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希猛(湛江广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廉江 524490)
论湛江农垦实施“互联网+农业”的经营策略
姚希猛
(湛江广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廉江524490)
“互联网+”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和热捧。湛江农垦作为国有农业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施“互联网+农业”是垦区目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对“互联网+”的涵义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互联网+农业”对垦区农业产业的影响,以及湛江垦区农业市场网络营销的现状,提出湛江农垦实施“互联网+农业”的新经营策略的一些思路,为垦区发展“互联网+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互联网+农业;经营策略;湛江农垦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2012年11月14日,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认为“互联网+”公式是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与未来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的一种化学公式。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是无所不在的网络、计算、数据和知识。互联网应用于传统行业,将造就无所不在的创新。
按照“互联网+”概念,如何正确嫁接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是各行业内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行业在寻找“互联网+”的过程中,首先应关注的问题是用户所处环境的变化。用户的PC屏、手机屏、智能电视屏和汽车屏的互联网概念都正在被挖掘。用户和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一个“互联网+”的公式存在。基于“多屏全网跨平台”的理念与行业结合是传统行业真正实现转型创造新局面的契机。农业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行业,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用互联网思维做农业会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行动计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互联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趋势来看,目前我国互联网已经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已对包括零售、金融、教育、医疗、汽车和能源等在内的部分传统产业产生了深刻影响[1]。湛江农垦作为国有农业企业,长期以来,垦区农业产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很多:农产品过剩,农产品销售不畅,国外农产品的进口冲击等。但互联网时代垦区农业产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机会在于垦区传统农业可以向信息化、规模化和智能化转变,即实现农业产业与互联网的密切结合。湛江农垦地处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外界市场信息相对闭塞。因此,互联网概念经营垦区农业产业意义重大,其将对垦区农业产业产生如下影响。
2.1彻底改变信息不对称现象,实现全过程的产品体验
产品体验是建立在产品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产生一切高附加值的前提。互联网时代用户注重体验,单纯的农产品供应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围绕农产品形成的体验则可以实现用户对所需农产品的全方面沟通和体验。将农产品本身与垦区的服务捆绑起来,以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如垦区农产品定制,垦区农产品溯源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网络监控;因为互联网渗透,垦区农业虚拟化的产品如节假日到红江农场开展红江橙采摘、红湖农场休闲垂钓等生活体验,可以大大满足都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2开拓全网覆盖的全新销售渠道,实时服务垦区农业产业
与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相比,互联网概念下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可以实现全网覆盖的新渠道模式,如网上团购模式、订单农业模式、“抢先购”营销模式、品牌营销模式和O2O多平台营销模式都是现今非常流行的农产品销售渠道[2]。
网上团购平台可在短期内将所有垦区农产品全部销售出去,其在销售时间上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可在短期内解决垦区难保存农产品如荔枝、菠萝、辣椒等滞留问题。订单农业模式中用户先下订单,垦区各单位和职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采摘,采用集约化物流模式,可减少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成本,减少因过早采摘农产品而使农产品长时间滞留腐烂、变质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抢先购”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让消费者提前尝鲜,事先讲好销售价格,可消除各种纠纷。垦区特色名牌农产品如“红江牌”红江橙、“三叶牌”菠萝罐头、“雄鸥牌”蒸青绿茶等也可通过建立垦区农产品销售旗舰店,从最初的农产品销售,到后来的品牌的树立,逐渐获得了消费者信赖,可让更多消费者再次购买,做回头客生意,还可吸引更多新顾客。O2O多平台营销更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的多个商务贸易平台,实现全方位实时服务于垦区农产品用户需求。
2.3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流,有效降低垦区农业经营成本
信息技术――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打破了垦区农业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转而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3]。因此,垦区农业获得了类似工业的产业属性。农业产业链的各要素重组,线上线下的耦合度空前提高,这极大地拓展了未来垦区农业经营模式的想象空间。未来的大数据能指导垦区各农业生产企业制定下一年的生产计划,并通过一定组织的协调,形成供应与需求的基本平稳。垦区实施“互联网+农业”,只有农业生产经验不行,只有互联网经验也不行。因此,未来的垦区农业企业必须走将两者更好地融合或者两方能够通力合作的企业发展之路,从而有效地降低农业经营成本。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营销模式。农业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产业,其网络营销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发展较为落后,湛江垦区地处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业市场营销就更为不堪。然而,随着互联网深入人心,垦区农业市场的产销单位和个体也逐渐认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目前垦区农业市场网络营销比较分散,主要靠一些单位和职工自发建立互联网营销体系,如部分单位建立了自己单位的网页;红江农场在淘宝上注册红江橙专卖店;垦区职工利用的微店开展农产品网络销售等。
