键要依据现实状况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通常玉米大田667 m2施肥量50~60 kg,氮磷比例为1.0∶(0.4~0.5);丰产田块与其他田块要依据目标产量确定最佳施肥量[3]。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科学施用氮磷肥,合理增施锌钾肥,确保玉米正常生长的需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不仅可以提升玉米的质量与产量,还可以优化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1]陈有利,史海鹏.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J].吉林农业,2009(10):33.
[2]苗建锋.玉米施肥技术[J].现代种业,2009(4):63.
[3]刘仲林.玉米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4):41.
S513
B
1674-7909(2016)1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