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成 郭祖琴 吕恒彬
(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469)
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李胜成 郭祖琴 吕恒彬
(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469)
国家已有相关法律来规范防疫工作者的工作行为,但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也是动物疾病传播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基于此,通过简要介绍我国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如何更好地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促进畜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动物防疫;基层管理;绿色发展
针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动物疾病,相关政府部门应落实管理模式的转型。国家应充分重视畜牧业这一国民经济基层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是十分必要的。建设并完善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是对消费者负责,也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1]。
1.1 人员工作能力不足
首先是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学历较低,因为工作内容基础、任务强度较大,进入该工作领域的门槛较低,大部分是初高中或专科学历,文化程度不高,因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是很多,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直接上岗,因此在这一领域缺少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其次是工作人员老龄化。由于该工作比较脏、比较累,很少有年轻专业的工作人员意愿选择此类工作,使得在岗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较大。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防疫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人员面对比较艰苦的工作环境,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导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不易保质保量的开展。
1.2 体系设备、检测技术落后
首先,国内基层畜牧业领域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且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多,经费不足,无法及时更新基础设施设备。现实状况是基层动物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较差,基层动物的健康程度无法保障,使得某些疾病得以传播。其次,由于基层动物生活环境的卫生和安全级别比较低,检测技术落后,使得疾病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缺乏对治疗动物疾病的药物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也是导致疾病无法得到控制的原因之一[2]。
1.3 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疾病的频繁发生,地方相应成立了一些动物疾病防控中心,但缺失完善的管理体系,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加大了防疫工作的难度,使得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大部分防控中心形同虚设,缺乏专业的防疫手段和相应的操作规范或约束机制,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管理。
2.1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
很多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操作不规范。因此,应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实现学历教育,严格进行培训上岗,并且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考核审查,设定一定的工作标准,使得有能力的人才保留岗位,能力不足的人则被淘汰,逐渐使得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3]。
2.2 及时更新防疫设备
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防疫设备的投入,及时更新防疫设备,引进最新检测技术,落实检测环节,不放松标准,加强防控中心的规范化,基础设施一旦建成,需要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规范操作。
2.3 分工明确,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分工明确才能确保责任明确,出现事故才能做到责任可追究[4]。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指标,及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制度的学习,设置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强调工作责任感。政府相关部门可展开相应宣传工作,使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引起每一个防疫工作人员的重视。同时,制定有效的责任管理制度,专人专岗、责任到人,使得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此外,加强防疫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升防疫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也是必要的。
2.4 提升工作人员薪资待遇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比较艰苦,工作环境也不如其他行业,所承担的责任与压力都比较大,因此薪资待遇应当与工作任务量成正比。为确保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应加大经费投入,提高防疫工作人员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畜牧业作为一项能够影响人民健康生活的产业,应进行更加严苛的管控,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能力,使得防疫工作更加专业化,加强产业监督,保障养殖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不断完善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给人们生活工作营造一个健康绿色安全的环境。
[1]霍全胜.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7(9):89-91.
[2]陈雪,李晓霞.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保障防疫工作健康实施[J].中国动物检疫,2007(1):9-11.
[3]马飞东.临夏州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68-69.
[4]关九梅.关于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198.
S851.33
B
1674-7909(2016)14-61-2
李胜成(1975-),男,大专,副站长,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