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沙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侵犯东北,清军抵抗部队屡遭失败,朝廷决定派湘军名将刘坤一出关抗敌。尽管刘坤一全力指挥作战,但由于清军作战思想、战斗士气以及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因此,几次发起主动进攻都溃败下来。
清政府再也无心抵抗,主和派开始计划与日和谈,并开始商议谈判筹码。刘坤一得知后,十分悲愤,多次上疏请求坚持抵抗。此时,主和派传出流言,说和谈是因为刘坤一领兵不力,打了败仗……这些消息气得刘坤一多日卧床,险些丧了命。
刘坤一痛定思痛,觉得只向朝廷呼吁,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方法,只能再遭主和派嘲笑,于是他苦苦寻找御敌良策。
一日,湘军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他们不但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而且俘获了十几名日本兵。可刘坤一并不高兴,反而有许多疑问,日本兵怎么这么容易被俘?为什么没有缴获到战利品,难道是其中有诈?刘坤一不敢怠慢,决定亲自提审俘虏。审完之后,刘坤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坤一每天都要派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探子,化装成平民刺探日军情报,然后每天晚上挑灯夜战,反复研究情报。两个月后,刘坤一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向光绪建议采取持久抗日的策略。这道奏折迅速在朝廷传开,产生了巨大轰动。
原来,那天他审问俘虏发现了一个重大情况,这队日军之所以被伏击,因为他们全是日军从后方招来的老弱病残,战斗力很弱。从这里可以看出,日军的兵力开始吃紧,他便想:如果假以时日,日军肯定难以为继。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他派出探子收集各种线索,果不其然,经过两个月的数据分析,他发现了许多重要情报:日军较刚来时的兵力足足少了一成;有些驻地守军名义上叫嚣有很多人,实际不足三成;他们的军供越来越差,有些部队甚至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了……一连串的数字,让他想到了持久作战,正如他在奏折中所说:中国地大物博,日军战线太长,后方补给困难,只要抱定决心,终将拖垮他们,况且,还可以不断在战斗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日军必败。
然而,脆弱的清廷由于主和派势力强大,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过,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在近代历史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战略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性作用。
编辑/夕颜
百家讲坛2016年2期