这些已开通且运行的垦区农产品的信息交易平台,不仅改变了垦区农业市场传统营销的“销售渠道单一、市场信息不灵、交易成效不高”的特点,还为垦区农产品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垦区部分农产品市场的网络化、信息化。
但是,垦区农业产业的网络营销还只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与其他传统行业的网络营销的发展势头相比,其发展态势还比较缓慢。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垦区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网络营销平台,靠垦区部分单位和职工单打独斗地开展网络营销,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二是大部分单位地处乡镇,远离市区,当地的网络服务体系还比较落后,造成农产品网络营销成本相对较高,部分产品销量有限[4]。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农业互联网将成为促进智能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嫁接互联网,对垦区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有效减少行业中间环节,创建廉价高效的营销入口,可以升级产品经营模式,使信息更加透明化;有助于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产品使用效率。因此,互联网工具将在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并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那么,在当前“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垦区农业应采取如下经营策略。
4.1抓好垦区农产品生产环节,确保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是垦区农产品实施“互联网+”能否取得良好业绩的关键所在。垦区作为农业国有企业,在当今网络营销盛行的年代,首先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基本要求。由于垦区较为体制完善,完全可以建立一套从种植到餐桌一体化的可追溯的安全生产体系,确保垦区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安全可靠。其次,生产环节要确保农产品品质。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都市市民在生活消费中不缺钱,都希望吃上高品质农产品。因此,垦区农产品只有确保品质,才能在“互联网+”时代赢得良好的市场。此外,垦区农产品要垦区农产品质量要在特色上下功夫,要充分挖掘垦区地处南亚热带地区的资源,开发具有垦区特色的南亚热带名优特农产品,以特色吸引消费者眼球。
4.2抓好垦区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目前,垦区农产品实施“互联网+”最大的障碍在于物流成本过高,导致农产品在网上售价过高。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垦区可以以集团公司的名义与物流企业进行业务洽谈,争取物流企业对垦区农产品实施最优惠的流通渠道。垦区农产品必须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实施抱团发展策略。在各大网络销售平台大力发展垦区农产品电商,通过电商进行销售,可以使用户足不出户、舒适便捷地选择到自己心仪的垦区农产品,并充分发挥了垦区大集团、大产业、大土地优势。还可以利用各类社会化媒体及通讯工具作为垦区农产品提供便利的营销入口,如微博、微信、QQ和SNS等都是免费的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5]。
4.3在经营环节,努力改革创新,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步伐
“互联网+”时代是改革的时代。垦区在农业经营上,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束缚,主动出击,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垦区实施“互联网+”战略,必须进行体制创新,要坚决以民营企业的销售思维打破垦区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的僵局,改革垦区经营机制,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零库存,从而使垦区农业产业从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型,使垦区企业、消费者和市场紧密融合。
4.4加大网络销售人才培养,提高垦区农产品销售水平
垦区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应注重网络销售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垦区农产品销售水平。一是充分挖掘垦区现有人才。在垦区中,有不少青年人才在网络销售方面有丰富的经历和独特的创意,有些人才甚至在这方面还经营出了一番天地。因此,建议建立销售平台,笼络这些具有垦区农产品销售实战经营的青年人,给予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工作平台。与此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做好垦区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传帮带工作,使得垦区网络销售团队保持稳定并有所壮大。二是可以从高校引进一批原先在学校有过网售经验的大学生,充分发挥其思维活跃、思想前卫、干劲充足等优势,为垦区服务,从而为垦区农产品顺利实施“互联网+”提供人才力量支撑。
[1]柳彩莲.论“互联网+农业”的新经营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63-65.
[2]夏青.用互联网思维做农业[J].农经,2014(8):25-30.
[3]方成民,李玉清.创新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09(9):100-102.
[4]杨雄锈,齐文娥.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农产品流通,2013(9):9-13.
[5]李玉红,李凯旭.黑龙江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系统构建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2(12):47-49.
F49;F323.3
A
1674-7909(2016)12-38-3
姚希猛(1985-),男,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